舒适区外的刻意练习

我记得以前上高中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去提升自己的成绩用以多做题的方式,尤其是拿大量的试卷,拿大量的辅导书,题海战术,每天都沉浸在题海里面,一直在做题,一套一套的做。当在这一套题目里面看到一道不会的就学习到了一种,感觉这就是收获。

后来工作后,考驾照科目一联系题目的时候,很多人给的练习建议是做几十套卷子,就全会了。果然我按照大家提倡的方式来练习的,做了几十套,果然也考过了。

当我在工作中学习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就想办法去了解然后解决,解决完这个理论问题后感觉进步不少,渐渐发现解决完一个后面还有很多这种问题,当遇到的时候再去解决,学习是学到了很多,但是自己感觉还是效率低下不少。

兴趣爱好中,我尤爱象棋,发现自己不喜欢破残局,发现自己一直使用常用的招式来达到将军的目的,最后发现的是,自己的棋艺竟然十几年下来没有多少长进。

直到昨天听逻辑思维的时候,罗胖提到了重复练习的学习,刻意练习的方式,豁然开朗,原来自己当局者迷,尽管有意识自己会重复工作一些没有意义、已经了解的内容,但是没有及时去调整自己,仍旧在撒大网找金鱼,确实会找到金鱼,但是效率尤为低下。筛选,刻意的练习自己不熟练的,类选练习,重复练习,效率会高很多。

另外一个词,舒适区,当自己下象棋的时候,就喜欢走中间炮,就喜欢原来的套路来走,喜欢开始的熟练,正是因为自己的舒适,自己的下意识操作,才让自己缺少了思考,缺少了刺激。工作同样如此,当自己处于一个非舒适区的时候,自己会提升的更快。罗胖给举了一个不错的例子,也正是我们自己经常犯的一个致命的缺点,当更好的工具出现并不是指可以以逸待劳,不是可以坐享其成,而是可以登上台阶看的更高,做的更好,台阶不是用来歇脚点,而是用于攀登的基石。有了翻译软件可以更好的学习和使用英语,有了网络可以有效的节省时间做其他的,一切都是基石,让自己在非舒适区成长。

基本上没有写罗胖举出的一些例子,还是想对自己一个反思,写一下自己的经历错误来验证自己的 不足。如果有朋友看到我写的文字,若是认为有些道理,拿自己的经历来检验,别人的 永远是别人的,自己的才是反馈,才是非舒适区的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舒适区外的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