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炖蛋

一碗炖蛋                                                            -jeff

小时候家里条件差,没什么好东西吃,就算有钱也没地方买。现在看来,其实并不一定是物资真正的稀缺,一部分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商品不能很好地流通,资源得不到开发和有效的配置。农村更缺乏市场的概念, 有好的东西卖不出去也买不到,是所谓的市场失灵吧。而“计划”就是那只左右市场的无形的手。

虽然说日常生活里缺少色彩缤纷的成分,但近乎古朴的简单生活倒也能自得其乐。农村里饮食比较单调,基本都是自家生产的粮食果蔬。鸡鸭鱼肉偶尔也会有,但一般要到过年过节或者有亲朋好友来串门时才拿出来款待客人,我们也跟着沾光。农村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养鸡猪,但鸡猪不可能隔三差五地宰杀,鸡蛋就是我们日常生活极好的美味和最高级的营养品。

记得那时候家里养的鸡也蛮多,约莫有三,四十只,都是我们当地世代相传的土生土长的品种。土鸡下起蛋来不是很猛,不像现在经过改良的鸡器们,除了吃就是下蛋,真正是为了人类默默奉献出全部身心。农村的土鸡们没见过什么世面,没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没有什么工作计划和雄心壮志,但它们懂得享受悠闲的田园生活。生蛋,它们不急,慢慢来。

我家鸡的基数较大,蛋的总量便也多了,旺季的时候有时一天能有十来个,差的天数也会有四,五个。但这些蛋主要不是给我们几个亟需营养滋养的小孩滋补身体,而是要奉献出来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做贡献。奶奶把鸡蛋当成主要的出口创汇产品,拿去换钱购买生活所需物资。而那时候家里除了几只能产“金蛋”的母鸡,还真找不到其他能创造经济效益的方式,这可能也算是资产阶级思想在我们这个传统农家的最初萌芽吧。

那时候我们家是大户,四世同堂的十口之家。我七,八十岁的婆婆可谓社会主义的“功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社会主义的“栋梁”,姑姑叔叔还有我们姊妹仨则是社会主义的“幼苗”,具有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红色接班人。我们家人才储备虽然丰富,却没有得到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日子也过得很清苦。家里母鸡下蛋虽多,但基本不关我们卵事。

孩子多,又都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按理说对营养的需求更迫切,就像庄稼抽穗时更需要肥水的滋养才能长得茁壮。所以,奶奶有时候给我们炖上一个或者两个鸡蛋,让大家共同分享。其实,奶奶有重男轻女的心理,炖蛋说是五个孩子都吃,但大多数时候早在吃饭之前就给叔叔和我两个男孩瓜分掉了。挨到吃饭时,奶奶表示很“无奈”。姑姑和妹妹都眼巴巴的望着,她们也都习以为常,这样的偏心却得到了家里全体的一致认可。

奶奶炖蛋通常会用一只大海碗,开饭前从锅里拿出来,拿调羹从碗中间划上一条线,把炖蛋分为相对平均的两部分。奶奶划线的行为有如在联合国监督之下确定国界,这样我跟叔叔一人一半而不会有争议和出现矛盾。

有天早饭,奶奶将炖蛋端出放在灶台上,没有来得及划出“楚河汉界”就忙着盛饭去了,一看有炖蛋我跟叔叔都眼睛放光。“先下手为强”!我们都不懂的道理,但都不由自主地去做了,不约而同地朝炖蛋下了手。一开始,我们都用自己手里的勺子你一下我一下地往自己碗里扒。也许是当时我的动作慢了点,眼看大海碗里的炖蛋或被叔叔稍微占了点优先。我感觉不太公平,生怕自己吃亏,灵机一动干脆就把自己碗里的饭一下子全部扣到炖蛋里。这下子剩下的大半碗炖蛋都是我的了,叔叔就没办法继续跟我争抢。虽然叔叔在以前和以后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一直都比我优秀很多,我终于能在“谋略”方面“小胜”了他一回,常常令我沾沾自喜。奶奶在一旁见证了我跟叔叔的明争暗抢,在一旁袖手旁观也忍不住暗自好笑。

时隔多年,一家人偶尔在一起吃饭或者聊天时,仍不免常常会往事重提。提起我跟叔叔小时候抢炖蛋的事,一家人气氛轻松,非常的欢愉。

现在生活条件普遍提高,大鱼大肉早已不再稀罕,鸡蛋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也旁落了。常言道:“子欲养而亲不待”。奶奶终于在多年前的一场病中没能挺住,她再也不能给我们做炖蛋了。现在我们只能逢年过节的时候给她烧点纸钱聊表心意,希望奶奶在天有灵,不再为生活发愁,不再有疾病困扰。

曾经的炖蛋,是我们心中的期待,是我们儿时幸福生活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儿时一段最美好的回忆。

--12-20-2017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碗炖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