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儒风大家上讲庄子的空船理论,虽说它名为空船理论,但实际上就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值得人们深思!那这个空船理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不妨分享给大家!
这个故事是出自庄子的《山木》中的“方舟济河”,这是一篇极富道家哲学的寓言,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候,前面一只船正要撞过来。这个人喊了好几声没有人回应,于是破口大骂前面开船的人不长眼。结果撞上来的竟是一只空船,于是刚才怒气冲冲的人,一下子怒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其实你会发现,生气与不生气,取决撞来的船上有没有人!
有时候,你生气仅仅是因为对方“竟然这样”“竟然有这样的人”,而非仅仅是那个人对你造成的伤害。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的放下对别人的偏见,更不要用一把你认为对的尺子去衡量别人的好与坏,是与非,也不要轻易因为别人影响到自己的心境。
如果碰到一个奇葩,就要生一顿气,那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
庄子说:“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一个人自认为“看不惯”的人和事越多,这个人的境界也就越低,格局也就越小。没有正面积极向上的心,一切都负面消极颓废,只能说明自己有问题!倘若真的出现负面消极荒唐颓废的事情,能否扭转,能否尽力尽量去改变,不能改变事情本身,但是能改变自己的眼光眼界和看法!
空船的故事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都要把别人看成一个“空船”;
你被绊了一跤,就要想,他一定是无意的。
当你被一些人伤害的时候,不要想着去报复,更不能沉溺于痛苦之中。你要想到他所做的事,他不晓得是错的!
我们要把这一次的伤害当作一次空船事件,你是被一空船撞伤了,而非是一个人有意开着船撞你。
只有这样,你才能尽快地从愤怒和痛苦中走出来,尽快完成创伤后的自疗自愈,也才能不断放大自己的格局。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针对别人的行为动怒,就跟向一块横在我们前进路上的石头大发脾气同等的愚蠢。
这与空船的故事如出一辙。
空船,虚己以游世。
庄子说,对面一条船过来了,船上的人没控制好船,撞上你的船,这时你很可能会生气。
但是如果那条船上没有人,是个空船从上游飘过来,你还会生气吗?
庄子因此得出一个结论:“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意思就是不要太自我、太自私、太把自己当回事。
一个人如果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太把自己当回事,那么就很容易与别人起冲突。
一个人如果不把自己当回事,不以自我为中心,放下自己为是、放下偏见和无用的面子,谁又能伤害他呢?
从某种角度讲,太看重自己,就容易与别人发生争执,如果有“空船心态”,则人生会少些纷争,人就少生闲气,从修行的角度讲,庄子说,虚己以游世。
就是要虚己、外己、忘己,忘掉自己的私欲、忘掉偏见,这样才能不被伤害,不害物亦不害于物,不伤人亦不伤于人。
有圣言说:“恨,能挑起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
心中充满怨恨、苦毒、不满,就会不断地挑剔别人,不断地批评攻击别人。心中有恩慈有关怀,就会不断地包容接纳别人。
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站在自己的视角去分析判断别人,甚至会自以为是随便谴责批判别人。其实,如果我们不知道别人的生活,就无法对别人的酸甜苦辣感同身受,那么就不要轻易地去指责别人,或者是批判别人。
这个世界的一切结果,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原因和理由。任何人的生活都有不为人知的喜怒哀乐。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就急于指责和批评,很容易就会造成对别人的伤害。甚至很有可能指责和批评的是空船!
换一个角度,你会发现,并不是只有你才是这个世界的主角。千人千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里的主角,不管故事是平淡无奇,还是曲折坎坷,每个人都经历了不同的故事。人生无常,谁都会有眼泪有悲伤,我们要学会同情和悲悯,学会善待他人,毕竟人生一世,谁都不容易。
有空船心态,更要做到: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空船心态,虚己游世,放大自己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