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自己之前先充电
二、开耗电量小的程序
什么都想要
许多主动选择做全职妈妈的人,都是带着那么一丢丢不甘心在做的。
主动选择暂别职场、扎根家庭,常常是因为重视孩子的教育、重视家庭关系。
然而这样的女性,常常同时也很要强,希望把每件事都处理得完美,即便“只是在家里带个孩子而已”,也卯着劲要自我提升。
在时间和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又想事事兼顾,这就是许多主动做全职妈妈的人焦虑的根源。也包括我。
有可能兼顾吗?当然,而且我们必须兼顾。事业、家庭、娱乐、朋友,少了哪一样我们的人生都会不幸福。
可是用什么方法来兼顾呢?该断该舍的都离了,可依然是一地鸡毛,恐怕要换个思路才行。我单挑带过敏娃三年,每天亲手做三餐、做家务、陪孩子、还要弄点自己的小事业、学慕课……摸索中整理出了两条秘笈,字字血泪,请君收好。
用自己之前先充电
我们每个人就好像一部手机一样,电用完了,就必须充电才能再用。
可是当了妈妈之后,我们总是只看到孩子,只看到眼前一堆要应付的事情和要学的东西,长期低电量甚至负电量运行。
这里所说的“电量”,指的不仅是“力量”,而是精力充沛、情绪稳定。
通常大家都认为,动就是耗电,不动就是充电,做事就是耗电,不做事就是休息。实际上,觉察一下自己的身体和情绪,你就会发现,真正在给自己充电和让自己耗电的事,是违反这种常规认知的。
一些你以为能充电,实际上会耗电的事:
刷手机
坐车上班
长时间看电视
无目的地网购
内向的人去社交
45分钟以上的午睡
总是吃热量高的食物
强迫自己进入正面情绪
强迫自己去做一些“有用”的事
……
孩子午睡了,很多妈妈都会赶紧追个剧或者刷一下微博知乎,然而有没有发现,看完屏幕和大量碎片信息后整个人精力更差了。
还有的妈妈因为缺少价值感和连结感,喜欢无目的地买买买,付款的那一刻感觉是挺好,可没过多久又会继续空虚。而且长时间地看手机会让眼睛非常难受,长时间地比较商品、选择、做决定,这个过程也会消耗我们大量的意志力。
偶尔吃一次高热量的食物会让我们觉得很开心、能量满满。但每天都来一顿,马上就会觉得自己身体里塞满了垃圾。
一些你以为是耗电,实际上会充电的事:
骑车上班;
走神或发呆;
主动获取成就感;
觉察自己的负面情绪;
强度合适的跑步或游泳;
专注地在舒适区做喜欢的事;
……
跑步游泳骑车什么的,太累了是不是,哪有力气做?其实动起来你就会发现自己浑身舒畅,能量满满,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高,一小时的运动能为我们节省数小时的睡眠和低效率工作时间。
走神或发呆看起来毫无意义、浪费时间,其实是我们的大脑清空后台冗余内存的一种方式。有意地冥想则更能帮助我们充电。
热爱音乐的人弹一曲非常熟练的钢琴曲(比如爱乐之城里的男主),就能给自己充上满满的电量。
……
总的来说,充电的事,就是能够满足我们真正需求的事。
我们的身体喜欢户外、需要动来动去、需要均衡的营养。
我们的大脑会不断搜索变化、注意不同的事情,所以需要一个无干扰的环境来休息。
大脑用来做决定和选择的“意志力”非常有限、用完了就没有了;而如果一件事情通过练习形成了习惯,就不再耗电。
大脑需要基于热情和价值的正面情绪,比如成就感。大脑还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否定和抗拒不会让它们变少、反而会消耗我们的意志力;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深刻的理解和无条件的接纳。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连结和爱、需要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成就感。所以跟家人、朋友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及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都能迅速给我们充满电量。对全职妈妈来说,队友的理解、支持和鼓励,充电效果绝对杠杠的。
而每个人因为自己的性格、经历和价值观不同,又会有不同的充电清单。外向的人通过和别人聊天来充电,内向的人则需要跟自己独处。吃甜点、喝咖啡、开车兜风、和孩子打闹对一些人来说是很好的充电方式,另一些人则宁愿去公园散步、晒个太阳。
……
而且,人类的“电池容量”是可以自扩充的。如果当前已满电,我们还在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管理情绪、经营亲密关系、做喜欢和擅长的事,还在不断地倾听自己内心最深处的需求,我们的电池容量就会越来越大。
亲爱的,先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别人。做完每件事之后,试着觉察一下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刚才是在充电,还是在放电?
而当你必须去做那些耗电的事情之前,记得先给自己充个电。
做耗电量小的事
不同事情的耗电量也是有大有小的,这就像手机里的那些程序,有的一直开着、还能待机两天,有的开一会儿就电量预警了。
大家似乎都认为,越轻松越容易做的事,耗电量就越小。而且大家还很喜欢把时间安排得很紧凑,以为这样就可以多做一些事情。但实际上,做无意义的事和时间紧迫带来的压力,才是消耗我们电量的元凶。
了解时间管理的人,肯定对上面这个四象限图很熟悉了。我们可以把每天发生的大事小情,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放到以“重要性”和“紧急性”来区分的四个象限中去。
耗电量最小的象限,并不是充满简单琐碎事的三四象限,反而是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这些事可能有点难度,但也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在做这些事时,我们很有价值感,但没有太大的压力。如果能根据合理的目标和计划一步步推进,就能在这种满足且从容的状态下完成许多事情。
我们最想避免却又总是陷入的象限,是第一象限:一步步地拖延,把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变成了重要且紧急的事,于是顶着压力熬夜赶工,电量瞬间耗尽,充好几天电都换不过来。但至少,还是有些成就感的。
再想想单挑的全职妈妈们做的最多的是哪些事:安抚孩子、喂奶、做饭、换尿不湿、收拾孩子弄得乱七八糟的东西和洒了一地的饭菜、陪孩子玩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幼稚游戏……
这些事情通常都在“不重要但紧急”的第三象限,是最讨人厌、最耗电的象限,对待这里的事情,我们通常做出的反应就叫“应付”。
日程安排
自己一天的事务在四个象限中分配好后,该怎样做就很清晰了:
1. 防止事情进入第一象限;
2. 合理安排第二象限的事务,并随时充电;
3. 把第三象限的事转移到第二象限,或变成充电;
4. 第三象限里无法消灭和转移的,求助专家。
以我自己单挑带娃时状态比较好的日程安排为例(当然还是会有乱七八糟的时候):
1. 防止事情进入第一象限
每季、每月都用思维导图做好计划,安排自己个人提升、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孩子教育等各方面的重点。随时回顾、调整。
如果可以,最好做一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这是我们做一切月计划、年度计划的基础。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参考最靠谱的“圈外”公众号。
2. 合理安排第二象限的事务,并随时充电
每天保证7小时睡眠,早起后先运动。然后用清单软件或便签纸穷举自己一天要做的事,按重要程度排序。
时间尽量安排成整段的(20分钟-30分钟不受干扰),不要碎片。用碎片时间来学习,结果就是学习变成了碎片、不成体系。我尝试过陪孩子时看书或听微课,结果发现常常被孩子打断、效率很低,而且孩子总想过来加入我,反而干扰他玩耍。后来我调整成陪孩子时专心进入孩子的世界,意外地发现跟孩子学到了很多东西。
孩子午休有三小时,这段时间是我最宝贵的完整的个人时间。我会先睡10分钟的午觉,然后用番茄钟开始工作,每工作30分钟、停下来冥想或运动5分钟。
3. 把第三象限的事转移到第二象限
换句话说,就是多预留一些时间,把琐碎的家务和同孩子的对抗变成教育的好机会。
帮孩子建立他自己的日常惯例,教孩子表达情绪,在孩子的认知基础上、向他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这样的主动出击,可以有效地减少孩子立刻马上就要你干什么的情况。
哄孩子不是简单地哄笑,而是通过共情、游戏力等方式,把每次孩子发脾气当成一个练习机会,提升自己和孩子的情绪管理和沟通能力。
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时,一边做,一边告诉他:第一步要做什么,第二步要做什么……鼓励他学着做。做饭和做家务时,邀请孩子一起参与。同样,拆解成细小步骤,耐心示范,即使孩子做不好,也指出他进步的部分。也许你会怀疑:要这样教到什么时候才能教会呀?别担心,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成长速度是惊人的,我家小熊才三岁,已经能把黄瓜胡萝卜切成小粒了。自己能够做成事情、给家里贡献力量,孩子也会收获满满的价值感。
蹲下来、趴下来,进入孩子的世界,跟他一起过家家、涂颜色、说谁也听不懂的话。这对孩子和我自己来说都是一种放松和疗愈。
为了找到更多把第三象限的烦心事转移到第二象限的方法,我一直在学习正面管教和游戏力,获益良多。
4. 第三象限里无法消灭和转移的,求助专家。
当然,要一直成功执行第3点,真的很难。即使再努力,你还是会时不时地情绪崩溃、家里乱七八糟来不及收拾、孩子玩滑滑梯时你在一旁看手机……而这些状况又是极其耗电的。
所以,紧急又不重要的烦心事,如果不能无视,那就赶。紧。外。包。
比如如果时间不紧张的话,我是很喜欢做家务做饭的,也很喜欢带孩子一起做;但碰上事情多来不及的时候,我会果断请钟点工来大扫除。
比如作为一个不爱逛街的女汉子,我真的不会买买买,孩子的衣服不是大了就是小了、绘本和玩具通通超龄。像下面这套玩具,是小熊一岁多的时候我买的,但一直被他无视。直到昨天,已经三岁多的小熊把这玩具拿出来摆弄了一个小时……更别提那些小熊才六个月时我就买了的工具箱啊、轨道啊、乐高啊,不知道到底要再过几年才能被宠幸。
所以我果断定了点点橙的盒子,所有适龄玩具点点橙都给配好了,两周换一次。我花在买玩具挑玩具上的眼神、时间和意志力,还有我买那些小熊不喜欢的玩具花的冤枉钱全都省下来了。最关键的是,小熊终于能及时玩上自己喜欢的玩具了有没有……
绘本也是一样,我发现自己为了凑单买回来太多超龄绘本,所以果断跟着松居直、彭懿、廖彩杏的书单买,果断买了凯叔讲故事的VIP,小熊听到自己喜欢的故事,再指定我去买书。
外包可能会比自己动手多花一点钱,但多花这么一点点钱,为我们节省了多少徒劳的时间、多少宝贵的电量,甚至节约了多少冤枉钱!
有成就感的小事
前面一直没讨论第四象限: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
你可能会说,直接删除就好了。但是别忘了,这里面很可能有你喜欢做的事,可以帮你充电哦。
比如周末,我有时会请队友带孩子出去玩,自己在家听着喜欢的音乐做家务。把衣服叠得很整齐、厨房的每个角落都擦干净、餐桌铺上桌布摆上花。不紧不慢地做着这些不重要的事,看家里变得干净明亮有色彩,对我来说就是一种特别好的充电。(你猜对了,我就是处女座,hiahia~)
GTD之父有个小建议,第四象限里,留下几件五分钟就能做完的、你自己喜欢的事。这些事能让你的待办列表里很轻易地多出几个“已完成”,是不是瞬间成就感满满?
全职妈妈也是正经工作
说了一大篇,其实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全职妈妈也是一份正儿八经的工作。职场上那些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提升KPI的方法,揉揉捏捏拿到家里来,同样适用。
重要的是,即使没人考核你的KPI,没人天天催你出方案,咱们还是以专业的水准,来做真正重要的事。
更重要的是,接受生活中鸡毛蒜皮乱七八糟的常态,允许自己慢慢来,慢慢来。
长此以往,不但不会变成哀怨的黄脸婆,各方面能力还会不断提升。
长此以往,孩子、自己和队友都成长了,大家便一起兼顾了方方面面,打理出了一个幸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