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富养,都不如有教养

前几天带着儿子电影院去看电影。旁边坐着一家三口,看电影的时候小孩一直在大声说话,坐在旁边的父母根本没有制止,还一直让孩子吃这个吃那个的,从开始吃鸡块,又吃爆米花,最后嗑瓜子。嗑瓜子时候直接把瓜子壳吐在地上。电影散场的时候,留下了满地的瓜子壳和零食袋。

孩子是最单纯美好的,他们是白纸,看到什么都会简单的模仿,那么你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就会成为他去模仿的对象。哪里有那么天生的“熊孩子”,只有错误的教育方式和失责的父母。

如今社会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很多人会问:到底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是要穷养还是富养?是不是女孩子就要富养?男孩子就要穷养?其实有什么穷养,什么富养?对孩子最重要的是教养。客观地说教养这回事跟有钱或者没钱关系不大,更多的应该是跟家庭有关,跟父母家人有关。穷养富养,都不如有教养。

没有教养的人,都有点共性: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愚昧无知却觉得自己满身是理,从来分不出究竟是什么场合,明明让人鄙视到脚后跟了,却还想要在人前争脸。

无论是穷养,还是富养,家长们若是从小不注重孩子的教养方式,就会导致将来孩子人格的不健全。

俗话说:“孩子的教养,父母的修养。”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表现出来的是父母的修养。教养,是评判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水准。

一个人总是需要教养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最终的是,教养来源于好的门风,好的门风需要长期熏陶。家教,顾名思义,有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也有在这个家庭这个环境下的潜移默化。

家教就是不知不觉中养成的习惯。 

一次礼貌的让座,一句贴心的问候,一身整洁的衣服,一手端正的笔迹,都是孩子教养好的表现。一个好的家庭门风必然养出有气质、有教养的孩子。

金星曾提到自己的育儿标准:孩子走向社会不招人讨厌就行。

乍一看,她的育儿标准好像很低,其实她说的正是教养的问题。而且,这恰恰是我们教育孩子过程的一个大难题。

孩子的行为,最能客观地检验一个家长到底会不会教育孩子。

如果有人说一个孩子有教养,其实赞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在称赞孩子的父母教育有方,懂得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懂礼貌、有素质、有涵养的人。

相反,如果一个孩子被说没教养了,其实说的是孩子的父母疏于教子、教子无方,没有给孩子做行为上的榜样。

与人相处,我们是否做到了己所不欲,无施于人?

别人对我们伸出援手,不管是否真的帮到我们,我们有没有真心的表示过感谢?

在公众场合,我们是否能真正的做到了讲秩序,在需要排队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做到从来不插队?

在需要安静的地方,我们能否做到,轻轻的来,轻轻的去?

在任何一个地方,我们是否做到了不随便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

跟别人借了东西,我们有没有真心感谢,有没有按时归还?有没有想过不还?

带孩子去别人家,有没有跟孩子讲要礼貌大方的问好?有没有说不能随便动别人家的东西?

在孩子身边,我们有没有随便说粗话,随便的去评论别人的不是?

……

朱熹在《蒙童须知》就讲到:“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当所知”。孩子只有从小在家庭中做到“于洒扫进退之间,持守坚定,涵养纯熟”,长大以后,才能通达事务、有所作为。

《童子礼》则把修身养性的微言大义,化作可操作性较强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行为:盥栉、整服、叉手、肃揖、拜起、跪、立、坐、行、出入、邂逅、朔望、晨昏等二十三目,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所有大事小情。

可见,塑造有教养的孩子是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开始的。

在这个全民关注孩子培养,孩子教育的时代,在我们讨论穷养和富养孩子哪样好的时候,我想说孩子的教养、培养必须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薄伽丘曾说:“贫穷不会磨灭一个人高贵的品质”。纵然你衣衫褴褛满身泥土,骨子里的教养却也可以让人肃然起敬。

对于父母而言,当你每天讨论穷养、富养的时候,其实都不如教养来得实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穷养,富养,都不如有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