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给我一只狗?

我是个见了蟑螂都会厉声尖叫的人。除了用手捞过金鱼,抱过刚出生的婴儿,基本上没接触过动物的身体。狗,更是见了逃之夭夭。我怕狗,比狗怕我要严重得多。

但就有这么一天,和徐老师一起家访她班上的一个女学生的时候,突然从学生家里窜出两只狗,虽然不大,气势十足,冲着我们狂吠不止。不解狗语,不知它是欢迎还是充满敌意,眼看似乎就要扑到身上来,禁不住胆颤心寒,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学生家长出来了,厉声喝住两只小狗,并和学生一人一只抱起来。这样进了屋,我们坐在客厅里,两只小狗被关进了卧室。但是显然狗儿们并不认为这是最好的安排,它们也好奇来者何人,并关心喜不喜欢它们俩。于是在屋里两只狗一声赛过一声地狂吠,吵得我们在客厅里没法说话,只好放出来。一出来直奔沙发茶几而来,上蹿下跳,学生家长说这是在表达喜悦。好吧,千万不要咬人。

为什么要养这两只狗?原来这是一个单亲家庭,妈妈带着女儿。女儿到了青春期,有很多情绪问题无法排解,就通过养小动物来舒缓情绪,也缓解女儿和母亲在这期间造成的冲突。正说着,一只小狗像小孩子一样跑到家长腿边蹭蹭蹭。这位妈妈善解狗意地顺手把它捞起来,抱在胸前,像抱一个小孩子。一边摩挲着狗的脊背,一边同老师们交流。

我第一次见到这种情景,有点目瞪口呆。令人佩服的是同行的徐老师,非常善解人意地将学生手里的小狗接过来,为它用手拢拢毛,然后抱着,在沙发上摆pose,与之合影照相。照相的人自然是她此次家访的女学生,一张一张又一张,朝左侧侧,再向右侧侧。这样照一张,那样照一张。这是一种对学生情感的亲昵表达,我懂,但是我无论如何做不到,这样想就更加佩服徐老师。

回程的路上,我想要是这个女学生是我自己班的怎么办?我能不能面对着一个抱着狗的家长与她聊天?感觉可以接受。我能不能做到徐老师那个程度,感觉不能。那怎么办?看来家访之前需要提前了解学生家里的情况,最起码给自己一个思想缓冲。如果可能的话,面对小狗蹿上蹿下的局面,提前说清楚自己的担心,或者干脆约在别的地方,不过那样就不是家访了,效果也肯定大打折扣。

最后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锻炼自己的胆量,不怕狗,不过这可能需要养只狗才能不害怕,谁来给我一只狗?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来给我一只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