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外的真相——《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2009年出版的书,5年后才看。当年明月幽默直白的写法让此书读起来饶有趣味,一拿起来舍不得放下,用了一个星期多就读完。

       虽说“以史明鉴”,但是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更多是历史之外的,有关兴趣、驱动、独立思考这些讲俗了的词汇。

       1. 当年明月以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身份,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进行深入地严谨地探究、考证、推断。当然他这个业余爱好者已经是业余专家级别的了。

       然而就是为什么一个业余爱好者,历史学识这么高?

       驱动他的竟不是我们日常叫嚣着的梦想与目标。有时候虚妄的“梦想”是对结果的幻想,但内心无法抵抗无法阻挡的兴趣才是源源不断的驱动力,让人着迷于过程而不仅是那个“好结果”,让人着力于坚持不懈地执行而不是在对结果的不确定中茫然失措。所以对于“日夜伏案写了几十万字从未间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当年明月坦然回答“我只感觉没有感觉”。想起了一个故事,村上春树每天凌晨起来,跑步,写作,每天从来都不间断。有一次,一位记者采访村上春树,说,您每天都要写作这么长时间,是不是当作家也很辛苦?村上春树反而很吃惊,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怎么会辛苦?

       “没有感觉”源于忠于内心,才不会指望着现在所想所做之事会有什么好结局,才不会在做一些无法立竿见影的积累时患得患失、半途而废。听上去有些唯心论,有些形而上,但是仔细想想,自己想做的事,再怎么苦逼再怎么不见前途别人再怎么不理解,也能说一句“我乐意”。

       2. 从事件、行为、一系列线索中反推回历史人物的内心,推断真相以及背后的原因。虽然加入了作者自己的主观推断,但让人备受启发的是:

       在媒体大肆渲染、各种声音和评论铺天盖地的时候,首先不要失去独立清醒的判断意识,其次培养自己取证判断的能力。

我们之所以一直这样认为,只是因为有人这样告诉我们。之所以有人这样告诉我们,是因为他们希望我们这样认为。

       最为重要的是,莫让是非判断、情感的憎恶凌驾于客观事实和规律之上,而放弃了对事件背后原因的探究。有人问作者对袁崇焕是喜欢还是憎恶,当年明月说:

对我而言,这是个没有意义的问题,因为我坚信历史的判断和评价,一切的缺陷和荣耀,都将在永恒的时间面前,展现自己的面目,没有伪装,没有掩饰。

       大多数的我们,也许已经潜意识里加入是非观的定论,而放弃了客观真相的寻根究底,因为后者太困难太痛苦了。微博上看过周玄毅先生的一段话:

“世界上当然有坏人,但是要知道,这句话,是俗谛而非真谛,是方便法门而非智慧之道,是便宜行事而非究底寻根,是自我解脱而非大彻大悟。为了避免对无因无限的恐惧,我们才设立了有限的善恶明晰的藩篱,这样做,是为脱苦厄,而以明确的形式自愿陷入无明,此种无明,最是惑人。只因无缘大悲,无缘亦大恐。”

       是的,一些铺在真相面前的简单的概念定义,是在世俗和既定社会观念里生存的价值观;遵循这样的价值观,容易被他人及社会认同、容易与违背社会秩序的“坏人”区分开来并让自己循规蹈矩、心安理得,通过简单的理解与归类来得到对安全的皈依。而非探究、感悟、分析到真正的人性之规律。

       3. 原来以前我所反感的政治斗争也可以描述得这么精彩,让我想到,一个人的行为主张,背后是他的成长路径、性格特点与价值取向。

       历史上有些人的既定结局,不以结果论来评判,而是剖析其发生逻辑,追溯回他们的成长历程,会发现他们所作的选择判断都依据自己的信息框架和知识体系,而这两者又来源于背景与经历,而每个人独特的背景与经历是个人选择与外部条件相作用的综合结果。那么在成长轨迹下,有些人的能谋善断,有些人屡屡犯错,看上去就非常理解了。

       听上去有些“宿命论”,其实不然。我想起了《思维病毒》一书里的“模因”(meme)。人类的行为,要么来自人的本能,要么就是规划的结果。假设把不可扭转的出身背景、不可抗力的外部条件设定为“本能条件”,那么个人对资源的获取、对信息的解读与选择,对认为“正确”的方式的吸收,就能够形成新的模因,此为“规划的结果”。然而,所认为“正确的方式”,往往是传播性极强的,在所处的时代下,哪种方式是被大力传播推广使人感到“正确”,又不是我们个体所能决定的了。

       4.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如果这个观点是一碗鸡汤,那我只能说,非常好喝!(虽然我非常反鸡汤)当年明月把徐霞客的故事放进最后一章,我想,当年明月是一个内心坚定且清醒的人。

       在庞杂繁乱的历史迷雾中洞察各类英雄本来的面目;

       在风流人物赞颂和凯歌、批评和轻蔑之外记录下小人物的坚持和故事;

       在荣耀加身、舆论浪潮、他人评判当中,看到最真实的自己,做好最真实的自己。


2015.03.16 @豆瓣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之外的真相——《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