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矛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犹太人就像是一台擎天机器上的微小零件,无休止的转动,没有雇主的保养,一旦磨损就被无情的销毁。

残忍的纳粹在集中营里杀人不犯法,所以在里面的犹太人每天战战兢兢的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暗无天日的环境导致心理的恐惧,心理的恐惧滋生生理的疾病,而表现出一丝的倦意,焚尸炉就等待着他们。

希望之矛_第1张图片

维克多·弗兰克。一个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

1939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维克多和未婚妻留在了维也纳。

同年九月,一家人都被抓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

未婚妻和父母死在了集中营。

1945年,维克多被美国陆军解救。

解救后他写了一本直到现在还十分畅销的书——《活出生命的意义》。

这本书现在被拿来治愈抑郁症。

在集中营的残酷经历迫使他重新思考着精神病学:当你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不能掌控的时候(包括你的肉体),那你唯一能掌控的就是自己的自由意志——不被在关在牢笼里。

维克多鼓励集中营的伙伴们好好的活着,分给他们面包,给他们讲笑话,带着一种近似奇迹般的心态生活着,仿佛这里是每上班的地方,下班了家里有老婆孩子等着。

这就是希望,不需要外在的鼓励,通过心智的开启,掌控自己的大脑。

真正的希望发自于一个人的内心。即使短期内看不到,但他们坚信那一天总会到来。

在黑暗里他们耐心的等待着,寒冬不能摧毁他们的身体,酷刑无法磨灭钢铁的意志,一切的磨难只会使他们更坚强。

纤瘦的身躯里燃烧着希望的火苗,维克多幻想自由以后,就在台上给来宾们讲解“集中营里的心理学”。

这种发自内心的期待无法通过言语来传递,因为这必须要你心智足够的成熟,而心智的成熟几乎是唯一的道路就是读书。

知识就是力量。

维克多在集中营里完成了佛教上说的顿悟,他深刻的认识到,只有来自内心真正的觉醒,,才能使得他在这么残酷的环境存活下来。乐观情绪一旦建立,几乎是不可逆的。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执念,或者叫自我赋予的希望拯救了他。

外人赋予的希望可以破灭,而自己赋予的希望几乎是不可破灭的。

人要对自己真诚,真诚的接受不可改变的,真诚的执行可以改变的。

人类经受住了神学的考验,在未来也会经受住科学的考验,必须要坚信这一点。

早先尧舜时期对天地的膜拜只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仪式感。

但随着天灾人祸的不断出现,早期的巫教应运而生,崇拜、盲信、歌颂。

面对种种的不确定性,人们觉得信仰总是能让人踏实一点,虽然并没什么乱用。

工业社会之后,科学的兴起,本该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可证伪的思维方式居然重新改头换面成了新的宗教——科学教。

也许一百年,也许一千年,甚至一万年,我坚信人类一定能真正的脱离基因的桎梏,实现心智的自由。

希望之矛_第2张图片

那时候的人类

将普遍的拥有勇气

经历了无尽的蒙昧岁月

他们的每一次呼吸中

都会奔腾着

排山倒海般的自信

所以,陷入苦难中的人们

咧嘴笑吧

我们一定要坚信

明天会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希望之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