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为什么埃德娜决定去死

埃德娜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代表作《觉醒》(The Awakening)中的女主人公。

  小说很短。故事情节也极其简单。

女主人公埃德娜是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主妇。有两个儿子,丈夫是商人,把一切都看成他的财产。小说一开端就提到当埃德娜向他丈夫走过来时,他说:”You are burnt beyond beyond recognition.” He added, looking at his wife as one looks at a valuable piece of personal property which has suffered some damage. 甚至把妻子也看成自己的财产。

故事发生在夏天。男主人公罗伯特从青少年时候开始都会在每年夏天选择一个不同的女性作为密友,小说发生的这个夏天他选择了埃德娜。两人经常一起到海边散步、聊天,聊看过的书,一起读诗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单纯的关系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两人去教堂做礼拜可以说是双方感情的最高点,在此之后,罗伯特意识到这段感情的不可能,就突然离开去了墨西哥,以避免进一步发展。

失去罗伯特的埃德娜开始沉浸在绘画中,抛弃贤妻良母应尽的责任。她在这种反叛的过程中,感到日益的快乐。丈夫雷昂斯觉察到了妻子的变化,听从医生的建议,顺其自然,在去纽约出差时把埃德娜一个人留在了家里,同时孩子也让祖母接走。埃德娜彻底放弃了过去的生活方式,她搬进了一所小房子居住,并且宣称自己是独立的。她天气好的时候画画,不好的时候就拜访一个钢琴家莱兹小姐,后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唯一懂埃德娜的人,也是埃德娜和罗伯特旧情未忘的纽带。在这期间,埃德娜与一个叫阿尔塞·阿罗宾的人有染,在两人的关系中,却丝毫没有爱的成分。她一方面渴望罗伯特的爱,另外一方面继续放纵着自己想与人亲近的欲望,但是在和阿尔塞的关系中,埃德娜始终知道她不爱阿尔塞,她是独立的。

难忘旧情的罗伯特回到了新奥尔良,第一次向埃德娜坦言对她的爱,这让埃德娜重新看到了希望。她向罗伯特解释自己不属于任何人,她可以和罗伯特在一起,而不需要丈夫的同意,这让罗伯特感到很奇怪。埃德娜有事离开,约定好等她的罗伯特却在她回来之前也离开了。并留下了一个字条:我爱你。因为爱你,所以离开。埃德娜失眠一夜。她发现就连罗伯特也无法理解她,丈夫也不能,她是孩子的囚徒。所以在绝望中,她又来到海边,这个当初她开始觉醒的地方,越游越远,以自杀来解脱,逃离孤独。

《觉醒》是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作。刚出版的时候被禁,直至作者去世也没有得到认可。到近来女性主义文学受重视之后,《觉醒》开始被研究。原版英文书不是很难读,书中有大量的涉及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从开始对生活感到很满足的家庭主妇到后来追求独立生活,追求soulmate, 却在那个传统的,不重视女性的社会价值体系里绝望。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心理需求层次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如下图)


《觉醒》——为什么埃德娜决定去死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

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如果用这个理论来分析《觉醒》中的埃德娜呢?中产阶级的富裕生活让她衣食无忧。偶尔接触的书籍,和罗伯特的聊天,相处使她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婚姻生活中少了什么。丈夫是商人,虽然能满足她基本的生理需求(物质生活)和安全需求,却满足不了她更高层次的爱和尊重的需求。那是精神层面的懂得和契合。

故事中在罗伯特第一次离开埃德娜时,她悲伤抑郁,但这更激发了她想要独立生活,投入绘画,成为独立自我的热情。孩子也不能令她放弃“自我”。

”I would give up the unessential; I would give my money, I would give my life for my children, but I wouldn’t give myself.”


她手中有了一定的积蓄,物质上可以自我满足。安全感也有,因为她能够独立负担自己租的那个小房子。从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论来看,她处在爱与尊重的需求中。甚至处在最高层的“自我实现”,因为绘画是给她极大快乐,成为自我的渠道。罗伯特是她“以为的那个懂她的人”。可惜最后罗伯特留下的纸条证明一切都是幻觉。他虽爱她,但他仍被旧的价值观束缚,他也认为他俩之间的爱是错的,所以痛苦的放弃而不是主动地想要走在一起。但这样也正好说明了,罗伯特真的是她要找的爱人吗?如果真的生活在一起了恐怕也会用相似的生活价值观束缚她,要她和其他家庭主妇一样做个贤妻良母吧?而她已经觉醒,想要为自己而活,再不想重蹈覆辙,可若真的执意这样过了,将被人视为怪胎,一生没有爱,不被那个社会理解,孤独终老。最有可能理解她,爱她的罗伯特还一样的选择离开了,那还真的存在幻想中的”soulmate 吗?

在一片宁静的绝望中,埃德娜选择回到海边,拥抱海水,用死亡来逃避孤独,求得解脱。

你可能感兴趣的:(《觉醒》——为什么埃德娜决定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