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批判性思维工具》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人类有别于其他物种最大的特征就是思维活动。我们的大脑每天都在不停运转,开展大量的思维活动。我们遇到事,要由思维去判断、感受和引导行动。我们遇到问题需要解决,遇到重大的选择需要决策,我们写作,交谈,读书,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思维活动。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和我一样,在大多数时刻,我们的思维活动就象天空中的云朵,风一吹,就飘散了。它仿佛是不受控制的,当结束了一天的劳碌,回想这一天看似没有停歇的大脑究竟思考了些什么,又收获了什么,我却经常答不上来。

我似乎知道这是为什么,但又无法准确地解释和回答。好象大脑里装满了无用的脂肪,那些读过的书,做过的事,上了那么多年的学,最后象积攒了一堆无用的棉絮充斥在大脑中。那些我曾以为的读书和学习,在遇到问题和困惑时,不能给我一点启示。当面对生活,面对中年危机,我只知道我需要变好,知道问题一定是出在自己身上,知道改变的方向,却不知道具体的路径,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也许就象李笑来说过的,是时候给大脑洗洗澡了。

我在书架上一遍遍地翻看着曾读过的、还未读过的书。这一段时间,那些曾经陪伴我无数个静谧的深夜和闲适的午后时光的小说,再也不能够引起我的兴趣。的确,于我而言,读书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具体方法路径,今后也还会一读再读那些充满趣味的书,但是,除了趣味,是不是该增添一些审慎的角度和能力?

几千年前古人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我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思考”。读过的书,学过的课程,做过的抉择,解决过的问题,从来都是只在眼前掠过,没有深入到大脑引发思考,只是短时机械记忆并未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或是自以为自己思考了,其实只是浅表化地在大脑表层转了一个圈,发了几句无意义的慨叹,就宣告结束了。多年的教育和读书,最终,雁过无痕。

《批判性思维工具》可能讲了一些我过去意识到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从来没有如此系统化、理论化、高度概括化,解决方法更加无从谈起。原来,那些经过短期突击和填鸭式自以为学过的东西,都是“惰性知识”,而对于一些有思考难度的问题,我们选择了“主动性忽略”,只有启发了我们积极思考,最终内化到我们的知识体系,和我们的生活产生关联,能够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才是“活性知识”。我们要提高思维的质量,将惰性知识激活成为活性知识,就要运用思维技巧,改变思维方式。

好的思维方式是有标杆的,我们可以用九个标准来评判:清晰性,准确性,精细性,相关性,深度,广度,逻辑性,重要性和公正性。可以定期选择一个标准应用到自己的思维中,通过不断练习,将思维标准内化。如练习清晰性,可以在自己或他人表达和交流的时候注意不够清晰的地方。具体的有四个方面:开始说话的时候,考虑下自己的措辞是否准确;用其他的语句表达自己;从生活经验中找出例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利用类比、隐喻、图示、表格来说明自己的意思。

思维方式的改变决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需要持之以恒地有意识地练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感悟《批判性思维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