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9)过街楼

城市记忆(9)过街楼_第1张图片

 石库门的过街楼是上海弄堂的标志。

过街楼跨在弄堂上,楼上住人,下面通行。弄堂口好像有一座瞭望塔,在里面既可以直观弄堂里的一切,也可以背过身子看到马路上的人来车往。一般的过街楼前都有这个弄堂的名称,如我居住过的浙江北路102弄叫“天禄里”。那时上海的各条弄堂口的过街楼上的这种“标牌”,成了各种古老的文字展览,颜体、欧体居多。在字体的四周有各种各样的装饰浮雕,方匾额大小的中央用水泥砌出的立体字。有的还刻有弄堂建造的年份。这些“古迹”现在已经难觅踪影了。

小时候我家后门是浙江北路114弄,因为弄堂狭窄所以过街楼上的房间是细细长长的。二楼住的一家四口,两个孩子比我小一些,都是童年时候的玩伴。那时我参加学校和区级的乒乓球训练班,有时要在晚上训练。到了冬天的时候,回到家才刚过九点,居民们早就入睡了。那时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大街小巷都安安静静的,只有稀少的行人匆匆走过,每次回家心里总有些说不出的害怕。一个冬天的晚上,我训练回家,刚走到弄堂口突然被吓得浑身发抖。昏暗的路灯下仿佛看见一个人影在过街楼上晃动,我不敢多看一眼,腿脚直打颤。难道是人?还是鬼?是不是有人上吊自杀了?幸好有与我同行的伙伴,他拉紧我的手微微颤颤地说,我们从天潼路绕回家吧。

城市记忆(9)过街楼_第2张图片

那个晚上我噩梦一个接着一个。第二天一早父亲见状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如实告知了昨夜的事情。父亲不相信,拉着我的手出门去看个究竟。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过街楼上的居民的一个把拖吊在窗沿下。在夜风的吹拂下,拖把左右晃动着。我被惊吓了一场。

过街楼是石库门里一个好地方。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这里有股穿堂风。刚刚从小菜场回来的阿姨大妈、奶奶外婆们都会聚集到这里,乘风凉聊家常,手里不停地毛豆、刨丝瓜、摘豇豆。白天,老山东大叔在这里摆起了小书(连环画)摊,暑假的时候是孩子们的集聚地。傍晚的时候,小书摊旁我们这些小朋友早就占据了过街楼下这块宝地,这里成了军棋、象棋、飞行棋的“战场”,杀的个天昏地暗的。

城市记忆(9)过街楼_第3张图片

过街楼也有不太平的时候。

我家前门是浙江北路102弄,弄堂的宽度是114弄的一倍左右,一辆小车可以勉强通过。记忆中有道铁门,后来不知去了哪里。大人们告诉我,是那年赶超英美、大炼钢铁的时候被拆掉了。

城市记忆(9)过街楼_第4张图片

到了开放年代的时候,一天下班回家只见几位工人师傅在弄堂口的一半地方建起了一个店铺。本来宽敞的弄通口一下子变小了,人们议论纷纷。后来被告知,这里是街道建的一个小商铺,为了解决知青回沪后的就业问题。原来如此,不少居民有些怨言,我在心里还是蛮赞同的,因为我也是一名回沪的知青呀。大街小巷都在破墙开店,好事呀!现在呢?时过境迁啰,都有钱了,日子好过了。违建,一个字:拆!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城市记忆(9)过街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