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优势的自我探索

原创 2017-04-20 推动优势的 Rae的修炼手册

秋叶大叔在3月29日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如何发掘自己的优势》,说这是萧秋水教主的一个提问,还说这是他回答的问题中偷听量最高的一个,可见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好奇。

无独有偶,Spenser大神也在4月10日写了一篇关于优势的文章,写到“牛人不牛,方式找对”,并总结说:牛人们只做对了一件事,他们更明白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边界,不断强化自己的优势,巧妙回避自己的短板。

然后,4月17日吴伯凡老师在付费节目《伯凡•日知录》讲了一个话题“模式识别,自我迭代的第一步”。

大牛大咖们谈的优势、模式是什么?

碰巧,我刚从盖洛普优势教练的课程学完回来,这个问题带给我思考总结优势理念的入口。

1

盖洛普优势理念

从盖洛普的优势理念来说,“优势(Strength)”这个词的定义是:

持续保持近乎完美表现的能力(the ability to consistently provide near-perfect performance)

那么,优势从何而来?

盖洛普总结了一个公式:

优势 = 才干 × 投入

才干(Talent)是指一种本能的思考、情感或行为方式( a natural way of thinking, feeling and behaving)

投入(Investment)是指在实践练习、技能培养和扩充知识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time spent practicing , developing your skills, and building your knowledge base)

也因此,盖洛普旗下的研究团队通过理论及实证研究开发了一个工具 – “克利夫顿优势识别器(Clifton StrengthsFinder®”)来识别才干。

是的,这个名为“优势识别器”的工具不是测量优势,而是测量才干。因为研究团队开发这个系统的终极目标是帮助人们构建真正的优势。

“优势识别器”根据你对177组问题的本能回答,得到一份34项才干主题的排序报告,其中前5项才干主题是突出才干主题(Dominant Strengths),后5项才干主题是弱势主题(Lesser Strengths)。

这是我们自己和自己比较的一个排序结果,与他人无关,所以这个工具并不能用于HR 选人。

那么,才干又是从何而来?

秘密在于大脑的“突触”。突触是两个脑细胞的联结,其作用是使脑细胞互相沟通。据说,到3岁的时候,我们的1000亿个脑细胞的每一个都与其它脑细胞产生15000个联结,我们的模式编织成型;遗传和养育强化了部分联结;到了16岁,这些联结“用进废退”。于是我们成为我们自己,一个有独特才干的人,突触决定了才干为何。而这个过程最终使得我们始终保持某种相对稳定的方式应对外界。

如此说来,是不是大脑的网络就停止发展了?并不然,正如我所笃信的,“大脑是肌肉”,可以训练,只是训练不强的联结不如训练最强联结那部分来得容易。所以找出自己的才干在哪里,就知道了每个人的“一万小时”应该投入到哪里。

盖洛普推崇的是,没有必要做十全十美的自己,但是可以做一个更加出色的自己。

2

34个才干主题如何说明问题?

34个才干主题本身是中性的,可是才干主题所表现的行为可能不是。例如,“审慎”才干,正面的行为是深思熟虑,预计风险,而负面的行为表现就是行动缓慢,错失机会。

这也使我们在课堂上深入的讨论,很多人在自我探索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弱点有时候是会由于才干过度使用而导致。

例如我。在OPQ中的“社交 – 外向”的偏好是“在群体中较沉默寡言,不喜欢成为别人注目的焦点”,我确实是更加习惯这样的模式(自我发现),也从外界(别人发现)得到这样的反馈:我的老板对我说“Rae, 你太安静了。”

这是我排位第34(排序倒数第一)的“沟通”才干所导致的吗?或许是,起了一部分作用,但是关于这个问题讨论和思考之后,我找到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我的“完美(1)”+“审慎(2)”+ “专注(10)”三个才干主题过度使用,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不同的才干主题是有可能出现相同的结果。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同才干主题及其组合,都可能是通往成功的“路”。试想,34个才干主题的两两组合是561项,而Top 5 才干主题的两两组合是10项,对个人从优秀到卓越而言,就是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产出。

这和企业里推行“胜任力模型”相悖么?我认为不是的,企业的每个岗位应该都可以找到高绩效的模式,推行“胜任力模型”,为岗位找到最合适的人。所以,Google推行优势文化与他们 的“Project Oxygen ”之间并不冲突;盖洛普推广优势理念的同时也开发和推行选拔合适岗位人才的工具。

不要忘记优势公式

优势和才干的关系是,才干决定了你能做得多好,和多经常去做,是培养优势的重要原料。而发展优势的过程中,知识、技能和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原料,它们让才干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和各路大牛大咖的理念一样,盖洛普优势理念中,刻意练习也是发展优势的必经之路。不同的是,盖洛普笃信下意识的发掘才干打造优势,这为刻意练习定了一个高效的范围。

3

“长板”、“短板”,还有“底板”

虽然盖洛普理念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发展自己的“长板”,可是对我而言,有些要素在其特定的情境下是“底板”,如果“底板”正好为“短板”,则必须下一番工夫去修补,否则木桶是会漏水的。

比如说,“沟通”、“学习”、“自律”等等。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有“普世价值观”存在的世界,而非完美真空的世界。

例如上文我的例子,我所处的“普世价值观”是,那些“活跃于群体中、健谈、喜欢受人注目”(即与我的偏好相反)的人,更能获得被关注及表现的机会,从而更加容易获得发展机会。

当然了,学完盖洛普优势理论之后,我应该找到一些策略来为这个偏好所带来的不好做一下修正,例如像我的Coach小伙伴Niki姐所说(大概意思,不是原话):Rae的“交往(3)”+ “包容(6)”+“和谐(7)”+“体谅(11)”,让她在人群中散发光芒。

4

用“长板”补“短板”

我的“行动”排序第33(倒数第2),可是某些时候,我的行动力并不差。从两个例子里,我找到了一点线索。

例子一

课堂上,老师请我分享我的“纪律(4)”才干,为了说明问题,我还拿出了证据 – 日程本,分享到“一切源于我的6个Personal Mission Statement(个人使命宣言),我尝试每年做年度计划,分解为月度计划,再尽量记录每天的事务”,并且举例这次参加盖洛普认证教练课程是怎么一步步透过计划而达成。

分享中,我隐约看到了用“纪律”为弱势“行动”建立的一个支持系统。

例子二

一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我答应了刘进老师翻译一本书《Strengths Based Parenting》。

我在回深圳的飞机上大致了解了书的章节和内容并在下机后给了他三个方案,关于怎么交付翻译文件和期限。他问,你的“行动”和“责任”都很靠前吧?我告诉他,“行动”33。

但是看起来,行动并不太差,不是吗?

后来我们分析,是怎样的才干表现这样的优势呢?看起来是“交往”+“学习”,通过“答应帮别人做翻译工作”这件事,又为弱势“行动”搭建了一个支持系统。

接下来,再继续利用“完美”+“纪律”的支持,高质量的按时完成任务。

总之,除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还可以用“长板”来补“短板”。

总之,盖洛普提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优势理念(Compelling Philosophy)和一套工具(Tool),怎么用就得看不同的个体面临的是怎样的情境(Context),因势利导,找到实现的方案(Solution)。

如果说每个人的一生都在往上爬楼梯,那么有意识的运用优势理念则是站在扶手电梯上,而专注利用突出才干则是行走在扶手电梯上,迅速向上走。

基于优势的自我探索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基于优势的自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