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wth School创始人郑伊廷在他的博文《学习就像打游戏,你通关了吗》提到一种学习方式,简单归结起来是5个步骤:
1 模仿,忽略底层理论,也不要尝试对模仿的内容作出改动;
2 对模仿内容稍作改动,确保东西还能动;
3 回头审视步骤1和2具体做了哪些事情,不参照说明,可以独立重现之前所做的内容;
4 把成果告诉别人,获得别人的称赞;
5 重复以上4个步骤。
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在于两点:模仿重复、正向反馈。
正向反馈
把成果告诉别人,获得别人的称赞,不仅含有正向反馈的心理作用,还有更实在的,把成果告诉别人这件事情不只是简单的复习,而是考验自己的理解是否完整全面,在教或分享过程中梳理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越到到来,我越是觉得,学习最终需要转化为输出,才算是达到学习目的,输出有两种方式,其一是自由表达,其二是解决问题。
模仿重复
人类学习的其中一个特点是,不知道why的情况下,依然可能学会what和how,或者说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依然可能知其然。以母语学习作为例子,小孩子咿呀学语的时候叫着“妈妈”不可能懂得这个称呼只适合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但是他/她明白这个称呼适合眼前这个人,同样的,当他/她说出“我要吃饭”的时候,只知道说这句话可能得到吃的东西,但不可能懂得这个句子的主谓宾结构(这个句子语法正确)。
将这个特点应用到成年人的自主学习中,初学者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一无所知,如果过分强调why,可能会有两方面的负面作用,其一是模糊了正在学的内容,在一片概念知识的海洋中迷失了方向,其二是拖慢了学习进度,打击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自主学习的最终判断标准是成果(请先忽略这是功利的),因而学习方式只是一种手段,任何学习方式只要能够达到学习目的,都是值得提倡的,传统教育过分强调自下而上的学习方式,而忽略了人类学习的另一个特点是模仿重复。重拾这个学习特点,可以很好的避免以上提到的两个负面作用。许多计算机编程的书,开篇是一个著名的“Hello, world!”例子,让学习的人直观感受到,原来程序可以如此简单——我一翻开书,就写成了第一个程序,给人以心理暗示“我可以学好,这件事并不难”。这时候我还不懂所谓“命名空间声明”,也不懂所谓“数据类型”,但是不急,初学者嘛,可以设计其它简单易懂的例子来说明后续的这些概念。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编写教程时,如果能够有意识的设计案例,并且有意识的让案例有趣易懂,我认为这就可以称得上是在创作一本难得的好书。
郑伊廷是软件技术人士,他所说的这套方法自然很适用于技术领域的学习,那么社会科学的学习,是否也适用这种学习方式?我认为相似的学习方式是案例分析,将郑伊廷的学习方式移植过来,
1 寻找案例分析的学习资源,以案例为单位,照着案例分析理清逻辑关系;
2 将案例中的某一个条件稍作改动,确保分析能够顺利进行;
3 搞清楚步骤1和2中涉及到的概念和原理,确保自己对相似的案例能够完成分析;
4 把成果告诉别人,获得别人的称赞;
5 重复以上步骤。
为什么我们常常觉得很多老外写的书比国内写的书要易懂?其中一个原因是老外喜欢案例引导学习的方式(另外的原因是老外的好书是对领域有着透彻理解的大牛甚至领域开拓人写的)。既然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而应用必然针对于具体情景,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展开学习呢?我们需要掌握的是学习方法,而不是像强迫症似的堆砌完整的知识,更何况到了知识的前沿,或者很多人开拓的领域,又如何去追求完整的知识?
作为一个初学者,能不能顺利执行这一套学习流程?关键点在于,初学者对于基本概念原理的缺乏,如何在步骤2中稍作合理的改动并确保分析依然能够顺利进行?作为一个初学者,我尝试分析知乎提到的问题:
肯德基和麦当劳的优惠券意义在哪里?为何不直接降价?
高票答者:朱聿欣
step1:问题分解,这里包含3个关键点,其一,肯德基和麦当劳,其二,优惠券,其三,直接降价。
step2:高票答者不讨论第1个关键点,先考虑第3个关键点,论述的核心包括,第一,不利于消费者强化消费倾向和品牌认知,第二,破坏行业生态,接着主要论述第2个关键点,逻辑是,优惠券区分不同消费群体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价格差异(即价格歧视),商家实现利润最大化(消费者剩余的最小化),完成论述,补充论述在“有得必有失”框架下,消费者使用优惠券付出的两个代价,第一,时间成本,第二,产品选择自由。
step3:这个回答(不是标准回答,仅代表一种分析角度)涉及到的概念有,价格敏感度、价格歧视、消费者剩余,涉及到的基本原理有,直接降价的危害、定价策略、消费欲望区分,但是即使我对这些都不是完全理解,但是我还是可以顺利理解整个回答提供的分析。
step4:尝试做出改动,同时确保分析依然能够顺利进行,比如现在可以分析,为什么商家可能向不同的潜在消费群体派发不同优惠价格的抵用券?为什么商家在不同的城市可能使用不同的定价?为什么商家可能在某段时间使用折扣优惠?
step5:现在开始来细究基本概念原理,以“优惠券”为例,在wikipedia中对coupon的作用描述,
Coupons can be used to research the price sensitivity of different groups of buyers (by sending out coupons with different dollar values to different groups). In addition, it is generally assumed that buyers who take the effort to collect and use coupons are more price sensitive than those who do not. Therefore, the posted price paid by price-insensitive buyers can be increased, while using coupon discounts to maintain the price for price-sensitive buyers (who would not buy at a higher price).
这里很明确地指出,优惠券的作用是通过价格敏感度来区分不同消费群体,以实现针对性的定价,维护不同的用户群体。同时,还了解到,优惠券开始于可口可乐公司的商业实践以及优惠券标明有效期的限制,后者启示进一步思考,优惠券事实上蕴含着尽快使用的心理暗示,从而发掘潜在的消费欲望。了解到这里,自然而然会有许多新的问题出现,比如,商家通常有哪些定价策略?商家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对产品提价而不明显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另外,参照step1问题分解的第1个关键点,肯德基和麦当劳提供的产品属于非生活必需品,使用优惠券可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商业目的,那么同样的商业手段如果用在生活必需品上,是否也能有同样的效果?
step6:能启发思考的学习方式就是值得提倡的学习方式,从以上的案例分析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启发了思考,学到了学习方式。接下来,需要把学到的东西告诉别人,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而称赞是读者可能会做的事情。
—————————
作者博客:Willson Funk’s Blog
微信公众号:fishg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