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写得有血有肉,直击人心。在苦难的生活里,时不时激起快乐的涟漪,让人想流泪,有时又忍不住想偷笑。

在小说中,作者描绘了俄国社会一个时代的历史画卷,刻画了下层社会人们的悲惨生活。写了孤苦无依的阿廖沙怎样奋斗,在社会上艰苦生存,并追求自我的理想的经历。欣赏作者的生活态度,哪怕再艰苦,再卑微,都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也没忘记在苦闷的日子里寻找乐趣,哪怕是含着眼泪的微笑。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1878年到1884年的生活,他走向了“人间”,幼小的他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受尽了种种虐待与压迫。为了生活,他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船上当过洗碗工,当过圣像作坊徒工。接触的人,几乎都是那些低俗、爱吵架、背地里爱说人坏话的小市民。

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在那个阴暗的底层社会角落里,人们勾心斗角,相互欺骗和愚弄,以羞辱别人,寻求低级趣味的爱好为生活乐趣。他们贫困、酗酒、侮辱女人、冷漠、虚伪……就像他外公说的:除了上帝,我们再没有朋友了。人彼此都是残暴的敌人! 所有的人彼此都是陌生的,尽管说话亲切,笑脸相迎。在巨大的压力下,人们似乎已经变得麻木和堕落。每个人都学会了一套和环境对抗,对生活讨好的本领。

他怜悯所有的人,也怜悯自己,但又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走出这个困境。他也生活在底层,置身于肮脏的环境与庸俗的思想里。但是,幸运的是,主人公没有同流合污,没有被现实所腐蚀,他以旁观者的姿态审视身边的生活,一直保持着向往光明的信心。

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仍如饥似渴地读书,不理会别人的强烈反对和刁难。 对书籍的热爱,让他重燃生活的信心, 因为读书,他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书中的理想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反差,让他头疼,外祖母与玛尔格王后的圣洁,又是他回忆中仅存的的耀眼的光芒。

他总是寻找各种机会读书,书籍,让他苦闷的生活多了很多乐趣。就像他说的: 透过这一切,我看到了活生生的、对我有重大意义的真实,看到了另一种生活,另一种人际关系的特征。读了这些书,我心里形成了一个坚强的信念:在这片大地上,我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我不会完蛋!最终,他决定了离开,前往喀山,在那里开始新的人生。

感谢作者给我们带来一次文化的盛宴,带来心灵的共鸣。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虽然没有经历笔者所描述的那种悲苦的生活,但是,在他饱含深情的笔下,我们感同身受,为书中的人物洒下一串串热泪!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人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