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办公室桃色以及一点心得

金融圈的桃色经常被拿出来刷刷朋友圈。曾经有人把投行、券商、固收、银行发债、甚至四大中的金融组拿出来对比,话题从桃色事件现状、人物关系、内幕、原因分析甚至是各种可能场所、时间等等。花边同时掺杂几个朋友圈爆料的真实事件,阅读量稳稳10万+,人人都爱八卦,人人都关心他人的故事。

看看别人的故事还能当做午饭时的佐料,但是当某些事需要公司内部处理,需要我给出处理意见时,实在是挑战我的职业道德、家庭伦理观念,还需要考虑可能的风险。

办公室桃色事件一类恋情,双方男未婚女未嫁,只要不涉及关联部门关键岗位利益冲突,各类工作公事公办、相安无事,倒也不涉及需要出言相劝或者暗示一方必须离职。但是如果一方或者双方已有家庭,工作中不涉及职业操守,工作结果没有出错,除了影响员工之间协作之外,还真不知道那条可以拿出来对个人情感拿出规劝。但是如果,某一方家庭做出疯狂举动,开始扰乱正常工作状况,比如罗子君母亲大闹公司,再比如,某微博上某公司高管老婆曾给所有公司客户发出实名举报信等都将会对公司形象、公司文化产生不好的影响。但是任何一个有关劳动法律关系的东西都没法明确要求涉及方离职。国企内,调岗、换工作地点、深度谈话,最终貌似有效方法不过是让距离上胶着的男女双方远点而已。

职场文化多半是功利的。以业绩以结果为导向,对职业道德职业底线多有松动。但是一个明朗、宽松、公正的企业文化中,对职业忠诚、对家庭忠诚也是对自己职业经历和未来的背书。说到底,这是一种自律。

ps 最近公司收到匿名举报的桃色事件是别人八卦讨论谈资,于我却是如何沟通领导不震怒、同事可以安静选择离职的难题。

~~~~~~分割线~~~~~~~~~~

最近关联思考较少,有时候感觉脑中一片空白,写东西也没有什么内容。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原理在前哨中讨论科技趋势,在宁向东老师的管理学内容中穿插,触类旁通。经济学是日常生活的解读,说来说去就是这几个定义: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价格、信息不对称。二十年前开始接触学习,看到经济学原理书中大部分内容都是经济学家认为的理想状态下解释,以前的知识只是用来考试,各种考试。当年的数学、计量也是为了考试、为了过关。后来陆续看过《卧底经济学》《魔鬼经济学》,总有种独立看好几本书的感觉,对经济学概念、知识、现状理解以及用于思考,缺乏主动关联和深入链接。

笑来老师讲到的概念,定义之间的链接和关联度才是学霸和学渣的最主要区别,也是我们快速掌握一个理论并能够深入思考的基础。这方面不反思还真不觉得。不反思就是低水平勤奋者的表现。最近五年,几乎每年都会翻看一下十几年前我发表的硕士论文,看到那些参考理论、参考文献以及当时自己写的建议意见,研究结论总有种常看常新感觉,究其因,是我当年多半是照葫芦画瓢,总结能力了得,对当年所研究的事很难讲那些是我自己的理解。

宁向东老师的课受众即是管理者又是想要再往前走一步的我们,有了几年工作经验,有了一些自己的职场理解,再处理问题处理事情上多少已经处于一种关系协调和关系纠结中,就需要破局。比如如何组建团队,下属管理,协作化,办公室政治以及如何成为好的下属。有理论有案例,一位资深咨询顾问、诚恳长者循循善诱,正儿八经的阳谋、正儿八经的判断关系,了解关系,做出选择,确定行动,破局。有几节课我有点飘忽。自己曾经做过两年半管理咨询,很多理论框架熟悉,常规打法也不陌生,听开头几句有种不过尔尔的轻视,但继续听下去,宁向东老师给出实例中除了惯常做法外,最重要的是将局面引导到更高更开阔思考角度。比如最近谈到的领导力,如何做好下属,以及如何《up manage》 ,在这里宁老师谈到好下属一定是以结果和业绩导向,一定是注重不断前进、以及所谓向上管理其实是对上级有所了解,对其做决定的影响因素做出影响而非直接引导等,同时介绍一些工作习惯、工作方式方法,更是具体。比如汇报中主要是以同比、环比等数字的比较形式。

留言和读书笔记很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聊---办公室桃色以及一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