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楠小鱼儿D18#输出#《影响力》读书笔记|千万别以为你有多理性

文|楠小鱼儿


本书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全球最知名的说服术与影响力研究权威,投入说服与顺从行为研究多年。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

我们并不理性,我们只是生活在信息时代的远古人。

这是我看完本书最大的感受。


之前看到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小明在武当学武十年,下山后的第一天,与一位卖包子的起了争执。对方毫无征兆拿起擀面杖就打了下来,小明下意识拿胳膊去挡,啪的一声,胳膊断了。小明捂着自己的胳膊想起了师傅教过他,右脚后退半步,侧身就能躲开,可他最终没能躲开。


什么意思?就是教给我们的招数再多再强,我们也会像小明一样,一直被自己的本能支配。这个本能,就是我们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快速响应机制。


在畅销书《暗时间》里,明确了我们下意识做决定的这种快速反映模式,是来自于几万年前持续进化的情绪大脑,而理性思维则是来自于时间较短的新皮层。由于在危险重重的远古时代,快速的反应意味着生存几率的提升。所以,情绪大脑在极长的一段时间里占据着主导地位。其实直到现在,我们也常常会下意识的做决定,比如遇到难题就想逃开等等,这就是我们被情绪大脑掌控的证据。

无独有偶,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也提到了这个概念,不同的是他称情绪大脑为系统1,理性大脑为系统2。


正因为情绪大脑占据主导地位时间太长,所以我们很难摆脱这种快速响应的机制。当别人利用这一点,就容易使我们远离理性,然后不自觉的顺从别人。


所以政治家会利用它来赢得选举,商人运用它来兜售商品,推销员运用它诱惑我们乖乖地把金钱捧上。即使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不知不觉之间,也会把影响力用到我们的身上。


本书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经过大量的研究之后,最终明确了六条原理,这六条原理是我们被别人影响的主要原因。它们分别是:

互惠:人们感到有义务偿还别人给予的恩惠;

权威:人们更容易容易盲信权威;

保持一致:人们希望做出跟自己的承诺和价值观相符的行为,并始终如一;

社会认同:人们会参照他人的做法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稀缺:人们对稀缺的物品更有兴趣;

喜好:人们希望人们越喜欢某个人,就越容易答应他的请求。

0505楠小鱼儿D18#输出#《影响力》读书笔记|千万别以为你有多理性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下面我重点介绍其中的三条。

一、互惠原理的心理学基础在于愧疚感和感恩图报心理。

给予,索取,再索取


著名考古学家理查德•里基说:“正是因为有了互惠体系,人类才成为人类”。正如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来而不往非礼也”等等。


所以,当有人硬塞给我们一些好处,就能触发我们的亏欠感。这种亏欠感力量十分强大,当我们有了这种亏欠感之后,心底里会想方设法想要还掉这个人情。因为我们从远古时代带来的文化基因就是,违背互惠原理,接受却不回报他人善举的人,是不受社会群体欢迎的。所以,我们常听说“人情大于天”这种说法。


曾和朋友一起逛西安回民街,事先并无意买东西。然而在靠近一家核桃店时,莫名其妙就买了好几斤核桃。当时无法理解,在了解了互惠原理之后,我恍然大悟。


原因就是因为店主非常热情,满脸堆笑给我们介绍他们家核桃的特点,以及分别有多少种不同口味,然后他在每种不同的口味里,分别夹了好几个核桃让我和朋友尝。最后,我们就都买了他们家的核桃。


这就是互惠原理的强大之处,即使我本并不想买,但是当店主热情又主动的给了我们好处之后,我内心里的愧疚感最终导致我买下了那些核桃。


互惠原理除了强制给人好处,以收取利益外,还有一种更高级的使用方法——互惠式让步。前面是迫使接受了对方让步的人以同样的方式回应。互惠式让步则是,由于接受了让步的人有回报的义务,人们就乐意率先让步,从而启动有益的交换过程。西奥迪尼把这个方法叫做“拒绝——后撤”术。


其实,西奥迪尼不知道的是,我们的孔夫子,早就有过类似论述,《论语》中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二、社会认同

在人人想法都差不多的地方,没人会想太多。


尽可能高效率地做出正确决定、获得他人的认同、用积极正面的角度看待自我。这三条是社会认同现象的根本。


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说:人类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因为人类的社会属性,所以我们总是会渴望得到社会认同。这种认同感的需要,是我们不自觉被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期望用最高效的方法做出正确的决定,则是我们从众的根源之一,也是我们的大脑来自远古的证据之一。


我们天生对那些不熟悉的事情会产生从众心理,因为这样付出的代价更少——即使判断出错,大家一起承担后果。所以,心理学有一个词叫多元无知效应,指的就是个人在群体中,会认为自己责任减轻了,这就是“法不责众”心理基础。


实践也能证明,当我们面对一项陌生的事物时,我们常常会选择相信别人的言论。

比如我们去到一个地方旅游,在选择餐馆时,我们更愿意去人声鼎沸而非门可罗雀的餐馆;看球赛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加入循环涌动的人浪接龙当中。


再比如,08年股灾发生之前,到处都在盛传着A股神话,大量新手疯狂涌入。这就是从众心理,看着别人赚的盆满钵满,他们生怕错过这个机会,于是在没认真做好研究的前提下,匆忙进场,结果自然损失惨重。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之人,他们磨剑十年,就是在等这个一朝出鞘的机会,而你连剑都拿不稳,何谈杀敌致胜。所以,盲目的从众必然带来事后的悔恨。


美国著名的新闻记者和政治家、公关理论创始人瓦尔特·李普曼说:“我们的共同点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在大家都用同样的方式思考的地方,没有人思考得很深刻。”这大概是对从众理论最为实用的描述。

三、权威

教化下的敬重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听父母的话,要听老师的话,不听话就不是好孩子,不听话就会受到责备。所以,很自然的我们养成了一种权威下的顺从。


爱因斯坦曾说:“因为我对权威的轻蔑,所以命运惩罚我,使我自己竟也成了权威。这大概是他的真实心声。因为他能坚持自我,不畏经典物理的权威,所以才开创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等一系列现代物理的理论基础。


在圣经的开篇就讲到,因为不服从至上的权威,亚当和夏娃还有整个人类失去了乐园。


所以,无论是我们当代教育还是远古神话,都在潜移默化的抬高权威,因此我们会迷信权威其实是有根源的。


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契科夫,就说过这样的话:“只要你说话有权威,即使是在撒谎,人家也信你。”


所以其实迷信权威是我们普遍的弱点,因此当有人使我们莫名其妙的顺从,你就需要考虑他是否利用了这一点。


在本书中还提到了现代权威一般来自这几个方面:头衔、着装(制服和名牌服饰等)、身份标志(比如豪车、名贵首饰)。


比如在生活中,当你知道新来的职员是北大或清华的,你往往会高看他一眼,又或者你选择基金时,往往更相信那些学历更高、头衔更多的基金经理人。


对于着装这一条,曾看过一个新闻,几位骗子,在淘宝上买军兵种服饰,假装军区领导,前后共骗得钱财26万余元。这也是对权威的盲信才导致受骗。


同样的,如果我们在大街上发现豪车司机请求帮助,我们自然更愿意去帮助他。


“信任权威”这一点,在人类进化史上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一眼就能看到的是对方的着装或服饰,通过有限的交流能得知的是对方的头衔,知道这些,我们就能快速选择对待他的态度,这样就可以避免错误的态度而带来麻烦。所以,这就是崇尚权威的社会基础。


归根结底,其他人能影响我们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有“弱点”,而这些“弱点”是来自于几万年前的演化本性,我们的祖先靠着这些生存下来,而我们现在的环境已大变样了。然而这些本能,依旧存在于我们的基因里,就像风沙吹过,我们无法不下意识的眨眼一样。一些心思不正之人,就是抓住了这些“弱点”,才有利可图。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理性思维武装下意识的行为。

我是楠小鱼儿(知乎豆瓣同号,微信号:nanxiaoyur),专注阅读写作、自我提升,讲书和拆书践行者,文字变现之路漫游者,如果你和我一样,欢迎一起交流,我们一起成长!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0505楠小鱼儿D18#输出#《影响力》读书笔记|千万别以为你有多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