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早期认识论

第一节认识论的开始

巴门尼德和赫拉克里特是同时代的人。但一个是过去的总结者,一个是新的开启者。赫拉克里特是哲学开端的总结者,其理论标志着一个旧阶段的结束,可谓哲学的完美的开端。而在对本原、万物同一体性质的理解方面,巴门尼德的思想观念有很大的偏激,但正是由于以分析论证的方式提出有很大争议的观点,巴门尼德成了一个新阶段的开创者。这个新阶段就是在研究绝对存在的过程中产生了认识论问题。这就是说认识论是以存在问题为基础的,是以绝对的存在问题而引发出来的。

巴门尼得PARMENIDES盛年约在公元前504---前501,是爱利亚学派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概括而言,他的本体论观点是:“存在是惟一的、连续的、和不可分的;存在是永恒的,不生也不灭的;存在是不动的;存在是完满的;存在是思想的对象。”①

自然事物是多样的,变化的,有生有死的。因为坚信存在是永恒的,不动的,单一的,所以巴门尼德认为现实万物不是真正的存在,认为真实的存在是感觉不到的,只能由思想来把握,因此思考的对象只能是真实的存在,而现实存在的事物是不值得去思考的。这就是他的著名论点“存在是思想的对象”。不过,他说的“存在”只限于那个永恒的绝对的存在。

我认为,这个论点可以说是之后的哲学发展的发动机和方向盘,而其中的严重的错误又成为哲学发展的局限和混乱的原因。

错误在于他否认现实万物的存在性从而认为不用思考现实万物。这样,就把现实万物排除在人类认识的范围之外。而这是非常荒唐的。人类和自然万物生活在一起,人类的生活根本离不开现实万物,对现实万物的认识的提高必定有利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客观地说,人类的文明特别是早期的文明就是在接触认识现实万物的生产生活中发展起来的。而且人类的认识,追求真理,探求知识的根本意义也是为了人类文明的前进!

巴门尼德的这个与人类生存发展之道很不相符的偏颇的观点在哲学上的根本错误是,如果按照他的观点,认识论的发展将会走入绝境。本体支配着万物,万物中也含有本体,本体是万物的根本共有体。认识了万物,就能接近并且增加对本体的认识。本体论上的逻辑先是认识论上的逻辑后,本体论上的逻辑后是认识论上的逻辑先,就是说,在本体论上,本体是第一的,最先的,现实万物是最后的,而在认识论上,现实万物成了最先的,第一的,本体是最后的,是最终目标。为了认识本体,不仅不能不研究现实万物,而且研究现实万物是通向认识本体的必经之路。

不过,巴门尼德的这个论点也有积极意义。“存在是思想的对象”强力地声明了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本体。这样,巴门尼德不仅继承了他的前辈关于万物本原问题的研究,而且指明了哲学的最高研究对象------绝对的存在。

在哲学史上,巴门尼德的直接作用就是引起了激烈的论辩。有的人支持,有的人反对。支持者和反对者的论证争辩极大地促进了论证认识方法的发展。

巴门尼德的学生芝诺(ZENON盛年约在公元前464---461年,出生在爱利亚)为辩护巴门尼德的观点而深入论证存在是单一的和不动的,带出了有限与无限,间接与连续,时间和空间等许多关系问题,论证方法开始有了辨证法和逻辑的萌芽。

麦里梭MELISSOS,盛年约在公元前440年,是萨摩斯岛人,他对存在的性质进行了正面的论证,并且修改了巴门尼得的两个论点,“认为存在是无限的,证明了存在的单一性,存在是单一的,没有体积。”②

有的人认为绝对的存在不是单一的,是多元的。有这种观点的是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盛年在公元前444年左右,是西西里岛的阿格里根特人。他认为永恒不动的存在不是单一的,不仅仅是思想的对象,还是构成万物的元素,他称这个元素为“根”,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四根,四根之外的“友爱”亲和力让四根组合,“争吵”离散力让事物分解消亡。他宣称灵魂不死,否认虚空的存在。”③

德谟克里特DEMOKRITOS盛年约在公元前420年,生于希腊北部色雷斯的阿布德拉城。他对本原的认识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存在,虚空是非存在,存在和非存在都存在。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是存在和非存在。”④

观点不同,就有争论,争论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拓展,会产生更多的更深刻的提问。二,论证方法的提高。为了让自己的观点信服人,就会想办法去证明自己的观点,接着便会研究证明的方法,使论证方法开始发展。而论证方法是理性认识的工具,论证水平越来越高,对本体问题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清晰、丰富、深刻。

但是,仅有几个哲学家的论辩是不可能推出当时能出现的所有观念,也不可能最大程度地促进论证方法的发展。只有发生有众多人参与的而且持续长久的激烈的争论才能最大化地促进论证术的发展。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公元前5世纪)哲学的进一步发展不仅靠专门的哲学研究者,而且必须得有社会性的大规模的激烈的论战!天大的巧合是就在西方哲学开端的地方-----古希腊雅典,果然及时地出现了全民参与的持续长久的激烈的自由的论战!

——————————————————————————————————

①关于巴门尼德的观点,参见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93-96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②参见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106页。

③参见上书,110-111页。

④参见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160-161页。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三章 早期认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