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七日药香(二)

      “在杨梅垌那里死过一个人,一个男的,他想知道杨梅花长什么样子,但杨梅花只开一夜,所以他便在那里守了一夜,第二天被人发现死在了杨梅树下。至于杨梅花究竟长什么样,从来没见过!”小舅妈这样说。杨梅垌植被繁茂,没有多少足迹,路是潮湿且坎坷的,四周的古树如魑魅魍魉,遮云蔽日,伸出魔爪。固然和哥哥们一起走,却总觉背后有蛇有鬼,时不时向阴暗的四周看,好似突然会出现一个面如阎王,身如牛身,手如人手,腿脚却如狗腿的鬼怪,小时候,这个四不像常出现在梦中追赶着我,乃至一到阴暗潮湿的地方,这个形象便尾随而至。因恐惧,便问小舅妈杨梅垌的故事。至此以后,去外公家的路上总觉虚无缥缈,犹如惊悚乐园。

          外公家古老而遥远,虽然从我家便能看到外公家最高的山,但是相隔十五里,每次清晨六点多从家里出发,徒步走到外公家时,已经十点多。想来,是小时候人小,步子小,走走停停,还不忘嬉戏打闹。山路十八弯,每走一个弯,便想象着能看到点什么,或者遇到点什么,在快到接神小庙之前,有一个破败小屋,小屋旁有一个潭,潭一面靠着陡峭石壁,一面靠近道路。对于小屋与潭,每走一次,都会被我猜测,也许,小屋里面住过一个膝下无子的老人,天天看风看雨看古老的森林,最终走向不知深浅的潭,没有淹死,却因为活累了,撞在石壁上倒下了。那时候,总觉得外公生活大半辈子的地方是一个掌控生死的神秘地方。

        复七日药香第二记,乌饭树。

        乌饭树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南烛,外公家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富足岭。南烛花小巧精致,一朵朵筒状(也有坛状的)的小花会在六七月份开放,排成一列,因为开在山间,所以清风细雨让她格外有灵气。叶子可以用来吃,能健脾益肾,但我只钟爱于他的果实。果实在八到十月份左右成熟,紫黑的小球,是农家孩子喜欢摘的野果子。根可以用来治跌打肿痛。总而言之,全身是宝。生长在雾锁山头山锁雾的神秘之地,吸收日月之精华,万物有灵。

        每年农历七月十一,外公家的孩子都会回家,因为这是特别的日子:接神日。通常小孩子会提前一两天走路去,图个开心。我最喜欢的还是一路上寻找乌饭树,想借着她的灵气与美丽赶跑幻想出来的妖魔鬼怪,借她转移注意力不去猜想小屋与潭的故事。

        接神是好日子,早早起来就能看到山腰间与树缠绵的青云,太阳羞怯地从山沟里升起,阳光挥洒之处,晨露映射万物的美好。外公家是两层的瓦房楼,第二层是存放东西的只上去过一次,看到了满仓大米。第一层,五个睡觉的房间,三个杂货间,两个煮饭的房间,一个吃饭的房间,一个洗澡的瓦房。这里住着外公外婆,小舅一家,大舅一家,平日里,纯朴善良的大伙,生活在一起,倒也热闹。只是,在接神这天更为热闹,大姨一家,妈妈一家也来到了这里,几十号人,在血缘连着的家里,敬神接神,享受天伦之乐。

        长辈们一早便忙碌起来,小孩子则释放天性,尽情游戏,在门前捉迷藏、罚立正、跨脚步、射弹弓、做竹弓箭……快接神了,便加入接神队伍,看着红旗队、乐队、抬轿队、敬神队、鞭炮队……浩浩荡荡的从祠堂走出,锣鼓喧天,鞭炮声不绝于耳,一直快到接近小屋的神庙里,才稍有片刻安静,请神上座,烧香拜佛,这是庄严的,容不得胡闹。接了神,原路返回,再一次热闹,最喜欢的是走到石桥边时,领耳朵饼,很多小孩子会冲着耳朵饼去,叫发饼的叔叔多拿一个。接神回来,才九点不到,时间尚早,活动继续,男长辈们聚集在祠堂,磨刀霍霍向猪羊,女长辈们灶前做点心,以便接神之后,没有回礼,孩子们吃着点心,继续他们的游戏。中午时,不论哪里人,到了富足岭,就是富足人,都坐在祠堂里吃饭。吃完后,当地人可以分到不少的猪肉,外来人也酒饱兴致浓。

        天地之大,有没有鬼神,不管有没有,都该有敬畏之心,才能让家园永远富足。清晨早起,看着外公家那边最高的山被云雾缭绕,没了任何身影,好似高山不复存在,但太阳冉冉升起,一切该是怎样,就还是怎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复七日药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