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四言

(一)笔触

从上古时代彩陶器的装饰纹样来看,这种出现在陶器上的装饰符号,具备彩绘器皿的特征。有明显的粗细变化,点、线、面的结合。也就是说彩陶上的装饰符号,极有可能是用一种软毛带有手柄的工具进行描绘的。因为只有柔软的工具才能快速自然的表现出点、线、面的形态。这是坚硬工具所做不到的,那么上古时期柔软的,可用来蘸颜料涂绘的工具也只有动物的毛发符合条件了。古人很有可能是用一根较为笔直的小树杈或稍微细一点的木棒(便于手拿)将动物的毛发取下一撮捆扎在一起,固定在木棒的一头。这样即可手拿木棒,使软毛一头蘸取颜料对器物进行涂绘。手始终不用触碰颜料。而且描绘图形方便快捷。这种工具先姑且给它定义为“笔”因为今天所用的毛笔就是从上古时代的这种工具演变而成的。实用工具发展到一定的情况下开始注重它的“艺术性”,也就是审美追求。通过一些简单的点、线、面符号以重复的形式图会再器物上,使用的同时增添了装饰性,赋予了美观。在美感下就隐藏着我们要研究的“线条”这里所指的线条是单纯的,没有任何笔法可言,就是直白的将作者要描绘的符号反馈到载体上。这也就导致了线条的“随机性”。正是这种“随机性”给线条的痕迹充满了生命力。

而线条的“生命力”才刚刚开始。经历了篆、隶、楷、行、草,往返于碑、帖之间。线条在纯粹随意的基础上,演变出种种对立关系。轻重、浓淡、枯湿、快慢、方圆、虚实用来表现线条的状态。这种状态遗留下来的痕迹就是笔触。

(二)布局

一盘围棋的进行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布局、中盘、官子。布局作为初始阶段,奠定了整个棋局的骨架与脉络,也指引了棋局的走向。在布局阶段落子较少盘面较大,无法做出精确的计算,因而考验了棋手的大局观和棋感。不同的棋手,有经验的高低之分和各自对棋局的感悟。故每作一局皆有不同妙处。棋盘棋子倒是如出一辙。作书(创作书法作品)则有笔、墨、纸、砚,五种书体。单字为少,纸面为大。作者无法在书写前精确的计算出成品的分毫。凭借写作经验心中亦可得大局观念,加之以情感抒发。布局不仅仅在棋局里必不可少,在书法艺术作品里更是至关紧要。那么书法里的“布局”,“布”的究竟是什么呢?

既然棋局里的布局,布的是一颗颗棋子。放到书法作品里布的就是一个个汉字。不管用篆隶楷行草那一种书体创作,在作品里每个汉字都有相应的落点与位置。当然这里提到的“相应”也是相对而言,要考虑到作者学艺的程度和对其选择的书体属性。总的来说还是根据作者自身情况来体现书法作品的大局观和情感。

但文字的布局是有基本因素的。例如:平衡、均匀、对称、稳定等等,有了基本因素,汉字就是在一种“规则”下随意传达自己的理解想法和情感。这种规则一定是不可缺少的,在实用和审美的同时。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则,统一是为了实用和审美的大众化。让大众有一个统一审美基础。就好比一个国家要有法律的存在,民众在法律的规则下自由生活。

汉字的规则也是有高低之分的。低者(平庸简单没内涵)、高者(丰富多变有严谨)。3【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历代书法论文选》】如欧阳询的结字三十六法,名目如下:

排叠​避就​顶戴​穿插

向背​偏侧​挑捥​相让

补空​覆盖​贴零​黏合

捷速​满不要虚​意连​覆冒

垂曳​借换​增减​应副

撑拄​朝揖​救应​附丽

回抱​包裹​却好​应接

小成大​小大成形​小大大小​各自成形

左小右大​左高右低​褊学​相管领

从视觉角度这些“目名”就给人一种规则法度的感觉,而这种规则下的高级就看如何布局。

(三)留白

白作为一种颜色,在生活中可谓是处处可见。它的颜色性质我们不做过多的深入。主要来感受一下它另外较为特殊的一面。特殊之处就在于白被作为载体出现时,对物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自身往往却又被忽略。例如:人们沉浸在书籍的海洋里寻觅精神食粮,不会考虑到“空白”带给你清晰爽朗的阅读环境,便于有效快捷条理性的阅读。再比如欣赏画作书法等艺术作品的同时观赏者注重作者表达的每一个细节,却忽视了白在作品中分割出艺术性和遐想的空间。这就好比音乐中“空拍”传达的节奏变化。“空拍”表示了没有是空的,而白在物质中就是空。其实白与空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空的空间概念将二者带到一起。白中有“空”,空中亦有“白”所以白作为空有着无限的潜能,这正是它特殊的地方。

白在早期的文字符号中因空间分割而产生。当然这种“白”是客观存在的,但那时候的空间分割还是充满随机性。通过随意的表达产生出多种多样丰富的空间变化。随着文明的进步,这种分割的“行为”被人类所发现并重视。到了文字的“甲骨文时代”分割的行为已形成了一套审美系统,存在规律性。值得一提的是在李斯统一文字以后的“小赚时代”规律性变得越发严谨、对称更进一步的突显了单字内的白,占了主体的一大部分。与之相反的“隶书时代”字内的白受到挤压不再占主导,但上下字空间分割出现大量的白来。随后的“行草时代”根据书写速度的改变和上下字的连带,白在行距之间占了先锋,影响着行与行之间的关系。最后的“楷书时代”字内外的空间分割白相对较为均匀。由此可见白从甲骨时代被重视,到楷书时代文字书体的演变过程结束。古人一直都在坚持思考着“白”的“去留”问题。

(四)韵律

直白的说韵律就是某种节奏变化的产物。音乐是有节奏变化的,同样诗词也有,通过音符、节拍、乐器,平仄、对仗、押韵等来表现特定时间中的韵律。而书法也是特定时间里表现文字在不同书体书写的过程中展开节奏变化的。这就与音乐不谋而合,时间的特点是延续与连贯,音乐在连续时间中演绎它的创作,书法则在连续的时间中完成它的构造。这种构造由开始的随意单一逐步形成简单规律。到了“隶书时代”打破了以往的常态。

刘熙载引兵书之语来作解释,强调了用笔要爽快和狠辣。正因如此,他将隶书的用笔特征概括为“奋笔”。奋的意思就是提按顿挫节奏鲜明。再强化用笔的丰富性来表现轻重关系的同时,其实就是要把视觉转换为节奏。用笔的丰富性就直接影响着节奏的层次。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所书《祭侄文稿》高强度训练下保证了技法的娴熟,有了技法的支撑,随意抒发用情感把控节奏韵律。

除了笔法直接构成节奏外,空间关系也深深的影响节奏变化。大幅度的空间分割,营造出留白的对立变化,让观看者从视觉角度清晰的感受作者跌宕起伏的情绪变化如:《古诗四帖》《自叙贴》。书法艺术的高级也不外乎是透过文字用视觉传达信息,节奏韵律是视觉传达信息的要素之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法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