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潜艇战,对于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海军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批在德国制造的潜艇建造于1850年,由德国发明家威尔亨·鲍尔(Wilhelm Bauer)制造。
真正为德国海军制造的潜艇建造于1905年。
1914年8月6日凌晨,德国海军第一潜艇支队从黑尔戈兰湾出航执行作战任务,每艘潜艇间隔11公里,成纵队队形向西北方向前进。
当时海面上风高浪急,天气恶劣,U-21号潜艇发射的鱼雷准确击中了英国皇家海军“探险者”号巡洋舰的弹药舱,该舰发生剧烈爆炸,随即沉入海底。
德国潜艇采用双层壳体,具有良好的适航性,排水量为数百吨,使用柴油机-电动机双推进系统,水面航速约10~15节,水下航速6~8节,续航力有明显提高;武器主要有火炮、水雷和鱼雷。
这些照片目前收藏于英国的泰恩威尔档案博物馆,是德国潜艇SM UB-110停靠在英国沃尔森德码头拆解德国潜艇SM UB-110时留下的宝贵瞬间。
在照片中,你可以清楚看到潜艇本身的外部和内部细节。
而真正成熟的第一种潜艇动力来源是以柴油机配合电动马达(柴电)做为共同的动力来源。
由于电瓶所能够储存的电力必须提供全舰设备使用,即使采取很低的速度,也无法在水面下长时间的航行,当时的潜艇必须浮上水面充电。
后来出现的呼吸管则使得潜艇的潜航能力增加。
这种动力是第一种潜艇用机械动力。
柴油机负责潜艇在水面上航行以及为电瓶充电的动力来源,在水面下,潜艇使用预先储备在电瓶中的电力航行。
潜艇艇员呼吸的氧气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通气管装置、空调装置、空气再生装置和空气净化装置。
通气管装置是一种可以升降的管子,在近海海域或夜间航行时,潜艇有时上浮至潜望镜深度,在距水面几米或十几米深的地方伸出潜望镜观察水面及空中敌情,如条件允许,可将通气管升出水面,空气经管子进入潜艇舱室,舱内污浊空气可通过设在指挥台围壳后部的排气管装置用抽风机排出,使艇内空气对流,可以保持新鲜空气。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根据国际法的相关规定,德国U- 潜艇在执行任务前,首先需要准确识别拟攻击目标,这就要求潜艇必须浮出水面,派遣艇员登上目标船只进行检查,从而确认对方是否属于合法的攻击目标。
只有完全确认目标属于可攻击对象后,U-潜艇才可以将其击沉。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德国海军部很快颁布新法案,采取更具有进攻性的战术对付所有的(无论是协约国还是中立国的)商船,一经发现全部击沉。
UB-110潜艇属于UB III型沿海鱼雷潜艇,这艘德国U艇在当时算是威力相当强大的柴电动力潜艇,造价3714000万马克。
1918年3月23日,UB-110在汉堡建成,并开始服役。
1918年7月19日这艘德国U艇被三艘英国军舰(HMS ML49,HMS Garry,263 HMS ML)击沉。
这艘德国U艇被击沉后,就被打捞起来停靠在英国沃尔森德码头拆解修复。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8年就已结束,拆解修复德国U艇的紧迫性就不再存在。
本来被英国视为珍宝的德国U艇,突然变成鸡肋。
据统计,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用潜艇击沉的各种战斗舰艇共达192艘,其中有战列舰12艘,巡洋舰23艘,驱逐舰39艘,潜艇30艘。
德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败国,但它的潜艇作战成就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对潜艇的威力认识最深,对潜艇的作战理论也研究最透,所以在之后的二战的大西洋战场上,德国潜艇占据了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