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读书随笔》简要笔记

书籍简介

《毛姆读书随笔》是毛姆先生三本随笔集《书与你》(在本书中即为第一部分《关于读书》)、《总结》(在本书中即为第二部分《关于哲学》)和《小说十大名篇》(在本书中即为第三部分《作家和作品》)的摘录选集。在这本随笔集中,毛姆先生主要谈了他对于阅读小说的看法、他个人阅读哲学著作的经验和一些著名小说及小说家的介绍。

我个人的阅读情况

这本书的《关于读书》和《作家和作品》部分我大体能够理解,《关于哲学》部分我听不懂。所以下面的读书笔记仅针对《关于读书》和《作家和作品》部分。
写这本书的笔记没有做好准备:首先我没有读过毛姆先生一篇小说。本书中《关于读书》部分和《作家和作品》部分谈了许多毛姆先生个人的创作经验。我不知道他自己是怎么运用这些规律的。对他所谈的东西体味不到。第二是本书涉及大量西方文学名著。我读得非常少,他所谈得小说精妙之处,我毫无体会。第三是文笔方面的鉴赏。随笔是一种极为考究的文学体裁。所讲的内容其实都是常识,讲究得就是文字的韵律和剪裁。本书的译者刘文荣先生直言“英语原文中精妙处,能力所限,翻译不出。”我只是听的时候觉得非常入耳,到底好在哪里,一点都说不出来。

以我粗浅的认识,读完本书我有这样几点认识:

小说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是严谨有规律的人。

在这里要谈谈巴尔扎克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两位先生。初读他们生平的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他们一个大手大脚、一个嗜赌如命。可是他们一旦写起东西来,就都像托尔斯泰一样勤奋认真有节制起来了。书中有一个情节:巴尔扎克一旦写起东西来,一日三餐极为节制,身穿干净长袍,喝着黑咖啡写东西。他要是大宴宾客,就胡吃海塞起来了。而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是赌债压身、身无分文,很难动动他的笔。这说明他们两个都不是十分节制的人,但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就得用极强的意志把自己的懒惰贪婪抑制住。
我读过张佳玮先生的介绍,知道即使不是职业作家,即使以写小说、诗歌为副业的人物,写作的时候都是极为克制而有节律的。
这给我一点教训:天才自然有他超出普通人的智力,但往往也有超出普通人的毅力。

写作素材不在于浮光掠影的游历,往往出于细致入微的观察

我读过林语堂先生的一篇随笔,他大略写道:“对于常外出采风收集素材的作家,我总觉得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没有可写之处了吗?”我以前总觉得有点偏颇。正如毛姆先生所说,小说得有故事,故事就得曲折。比如杰克·伦敦先生、海明威先生都是生活经历丰富得像传奇剧似的。毛姆先生也做过许多职业、游历过很多地方。
可读了《毛姆读书随笔》,我觉得林语堂先生说得对。简·奥斯汀女士、托尔斯泰先生都是乡绅人家。而福楼拜先生也不是交际面广的人。就拿简·奥斯汀女士来说,她的交际圈很狭窄,但依然能够看透人们的可笑与可爱。而卡夫卡先生是保险公司的职员,用大量的时间干活,他却能写出不朽的佳作。生活本身就能告诉我们很多。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却总想着设想通过游历增加阅历,可能效果不大。

作品与作家是两回事

本书《作家与作品》部分用很长的篇幅谈狄更斯、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生故事。我有一点认识,小说家确实使用自己的经历来构思任务,编排故事。不过这并不能代表作家在作品中所宣扬的就是自己所践行的。比如狄更斯自己有情妇,却写得出“圣诞颂歌”;巴尔扎克老是“求包养”,可《驴皮记》中的瓦朗坦却是自己挣扎的年轻人。

现在想来,还是钱钟书先生说得对:“吃到了鸡蛋,何必再去见母鸡呢”。写作是一门手艺,不用常怀高尚感去看它。正如书中所说:“他只是小说家、不是社会改良家、道德家,更不是圣人”。对一个作家最大敬意,应该是买他写的书,让他能够生活得更好。如果能像莫泊桑对待福楼拜先生一样,以师事之,既能学本事,又能把这种最优美最精确的文体传承下去,那就更好了。

今年还得买一本张佳玮写的书,让他和他的小女友享受巴黎。

结语

本书不同于一般文学评论集的原因,是作者毛姆本身也是一流作家。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从实践者的角度,说出这些前辈小说家哪些地方是杰出的,哪些地方不足。这才叫“钱压奴婢手,艺压当行人”。同行是冤家,可只有同行才能领会同行的厉害。

本书听写自静雅思听。

你可能感兴趣的:(《毛姆读书随笔》简要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