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岩头

  多年来,跨越几座城,行过数里路,却永远忘不了那条山路——高岩头。曾经,想逃离那条路,而今想回去,却再也回不去了……

  在我出生的三合村(虽然它已改名,但我还是习惯称它为“三合”),通往镇上有两条路,一条是杂草丛生的泥泞马路,一条是曲折陡峭的山路。

  马路,弯弯曲曲绕过数个村庄,通往镇上。每年春天,有人开着大卡车来村里卖肥料,秋季来收粮食,除此之外,平时这条马路就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

  山路,也就是高岩头,虽然曲折陡峭,但却是通往镇上的捷路,翻过一座小山,再从一座高山山顶下到山脚,过一座桥走到另一座大山的山脚,爬到山顶,翻过一座小山,接着再坐半个小时左右的三轮车,就到了镇上。


高岩头

  高岩头,顾名思义,高高耸立的岩石山。两座大山,一座桥,一条蜿蜒的山路,串起了几代人的回忆。

  听长辈说,高岩头曾是古之通商要道。连接两座山的桥叫高寿桥,是当今为剩不多的廊桥之一。夹在两座山之间的河流为孝子河,河流发源于南川县兴隆乡水碓堡,汇入綦江河,最后流入长江。在这条河上,自上而下有三座桥,他们分别是二郎桥、高寿桥、陡溪桥(原名玉成桥),二郎桥和陡溪桥如今已破损严重,只有高寿桥还能看到完整的样貌。三座桥建于清朝光绪年间,传说是三位同门师兄的出师之作,不过这三人姓甚名谁,又是师承何处,现在已经无人知晓。

  由于石莲(乡)连通着綦江、万盛两个区县,同时离巴南区也很近,所以高岩头就成了当时的一条通商要道。当时南川的茶叶、方竹笋通过三座桥运到綦江、万盛,然后再到巴南、重庆。而且綦江和万盛的土特产也因为这三座桥才能够运到南川来卖。那时候每天都有很多人都是挑着扁担在桥上走来走去,一到赶场天桥上人满为患。


高岩头_第1张图片
高寿桥

  后来,县城公路四通八达,高岩头渐渐成为人们的通行之路。我们这一代人的回忆也就此开始了。

  那条山路,那条河流,那座廊桥,多年来时常在我脑海里萦绕。

  那时候,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走累了,席地而坐,口渴了,山泉水清冽甘甜,饥饿了,山间已升起袅袅炊烟……

  在距桥大概50米处有一个小庙,从建至今,一直都有人烧香祈福,每年观音菩萨生日,村里的人们都会在这里办庙会,二十几年从未间断过。记得小时候,每次走到这里,大人们总会让我们去给菩萨磕头,让菩萨保佑我们平平安安,我们也都会乖乖照做。

  小时候,喜欢赶集,尤其喜欢约上几个同伴,大家你追我赶,说说笑笑,漫长的山路,总在不知不觉间就爬完了。那时候,一年四季,路上人来人往,尤其到赶场天,成群结队的人们背着粮食或手工编织的芭片(家乡话,竹片编织而成,用来制作装运煤炭的工具)到镇上去卖,以补给家庭开支。

  每次赶集,站在起点的山头,看着漫长的山路,总要深吸一口气。爬到对面大山的山顶,边喘气边回过头俯视这条路,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还记得,有一天,我和村里的人们一块儿赶集,爬完高岩头,站在山头休息的时候,看着蜿蜒的山路,我认真地说道,“将来等我有钱了,我一定要回来在这两座大山间建一座大桥,这样大家就不用从一座山的山顶下到山脚,再从另一座山的山脚爬到山顶了。”我想,这一定是我小时候最远大的志向。

  进入初一,开始懂得父母的不容易,也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心里暗自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发奋学习,以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农村!

  多年后,求学路上,从农村到城里,远离家乡,工作之后,辗转几个城市,却愈发思念高岩头,每年回家总想去走走。这些年,村民们陆陆续续都搬出去了,村里随处可见废弃的房屋,荒废的田土,林中的野猪也多了起来。村里的那条马路铺上了水泥,高岩头渐渐被人们遗忘,除了每年偶尔有人去桥边庙里烧香祈福之外,这里只能用人迹罕至来形容。

高寿桥侧面

  前两年,听妈妈说,村里的有座大山被卖给了一个有钱的老板,他出钱给村里人修了水泥马路,以后村里要开发成旅游区。我苦笑了。去年回家,看到高岩头旁边的一座大山上修建了一条盘山公路,曾经的崇山峻岭再也看不见了,我似乎也看到了高岩头未来的样子。最让人痛心的是,孝子河也被污染了,曾经清澈见底的河水,如今却成了白色的污水。听家人说,附近的村子建了几个厂,其中有个碱厂,总是排出污水。后来,听说下游的居民去县里投诉了。再后来就没有消息了。

  看着家乡一年年的变化,心里却隐隐作痛。童年时候的高岩头,已一去不复返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