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畔兰花香

几千年来,发源于鄂湘赣三省交汇处的汨罗江浩浩汤汤,奔流不息。因为江水的滋养,这里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一派和谐安宁的气息。然而,原本平凡的一条长江中下游的支流,却因为一个伟大的灵魂而变得不再平凡——公元前278年,楚国的著名爱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抱石自沉汨罗江,将自己的英魂融进了这涛涛奔流的一湾逝水······

晋陶渊明独爱菊,宋周敦颐甚爱莲,而屈原唯爱兰。《离骚》有云:“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意思是:日色渐暗时间已经晚了,我纽结着幽兰久久徜徉。屈原对兰的热爱就像他对楚国的一片赤子之心那样令人动容。伟大的近代作家鲁迅在评价《史记》时这样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见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先河的《离骚》在中国文学中的崇高地位。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短短300多句的《离骚》,提到花草的地方竟然有四十多处。生于南国的屈原长在山川大河之中,对花草有着特殊的感情,就像兰草沁人心脾的幽香一样,屈原对于花草的热爱是他个人高贵气质的外在表现。

《离骚》中,屈原以香草美人自喻,生于战乱时期的他经历了曲折颠沛的一生,而正因为生命遭受诸多磨难,艺术才愈能显得弥足珍贵与崇高。这位在楚国出生的贵族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深受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思想的影响。二十多岁的屈原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为了报效国家,他从山川遍布的家乡一步步走上楚国权力的巅峰,并历任左徒与三闾大夫,位极人臣。

战国时期,齐、楚、燕、赵、韩、魏、秦七雄并立,其中西面的秦国和北面的齐国最为强大,而夹杂两国之间的楚国面积最为辽阔,在外交与军事上如何选择相应的策略,就成为了决定楚国生死的关键,与战国的合纵家一样,屈原对于盟国的选择自然深谋远虑,“合纵抗秦”是他一贯坚持的战略主张。

屈原明白,楚国要变得强大,首先得进行内部的政治改革,当时楚国的情况是:旧官僚与权贵集团是世袭制度,他们一直占用着楚国最多的资源与权力,而封建社会世袭制度的致命缺点就是,那些才疏学浅的贵族一直占据高位,尸位素餐,而一些胸怀大志,满腹经纶的人却报国无门。要改革,就势必得罪利益集团,流血与牺牲不可避免,而这也正是屈原命运悲剧的所在。

当今史学家大多数认为,屈原的故乡位于湖北的秭归县,而这里这里正是橘树的生长地。《橘颂》曰:“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这种开着白色花朵,带着略微清香气息的植物为南方特产,由于对气候环境有一定的要求,离开故土后的橘树并不能成活。屈原颂扬橘树,实际上是隐喻了自己,他“受命不迁”、“忠于国家”的忠贞的品质,如秭归山峦间橘树花的阵阵幽香一样,弥漫浸透于他的故土。

端午节,是一个民族因为祭奠一个伟大的灵魂而诞生的节日,包粽子、赛龙舟、喝黄酒······两千多年来,民间百姓用他们朴素而独特的方式怀恋着这位伟大的英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年蝉鸣时,汨罗江畔的兰花依旧香气袭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汨罗江畔兰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