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意读书,点亮心灯”,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32李萍 】打卡记录:
阅读时间:2019年12月30日,星期一,共读第208天。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三 正月廿一日 致澄侯、子植、季洪弟书 483页~488页
随书成长:
一、读书积累:
①居则忽忽若有所它,出则不知其所住:语出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比喻魂不守舍。
②间(jian四声)或:偶尔,有时候。
③祖鞭:即“祖生(指祖逖)”。
④牢落无耦:缺少伴偶,孤寂无聊的样子
⑤储粟:余粮,借指余钱。
⑥归省(xing三声):回家探望父母。
二、读书心得
今天读书有两点体会,第一:曾公没有利用职务之便为他的弟弟谋得一个差事,而是靠他的弟弟自食其力,哪怕他的弟弟"时存牢骚抑郁之意”用现在的观点来说,他的弟弟也算是一个官宦之家可以借他的光谋得个差事,但是他却没有徇私秉公清廉令人敬佩!第二:曾公“日日想归省亲",却苦于所以路费、为官等各方面原因一直没有实现,我们都有这样的感慨:现在在我们这个时代跟自己的父母联系已经很方便了,不管是在通讯还是在交通上都已经很快捷了,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却忙的没有时间回家看看!我们常说那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常回家看看父母,这确实是我们应该牢记的!从中又可以看出曾公的为官清廉,二品大员却难筹回家的路费说明他不贪俸银以外的钱,为人正直清廉,令我们学习!
“ 刻意读书,点亮心灯”,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16吴晓英】打卡记录:
阅读时间:2019年12月30日,星期一,共读第208天。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三 正月廿一日 致澄侯、子植、季洪弟书 483页~488页
随书成长:
(一)知识积累
痛着祖鞭 圣眷 南闱 北闱 归无储粟 遂备陈之
(二)经典语句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举业工夫,大为抛荒。
羁留日久,牢落无耦。
(三)学习心得
1,温甫在京闲久生忧,自感英雄无用武之地,抛家在外,而无事事。可见其并没有以其兄在京为官为由,却时时担心自己将成为好吃懒做之徒无用于家国之人。虽然曾先辈——其兄不能理解其心,但我们在书信中可见温甫的久盼大有作为之志。今天多少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仰仗父母权钱为思进取甚至为非作歹骄奢淫逸,给社会甚至他人赞成不良影响及伤害却不自知。温甫直至找到教馆才“身有所管束,心亦有所系属,举业功夫又可渐渐整理”,正体现其优良家风及其积极进取的可贵之处。
2,曾先辈思乡省亲成了他的心病,这是古代为官者的一个共性问题。曾先辈又一次设想的“三条”让人为之悲悯——“归家告养”“具折告养”“归无储粟亦断断不顾矣”。今天,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的是无论天涯海角都能相见的现实,值得我们珍惜。时间上,有双休,有年假,有串休;交通上,有飞机、有高铁、有火车、有私家车;通讯上,有视频、有语音、有电话、有微信短信......但最可怕的其实是你在我眼前,却如在天边,智能手机让我们身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反面遥远。
“ 刻意读书,点亮心灯”,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23于慧玲】打卡记录:
阅读时间:2019年12月30日,星期一,共读第208天。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三 正月廿一日 致澄侯、子植、季洪弟书 483页~488页
随书成长:“余思自为京官,光景尚不十分窘迫,焉有不能养一胞弟而必与寒士争馆地?”此语足见曾公厚道,不与人争利。社会各个阶层,都有自己的生存状态,不可处处与民争利。《大学》说:“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为官者若过于贪图利益,聚敛财富,就会使得下层百姓的生存空间缩小,不利于民生,不利于社会稳定。
曾公说到“日日想归省亲”,以至于不惜辞官欠债。读至此处,心下悲凉。我也曾多次想过此事,希望早些退休,能够归家奉养双亲。眼见着父母年龄一年年增长,日见衰老,盼着儿女回到身边。年迈的父母如同一株老去的植物,无法移栽,再不能离开故土。想自己一事无成,不曾担当重任拯救世界,何故苦苦留滞。看看这一年又快过去,希望此生能不抱憾!
“ 刻意读书,点亮心灯”,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1杨秋惠】打卡记录:
阅读时间:2019年12月30日,星期一,共读第208天。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三 正月廿一日 致澄侯、子植、季洪弟书 483页~488页
随书成长:
曾公在此书中告知三位弟弟,自己对温甫弟应考前程、在京就馆及去留问题的思虑,既非常理解温甫弟久在京城抑郁不得志的情绪,又担忧其荒废学业没有好前程以及因自己是二品京官,温弟应考还有回避的问题,等等,都使得曾公纠结不定,更看出曾公对弟弟的关心关爱之情。
另外,此书中曾公第一次用比较多的文字表达了自己想归省亲的迫切心情,读来令人感动!难以想象,二品京官,在京城欠债近一千,竟为回家途费犯难,可见曾公清廉之至。曾公从上到次
的三个愿望,再到实不得已之计“虽负债累万,归无储粟,亦断断不顾矣”,把他盼望见到堂上大人的归省之情,表达的情深意切,令人动容。可想而知,那时许多在外做官的人回乡省亲之难!比较起来,我们今天真是无比的幸福,便捷的交通和通讯,高度的人文关怀,可以非常容易享受到曾公所期盼的“如天之福”啊!想想就非常惜福知足。
今日共读已至208天,正好读到曾公家书第一百书了,感慨一路走来真不容易啊,多少老师坚持下来了,多少老师停下了脚步,我都没来得及去统计,只顾按部就班一路前行了。有时候想一想,读曾公家书这么久了,我受到哪些影响和变化呢,一两句话还真说不好,真就像每天吃饭一样,营养肯定吸收了,但是说不出来吃的都是什么了。由此,我想,我们共读的老师们是不是应该停下来缓冲一下,找个时间坐下来,面对面分享交流交流,说说心里话,说说自己2019年特别是经历这200多天共读后,自己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都有哪些变化,如何继续共读,等等。磨刀不误砍柴工,相信经过分享、交流、碰撞,休整之后,大家一定会战胜疲劳期,突破瓶颈,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2020年的共读中!
“ 刻意读书,点亮心灯”,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 02田丽维】打卡记录:
阅读时间:2019年12月30日,星期一,共读第208天。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三 正月廿一日 致澄侯、子植、季洪弟书 483页~488页
随书成长:
【记内容】
记发家信事;记温弟定馆事;记劝温弟南旋事;记温弟定广整斋馆地事;记温弟留否京师是;记温弟坐馆之好坏事;记思归省亲事;及家人身体及思归之心;记还毅然伯款项事。
【记想法】
今日记一词,祖生鞭。意维勉励人努力进取。我现在很多时候的状态就如温弟,“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的状态。有时候,做完一件事,因过程用力过猛,之后好一段时间缓不过来,反而使生活失了规律。其实,一切按部就班,保持常态,才是最好的状态。一切无他,有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