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鸿渐的矛盾与挣扎

“他是个无用之人。”

钱钟书先生如是说。

方鸿渐,这位江南的绅士之子怎么会沦落到无用的地步?

在洋留学无心钻研,为应付回国纷至沓来的压力把文凭“骗到了手”:他这样形容博士文凭:

“仿佛有夏娃,亚当下身那片树叶的作用”。

这片叶子到他手里,显得并不真切。一张假文凭可暂且充数,但不可算数。他极力维护这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自尊、优越感,掩盖自己无作为的留洋岁月,逃避现实,并妄图扭曲现实、美化现实,试用纸包住火。在家信中“千叮万嘱”,“生平最恨‘博士’之称,此番未能免俗,不足为外人道也”。他似乎确实如此,无心争求学位,目标变化不定。对于“叶子”,他恨它迂腐顽固,恨它掌控人言。他万不可失去“叶子”赤裸裸地回国,毕竟衣冠整齐的严父、为他提供无上支持的老丈人还在等着他的好消息呢。

利用了在学校里无法施展的才华,只让话转了个小弯,把爱尔兰人绕进自己准备的圈套,让他气得跳脚又无力反抗,方鸿渐自己享受着身边人的赞誉,对作假的愧意渐渐被获得认可的喜悦掩盖,无声地消磨殆尽。

一叶遮羞?恐怕也障目。

他对于学术造假的弊处再清楚不过。本已下定决心“老着脸说没得到学位”,在舆论压力下,他的懦弱与恐惧越是显现,他就越想逃避。得到“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惟一的胜利”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束缚。不过像豢在笼子里的鸟,从一个笼子飞到另一只笼子里罢了。

再谈到情感故事。

他可以在船上与鲍小姐上演一出“冲动”的戏剧,但他从不轻易地将爱拉下神坛。

“我现在向你补求,行不行?”好像一切没恋爱过的男人,方鸿渐把“爱”字看得太尊贵和严重,不肯随便用在女人身上;他只觉得自己要鲍小姐,并不爱她,所以这样语言支吾。

他可以享受着才女苏文纨的追求,但他对此又感到恐慌和心软。

他知道,苏小姐的效劳是不好随便领情的;她每钉一个纽扣或补了一个洞,自己良心上就增一份向她求婚的责任。
他只等机会向她声明并不爱她,恨自己心肠太软,没有快刀斩乱丝的勇气。

他心里明白自己不爱苏小姐,却迟迟不肯明说。两人都暗自思量,做着无谓的挣扎。

而唐晓芙说:

女人不傻,绝不因为男人浪费摆阔而对他有好印象-可是,你放心,女人全是傻的,恰好是男人所希望的那样傻,不多不少。

她的出现像匆匆昙花,给方鸿渐带来美好的爱情幻想,囿于与苏小姐的纠葛,这段感情无疾而终。

......

他可以在忍受妻子的压制、职场的失意,因为他缺少真才实学,教学、演讲通通走不下去,被学生控诉,被同事陷害……面对现实,他只能一忍再忍、一退再退。

究其不幸的根源,还是无知与懦弱。

赵辛楣虽说背负了极多的负面评价,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他在学术领域的确两把刷子。面对“情敌”他又是帮忙找工作,又是出资给方鸿渐结婚,都算是仁至义尽了。

通过无数的例子,我们或许会发现,拥有知识,给人带来的感觉不是呆板无趣,反会增添自信、自如和自由。小聪明用的了一时,用不了一世,踏实努力才是基本道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方鸿渐的矛盾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