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道以动为主,以静为辅

健康之道以动为主,以静为辅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动能生热,静则生寒。寒为百病之源,古代称寒气。寒气对人体的危害,《内经》说“今之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揭示了人的机体受寒气后产生的各种疾病。静生寒,所以不宜常静。古代有主静的养生之道,例如坐禅之类,这作为辅助手段可以,但长期如此,对健康不利。人的体质的遗传,常明显区分成好静与好动两类,这在小孩子身上会体现出来,好动的不易得病;男的好动,女的好静,相对而言男的不易患病;长期脑力劳动容易使体质变寒,与之相反,体力劳动者的体质是热性的,因而较脑力劳动者不易患病;老年人体质偏寒,青年人则偏热,这与各方面因素有关,例如机能减退,缺少劳动等。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体质的差别,这需要在各方面调剂。主要在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与休闲习惯等方面着手,例如,具体方面:

健康之道以动为主,以静为辅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喝含水多的食物造成寒性。牛奶、啤酒、饮料、冰冻食物等食之日久,易损伤人体阳气,从而产生内寒;

二、操劳过度不注意休息。人的劳动是会损耗物质能量的,实际上不活动也有基础性消耗。诸如熬夜、食少劳多等足以引发内寒;

三、成人耗泄太多,则会损耗阳气,损失精英,因此使机体产生内寒;

四、西医抗菌消炎、挂瓶打滴,水性伤阳,极容易产生内寒。

健康之道以动为主,以静为辅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以上指出了造成寒性体质的一些因素以及寒性体质的危害,通常说的一个人火气不足就是指阳气不足,表现为手足端温度较低等。不过寒冷本身并非坏事,寒冷环境下北极熊也能生存,但是北极熊是在活动的,能产生体热,也能用厚厚的脂肪防止热量散失。实际上寒冷的环境也是必要的,对机体来说也需要,寒热两极能促使机体内气血循环。地球正是南北极寒冷而赤道湿热,使得大气循环与洋流得以生成,从而有现在的四季分明与生物圈。现代由于地底碳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温室效应,使得极地冰冠逐渐消失,这会使大气循环受损,古代的思想家张载说:“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故化,此天之所以参也。”“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其意思指事物的阴阳两端都是必要的,寒与热是阴阳两端的具体表现。

林祥飞,记于2019.2.7

你可能感兴趣的:(健康之道以动为主,以静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