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计篇:诡计,就是引导对方犯错误

《始计篇》原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重点解析金句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上一讲了《始计篇》的“计”不是计谋的计,而是计算的计,是五事七计,通过五个方面、七个科目比较计算。就像我们现在做方案用的SWOT分析,比较我们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来判断我们有没有胜算。有胜算就打,没有胜算就不要打。

所以我专门说了“兵法没用”,如果不该打的仗你打了,最后赵括在长平之战的时候,他已经没有办法了。

那我们还听兵法干什么,难道兵法就没有一点窍门,没有奇谋巧计吗?没有诡计吗?也有。这一讲就讲《始计篇》的第二个要点,在兵法里叫诡道,“兵者,诡道也。”

十二条诡道

孙子讲了十二条诡道,也就是十二种骗术。我就把这十二种骗术给你介绍一下,你看看你能不能用得上。

第一种骗术是“能而示之不能”,就是本来我能的,但我示弱,假装我不能。

第二种骗术是“用而示之不用”,我准备用了,准备那么干的,我假装不用,假装不那么干来骗你。 这两条的意思差不多。

刘邦就上过匈奴冒顿单于的一个当,就是白登之围。刘邦出征匈奴,先后派了十几个使臣去刺探匈奴的虚实。每一个使臣到了匈奴看到的都是破败不堪的景象,人都是老弱病残的,马也没有一匹像样的,回来都说这仗可以打,匈奴很弱。

后来,刘邦又派去个使臣,叫做娄敬,回来他说绝对不能打。刘邦问为什么?娄敬说,正常来讲,两国交战之前,双方都要耀武扬威来吓退对方,壮我国威,壮我军威。但是我去匈奴一路所见,人都是老弱病残的,马也没有一匹像样的。这不科学呀,必然有诈,他就是引诱我们去打的。

但这个时候,因为前面已经十几拨人跟他说可以打,刘邦其实已经决定要打了。听到娄敬这么说,非常生气,他就痛骂娄敬说,你乱我军心,先关进牢里去,等我打赢了这场仗再回来处置。

然后刘邦三十万大军就倾巢出动。路只有那么宽,三十万大军不能同时到达。刘邦的先头部队走在前面,后面的部队还没到,他就在白登中了冒顿单于的埋伏。冒顿有多少人呢?四十万大军,把刘邦包围得严严实实。

匈奴的马是什么情况呢?东南西北四面的骑兵,马的颜色都是统一的:东边的全是白马,西边的全是黑马,北边的全是枣红马,南边的全是灰马。史书记载这个很形象。

刘邦在登基的时候,他的天子马车都找不齐拉一辆车的白马。而匈奴四十万的骑兵,可以四面都是颜色整齐且不同颜色的马,所以那时匈奴的实力实际上非常强。

这时候刘邦没办法了,怎么办呢?就靠陈平去重金行贿单于的王妃,就说:单于如果打下我们汉朝,南方土地你们也住不了,他无非就一是要得金银财宝,二要得美女。他如果得到了汉朝美女,你以后可能就失宠了,你可不能让他打呀。至于金银财宝,咱现在直接就给你送来。

这个王妃一听,确实是这么回事,财宝反正可以拿,美女来了跟我争宠,不能让他打。

她就去跟单于说,反正咱们打仗是求财,拿他们土地也没用,让他们赔款讲和得了。

再说刘邦刚得天下,可能有神助,他可能是天神下凡。咱们也别把他惹急了,到时候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见好就收吧。单于就听了妃子的话,就给刘邦解围,把包围圈让开一只角,放刘邦回去了。

所以匈奴的冒顿单于在这里用的就是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士兵、战马我都有,但是在大战之前我先藏起来。

第三个骗术,叫做“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明明我们摸到他鼻子底下了,还放出假情报,让他以为我们很远,麻痹他。或者我们离得很远,却假装我们的大军已经到了,吓唬他撤退,甚至是诈他投降。

拿破仑就这么俘虏过奥地利的军队,他在战场上突然和一支奥地利军队遭遇,他的人少,对方人多,但是他老人家亲自出现在这里,奥地利军队肯定是认为遇到了法军的主力。

拿破仑也摆出主力的架式,直接大大咧咧地就命令他们投降。奥军就上当了,举手缴械投降。等他们都缴械了之后才发现,本来是他们可以俘虏拿破仑的,结果反而被拿破仑一诈,就被拿破仑俘虏了。

所以,这两个骗术有点相近,拿破仑能够俘虏奥地利的军队,冒顿能够放过刘邦,为什么?因为他们头上有光环,光环就是很大的权力。拿破仑的这个光环让奥地利军队信了,刘邦的光环让冒顿也相信了,他可能是有神助,还是别惹他。

第四个骗术叫做“利而诱之”,就是用利益来引诱他犯错。 白登之围里匈奴的冒顿单于和妃子,也是因为利益放过了这个可以打击刘邦的战机。

第五个骗术是“乱而取之”,把它搅乱,浑水摸鱼,乱中取胜。这跟三十六计联系起来了,三十六计里面有浑水摸鱼这一计。

第六是“实而备之”,第七是“强而避之”,这两条差不多。如果他的兵势很坚实,那我就要小心地防备。如果他的兵势很强大,我就要避开他的锋芒,不要跟他直接交锋。

第八条叫做“怒而挠之”,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激将法,给他挠挠。 在五丈原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女人的衣服,就是激他出战。但是司马懿不怕你挠,你挠你的,女人衣服我收下,我就不跟你作战。

同样的激将法,在楚汉相争的时候也用过,项羽的大将曹咎就中了刘邦的“怒而挠之”之计。

当时项羽要分兵去打彭越,让曹咎坚持守住成皋,不要出战就行,十五天之内他一定回来。项羽一走,刘邦就在成皋的城边专门筑了一个高台,每天就在台上以各种污言秽语去辱骂曹咎,一连骂了五六天。曹咎受不了了,手下的军士们也沉不住气了,就要出城教训教训这帮混蛋。

曹咎率军出战,就要渡过汜水去打刘邦,他渡河渡到一半的时候,汉军就来了一个标准战术,叫“兵半渡可击也”。楚军河渡到一半的时候,汉军就出来攻击,结果楚军大败,成皋失陷,整个楚汉的战局平衡就打破了。曹咎知道自己犯下了巨大的战略错误,也没有脸再去见项羽,他就在战场上自杀身亡了。

第九种骗术是“卑而骄之”,假装卑微,让他骄傲不防备。 典型的就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例子。勾践投降了夫差,他的卑微是一直低到尘土里的。

低到什么程度呢?夫差生病了拉的屎,勾践去尝他的粪便,说通过尝他的粪便知道他的健康状况,你想他已经卑微到什么程度了。

如果正常来讲,一个人卑微到这样的程度,他肯定有阴谋。但是每个人都有骄傲自大的弱点,夫差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这么卑微,所以他就上了勾践的当,最后被勾践灭了。

第十种骗术叫做“佚而劳之”,就是折腾调动敌人,让他疲于奔命,不停地来骚扰他,让他一刻也不得休息。

第十一种骗术是“亲而离之”,就是使离间计。 我们在讲长平之战的时候,秦国也是离间了赵王跟廉颇的关系,这才换上了赵括。

第十二种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趁他不防备,给他来一个突然袭击。

这十二招说完了,其实都差不多,就是各种骗。但是你能靠学这个上战场吗?你能用上吗?你用上了之后,他能上钩吗?上钩了之后你就能赢吗?

我们讲“五事七计”的时候,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不该打,我们觉得自己能用上。这十二招学了之后,恐怕你不一定用得上。

俗话说“兵不厌诈”,但是你不能靠学了骗术就上战场。就像你做任何事情一样,打仗靠的是实力,不是靠骗术。 骗术是到了那个时候,灵机一动,可能有那么一招,可能有,可能没有,可能有用,可能没用,那是不能依靠的。

历史上真实的空城计

诡道中,《三国演义》的空城计你一定很熟悉,正史里面也没有诸葛亮用空城计这回事。正史里确实有过空城计,不是诸葛亮对司马懿,而是赵云对曹操。

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赵云负责防守别屯,赵云带了几十个骑兵出营去察看地形,突然就和曹操大军遭遇了。赵云且战且退,曹操大军就一路追来。赵云退回军营,大开营门,偃旗息鼓。

曹操要判断现在什么情况:他几十个人出来,然后我一路打打停停,他到了军营里面,大开其门,偃旗息鼓,好像是一座空营。

现在曹操面临单选题:

A. 赵云是出营侦察,与我大军遭遇,掉我掌心里了,现在我扑上去就可以把他灭了。

B. 赵云可能早就发现我们的大军了,故意派出小股部队来引诱我,假装失败,一路把我引到他这座空营这里来,周围他早都埋伏好了,我只要一冲上去,他的伏兵尽起,我今天就死在这儿了。

第二种可能,历史上也有无数的战例,兵法上也有这一条,小股部队出来且战且退的,肯定是有埋伏。

曹操继续用《孙子兵法》来思考:今天这一仗不是我计划中的,如果我不碰见他,我根本就不会到这儿来。兵法里又讲,“知战之地,知战之时,则可千里而会战。”简单地说,选择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作战,都是由我来选择,我定好时间、地点,把他弄到这儿来跟他战。

今天这情况不是我曹操安排的,没有他我根本不会到这儿来,那多半就是赵云安排的,所以说他为主,我为客,他为实,我为虚。

这个AB选择题应该选什么?曹操一想,选B,交卷,退兵了,不打了。赵云的空城计就得手了。

赵云得手这是结果,我们代入自己,如果你是曹操,你会怎么办?曹操的选择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你不能按结果去看。如果你在那时,还是应该做出曹操的选择。因为假定你赢了,你也就灭了一个小赵云而已;假定你是上了赵云的当,可能今天就把你曹操本人解决在这儿了,这个得失是不对等的。

打仗不靠假动作,还是靠实力

所以曹操在写《孙子兵法》注解的时候,注解诡道他就说了五个字,叫“常法之外也”,就是平常的办法之外,这句就很准确了。这些诈术都不是主要的,它是在我们正常之外,到时候随机应变,临时发生的一些偶然。

我们还是用足球比赛的例子来说,每一个动作里面都包含假动作,但是没有哪个队是靠假动作赢球的,要赢球还是靠体能,靠技术,靠战术。那是什么?还是五事七计。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里也专门讲过这个问题,他说:

打仗不靠复杂的巧计,而靠简单直接的动作。

因为准备复杂的巧计需要时间,而在你的准备过程中,如果对方先来简单直接的那么一下子,优势就转到他那一边了。

所以,与其靠复杂的巧计胜过对方,不如在简单直接的决策上始终走在敌人前面。

克劳塞维茨的这思想,在《孙子兵法》的《作战篇》里面也有一句,叫做“兵闻拙速,未闻巧之久也。”就是说听说过打仗简单直接,一战而定的,没听说过谁诡计不断,搞得时间挺长的,没有那么多阴谋诡计。

刘邦和项羽本来是对峙状态,项羽让曹咎守着成皋不要出战。曹咎犯了错误,因为辱骂他就出战,然后丢掉了成皋,战局的天平就晃动了。

这一点《孙子兵法》后面也有讲: 

第一,叫“胜可知而不可为”。 前面我们说了五事七计,是为了知胜,知道有没有胜算。这个胜算是可以知道的,但是不能强求。明明没胜算,你想要使个什么妙招能够赢,那是不可为的。

第二个,我管不了别人,我只能管自己,所以叫“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所败”。首先我让我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在敌人犯错误露出败象的时候,我不要错过机会,这时候要果断出击。所以前面还是讲一个不战,一个不败。

对于这十二条诡道,《孙子兵法》里孙子自己也做了一个总结:“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最后一步、临门一脚就靠这个取胜,但是不能先教给你。因为先教给你,你也没用,这完全是在最后灵机一动的东西。教你一个空城计,你能有用吗?

总结

第一, 诡道是引诱对方犯错误。

敌人不犯错误,我们就赢不了,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就等待,等他什么时候犯错误;还想主动一点,引诱他犯错误。所以李世民说,兵法就四个字 “多方以误”,就是想方设法地去引诱对方犯错误。

还讲踢足球,在球传出去或者射门之前,每个动作都是假动作,假动作是什么?就是引诱对方做出错误的判断,引诱对方失误,露出他的破绽来。

第二,别人对我“多方以误”,我怎么能不上对方的当呢?现在我们有一句话叫做“不忘初心”,在兵法上面有一句话叫“不忘本谋”,你本来是怎么谋划的,你别忘了。

曹操看见赵云的空城计,他无所谓是真还是假,他只记得我今天本来是准备干嘛的。有便宜我也不占,这不影响大局。赵王就是因为有便宜就要占,最后才有长平那么大的灾难。

不忘本谋,不忘初心,就能不被机会所诱惑,就能不看见便宜就想占。曹咎被人一侮辱,就忘了本谋。本谋是项羽反复给他交代好的,但他还是掉到激将法的坑里,把项羽教给他的本谋忘了,被刘邦牵着鼻子走了。

所以,骗术都特别简单,年年都有高回报的融资骗局。正常智商都不会上当,但是贪心会让人失去智商,只要人一贪婪,就会侥幸,就会丧失基本的智商,甚至丧失最基本的逻辑能力。结果就导致什么情况呢?我们讲一句笑话:傻子太多,骗子都不够用了。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或者企业经营中,我们不能研究怎么去骗别人,但是我们得研究怎么防止被别人骗,不是靠智慧,而是靠你的修养。第一,是不忘初心,不忘本谋。第二,就是不贪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始计篇:诡计,就是引导对方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