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您尽管讲,但是请不要问“在吗?”

有事您尽管讲,但是请不要问“在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吗?”“不在!”

有关“在吗”的记忆,应该从初中用“QQ”的时候开始。

那时电脑并不普及,能玩儿贪食蛇的手机还无法下载小企鹅,即使家里那时有了电脑,为了不影响学习,也只能在寒暑假的时候才可以每天使用一小会儿。

因此当有机会上网想和小伙伴交流一下有关“学习”的经验时,对方确实有可能不在,因此会礼貌性的问一下“在吗?”

亦或者当时,有的小朋友不希望被爸爸妈妈兄弟姐妹老师同学或者不想说话的人发现自己在线,把状态设为隐身,所以但是也会对那些隐身的朋友试探性的问一下“在吗?”

而如今,微信是人人都在使用的社交软件,即使没有开启语音提示也会在不忙的时候看一眼手机,所以你的留言对方是一定会看到的。而且现在的生活节奏这么快,相信我,真的不会有人喜欢在学习,工作是被一句莫名其妙的“在吗”所打扰。

如果有事求于对方,就更不应该问“在吗”。对方刚回复一句“在”。就立马抛过一件所求之事。换作任何人,都会觉得不爽,赤裸裸的套路。真的不如直接给对方留言,如果对方能力范围之内,并且想帮助你,一定会及时回复。如果对方没有这份心思,即使用“在吗”绑架别人,别人也依然不会给予帮助。

所以亲爱的朋友,当你问别人“在吗”后,微信上方一直显示对方正在输入中,你这里却迟迟没有收到回复的时候,真的不是因为网速太。。。慢。。。


有事您尽管讲,但是请不要问“在吗?”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可能你们的关系,还没有熟到可以发语音。

很多人会有一种思维定式,感觉发文字别人可能不会看,但是发语音对方会听。我很好奇,这种观点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因为语言真的不会比文字表达起来更清晰。

大部分人还是视觉性动物,只有少数人是听觉动物。发文字,别人再忙也会扫一眼了解个大概,如果你发语音,别人可能真的就不会去听了。

按照认知科学原理,人如果收到了外有包裹含义不明的信息,也就是说,当你看到对方的语音图标,不知这条语音包含什么信息,必须点开才能听到了解内容。大脑本能的反应就是焦灼。那么在听到并且理解了之前,大脑首先就会表现的不耐烦。

此外,给生人发语音也是不妥的。首先,你们的关系还不熟,可以那么亲近。其次,别人可能处于嘈杂的环境,不方便听,再者语言承载的是非结构化内容,理解起来更费劲。最后,发语音明摆着是方便自己,麻烦对方。会被视为轻视对方,甚至没有礼貌。

综上所述,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最好不要问“在吗?”和轻易的发语音。因为这才是麻烦自己,方便对方,含有致敬的意义,也体现了自己的修养。

所以,亲爱的朋友,有事儿您尽管讲,但是请不要问 “在吗?”

有事您尽管讲,但是请不要问“在吗?”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事您尽管讲,但是请不要问“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