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一则怪鸡新闻,让Sir吃了一大鲸:
英国第四频道去年推出野外生存真人秀《伊甸园》,播出一个月后收视不佳,腰斩。
但参赛者还被蒙在鼓里,继续在野外生活了一年……
谁来赔误工费、医药费、青春损失费啊!
消息曝光后,制作方居然表示没什么——又不是白录,今年复播不就行了嘛。
唉,现实比真人秀更残酷啊。
最近,又有一档经典野外生存真人秀回归,要说挑战人类生存极限、人性底线……还真没谁比得过它。
制作方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也挺靠谱——今年迈入第17个年头,已经第34季,从未断更。
猜到了吧,就是它——
《幸存者》
Survivor
论生存类节目,还是美国人会玩。其中有3个最著名:
《极速前进》(对,就是被中国引进得面目全非那个)。特点就是一根筋:要赢就拼速度,团结一致比赛到最后,不提倡撕逼。
《荒野求生》。特种兵出身的贝爷个人秀,在极端恶劣环境下,为脱险采取稀奇古怪的求生方法。
《幸存者》不一样,它更复杂。
既是个人荒野生存之战,又是多线路比拼,要搞策略、搞社交,样样在行……
曾有人在贴吧发起投票:
参加《极速》和《幸存者》哪个更容易赢?
只有7.8%的人认为有机会在《幸存者》胜出。
有挑战吧?Sir今天就想再说说它。
游戏规则乍看简单粗暴。
把16-20位选手带到世界各地荒无人烟的海岛(有时是沙漠),进行为期39天的生存大考验。
选手们只能依靠有限的工具维持生存所需、参与竞赛。
通过不断淘汰,最终决出唯一的“幸存者”,赢得大奖——100万美元。
选手们乘船到达海岛
看《幸存者》,你对这样的画面见惯不怪:
一群衣着清凉的男女。
但,他们不是来喝着鸡尾酒度假的,他们得四处捕猎维生。
没钱,没卡,待在岛上不许走——正所谓“贫贱不能移”也。
自己潜水捞食物不算啥。比如第33季的肯,为了做晚餐,下水捕八爪鱼。
第5季阿曼达妹子还学会了生吃金钱龟幼崽(以后基本也就告别接吻了)。
第15季在中国取景,开吃毛蛋和蚯蚓。第27季更神乎,居然连蛆都吞!
(画面太美Sir不忍心放)
如今播到34季,主题其实就一个——
为求生存,不择手段。
为求生存。在险恶的环境下无所不用其极,还只是它的准入门槛。
不择手段。对人性底线的不断试探,才是最耐人寻味的关键。
与天斗,还要与人斗 ,它有一套贯穿始终的撕逼游戏规则。
首先根据选手的特点、职业、年纪、外貌,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或四个部族。
隔几天进行一次豁免赛和奖励赛。
豁免赛最关键,部落内部通力合作,赢了比赛就能得到豁免,不必参加部族大会。
啥部族大会啊,这么可怕?
呵呵,就是在大会上由部族全体成员投票,选出一名成员当场淘汰。
淘汰也不可怕,淘汰引发的撕逼,才吓人。
在这个“高光”时刻,选手间不可告人的秘密或细节,总会被揭发,直接影响投票。
比如17季中,柯瑞妮因受不了苏格一直把去世的父亲挂在嘴边博同情,破口大骂:
你既没工作又没教养
属于被社会抛弃的那群人
唯一能让我投票给你的
就是一把兴奋剂
这样你哭你死鬼老爸的时候
才会显得有点诚意
所以,看部族大会撕逼,是每集的“高潮”。
如果你是选手,你怎么办?
为防患于未然,一开始就要和其他成员搞好关系。
要争取支持、防止中伤,甚至还要中伤别人!那句老话怎么说,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所以最好的自保……
就是把别人搞出局。
节目组还大开撕逼方便之门:
你可以用任何手段达到目的,只要不使用暴力。
嘿嘿,搞事空间很大啊,换句话说——
欺骗、造谣、中伤那些日常的卑劣行径,现在,居然都变成了帮你“幸存”的有力武器了。
好黑暗的节目。
而根据“囚徒困境”定律,你最佳的选择是:任何卑劣行为,最好都试试。
囚徒困境:两个被捕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它说明了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节目刚开始时,每个人都还披着友善的外衣,一副要好好相处的样子。
第33季营地部族“初会”
马上就画风急转。
每天各种破事多了去:推卸责任、开小会、挖墙脚、告密、偷听……
他们在镜头前还毫不忌讳,大谈特谈“真人秀厚黑学”。
愿意在任何时间
对任何人 干任何事
只为了让自己在游戏中走得更远
第33季选手独白(下同)
要懂得站队、拉帮结派,确保自己在人数上占优势。
我已经跟这些人建立起联系
这将成为一个强盟
千万别锋芒毕露,那样会成为靶子。
麦凯拉应该出局啊
她是一个大威胁
因为她擅长比赛
于是——
强者成了众矢之的,因为枪打出头鸟;
弱者成了暗杀目标,因为拖后腿;
赢家往往是前期“傻白甜”、后期“心机婊”。
越说越像真实社会了……Sir打住。
而且留意,推动游戏运行的是——投票。
上面说的部族内部投票,投出来的实际是什么?
不是被淘汰者,而是嫉恨、报复、狡诈……
一切被放大的人性阴暗面。
还有。
当游戏继续,一个部族有8人以上离开,它将和其他部族合并,形成新部族,然后继续比赛。最后剩下的,才是胜利者。
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不止这些。
每季剩下3名“幸存者”时,节目组就会发大招——引入陪审团投票。
听着挺公正透明?注意,陪审团由淘汰选手组成。
他们之前怎么被淘汰的?就是被眼前这3名“幸存者”投出去的啊!
一路过关斩将到这里,居然遇到……
仇家,决定你的命运。
陪审团是节目里最独特的变数
被淘汰的人决定谁赢
当然,选手一早就知道游戏规则。部族内部投票,反映的是“囚徒困境”,而评审团投票,意味着:
N次叠加后的“囚徒困境”!
重复的囚徒困境:因为博弈反复进行,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去“惩罚”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为。这时,合作可能会作为均衡的结果出现。
所以,《幸存者》绝不仅仅是陌生人之间的“大逃杀”。
所有的“背叛”“作恶”“互害”等行为都会产生影响,所有的负面影响不一定直接出现,但到最后,你一定感觉得到。
这人际关系,也太接近现实。
而这么负能量的《幸存者》,好也就好在这。
它黑暗,但它真实。
本来真人秀就是特定虚拟空间中的真实故事(近距离拍摄,以人物为核心,可以接受戏剧化的后期剪辑)。
它一般是由制作者制定规则、普通人参与并录制、再播出的电视竞技游戏节目。
划重点——
“真”比“秀”更重要。
而素人的真人秀,又比明星(自带职业表演特性)真人秀更“真”。
Sir随手搜了下今年国内第二季度的真人秀。
……一切都没变。
看似花样百出,涵盖了喜剧、竞技、唱歌、配对、旅游、职业体验……但万变不离其宗:明星名人嘉宾。
使用明星名人也行,但他们如此高频地出现,必然削弱真人秀的“真”。
同为美国生存类真人秀的《极速前进》,2014年就引进了,但引进后即改制为明星真人秀,并且,大大降低了竞技难度。
我们对“真”的回避,还不止这个。
说回《幸存者》。
其实CCTV2早在2001年就购入并播出过三集。但很快惨遭“剪刀手”,每集45分钟变成了20分钟,“删掉一些不符合国人欣赏习惯”的部分,“利益导向”被淡化,着重强调“知识性”。
阉割只是开始,播出了三天即全面叫停,十几年来,再未出现在内地荧屏上。
广东卫视,曾借鉴它的模式,制作了《生存大挑战》;湖南经视(甚至没在湖南卫视播)也推出过一档《征服》……全都好景不长,草草收尾。
原因很明显,《幸存者》的主题设置是——“互害”。
是的,它与我们传统的认知“展现优秀、隐藏糟糕”背道而驰。正如知乎网友@池昭宁所说:
Sur里面充满了谎言、背叛(早期季度好一点)。而中国人,很多人是不愿意暴露自己人性中不好的一面的,尤其是在那么广的范围内。
Sir说过,每一档爆款剧、节目的出现,都反映了该时期的社会集体无意识。
反之亦然。
从嘉宾到主题,对真人秀的“真”的回避,是一种对成年观众思辨能力的低估,同时,也将真人秀的喉咙越扼越紧。
看轻综艺的人说,假,没什么。不过是消遣玩意。
不,如果我们的口味习惯了假,如果我们一直被这种假教育着,那么最后市场剩下的,必然就是那一类只会傻白甜的节目。
被劣质糖果一直填喂,我们,还会是人类中的幸存者吗?
Sir看悬。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来毒舌电影APP,点击右上角“搜索”,输入“幸存者 第三十四季”。
编辑助理:猜火车的大长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