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 Getting More)读后感之四-工具篇 让天下没有“熊孩子”

    上一篇文章谈的是谈判策略,本文来谈一谈谈判工具在亲子关系中的应用,也就是如何通过用工具、方法和行动让策略落地。如果说谈判策略好比是登山前规划的曲线路径,谈判工具就是考虑实际登山路线后需要准备的各种装备。

    当然,我们不能脱离策略来谈工具,所以接下来我例举2个具体的应用案例,展示在实施某种谈判策略时使用的种种谈判工具。

案例一 如何让受伤的孩子愿意上医院

- 案例描述

    丽萨是一名5岁女孩的母亲,一个周六早上,孩子在厨房不慎摔倒,额头在桌角上碰了一个大口子,鲜血直流。孩子嚎啕大哭,丽萨的爸爸也就是孩子的外公也差点要崩溃。一片混乱。眼下要做的是赶紧送孩子去医院缝针,但孩子双手死死抓住桌沿,一动不动。丽萨也快要歇斯底里了。但她控制住了,心里对自己说:“等等,我学过谈判课,现在不妨一试。“

    接下来,丽萨走到孩子身边,温柔地碰了碰孩子的肩膀,问道”妈咪是不是很爱宝宝的?“女儿抽了抽鼻子,平静了一些。

    ”妈妈会做任何伤害你的事吗?"丽萨问。”不会。“女儿说。

    ”在我们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有时候我们是不是需要做一些我们不喜欢做的事情?“丽莎问。”是的。”女儿说。

    “妈妈就接受过手术,”丽莎说,她让女儿看了自己的伤疤,“外公也有接受过手术。”丽萨的父亲也让女孩看了自己的伤疤。不到五分钟,女孩就自己松开了桌子,想汽车走去。

- 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涉及了以下策略和相应的工具:

    1)关注对方这一判策略:把关注点放在谈判中的对方,此案例中是女儿,还不是自己。

    使用的工具(具体做法)主要是进行角色转换,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思考,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自己失去理智,让自己尽量保持心平气和和冷静,同时又能感同身受。此案例中,丽萨通过角色转换,理解女儿的想法是“我受伤了,我很孤独,我需要关爱”。同时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孩子感觉到妈妈爱自己,理解自己。

    2) 情感补偿策略:当孩子失去理智时,首先要做的是安抚,让孩子回复平静和理智。

    使用的工具(具体做法)主要有:肢体语言(拥抱,抚摸)、道歉、表示感同身受的话语、让步等。

    本案例中,丽萨给予了孩子一系列情感补偿。从开始的抚摸肩膀,到表示妈妈关爱女儿(妈咪是不是很爱宝宝的?“),再到通过展示自己的伤疤,最后帮助孩子战胜了恐惧。

    3)注重描述问题和表达的方式(framing)

      对于孩子,描述要直观可视,不能抽象,并且要有具体细节,这样有利于孩子理解。案例中妈妈以提问的方式让女儿自己认识到受伤是成长中必经之路,不仅如此,还展示了自己的伤疤,也让外公展示了伤疤,非常具体,用事实说话,有力地帮助孩子克服了恐惧。

   

案例二 如何让感觉失宠的老大不再闹情绪

- 案例描述

      威廉5岁的女儿整日哭闹,而且注意力不集中。威廉认为,这也许是因为她感觉到父母对22个月的弟弟约书亚过分关注,自己失宠了。于是父亲和女儿苏菲亚进行了一次30分钟的角色互换游戏。父亲扮演女儿,女儿扮演父亲。

    在角色互换中(role reversal)中,女儿苏菲亚拥有了权力,她企图让父亲关注她,和她一起做些事情,但父亲威廉,很夸张地不停发发牢骚哭闹,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从父亲的演示当中,苏菲亚很快看到自己的行为很不可爱,这种不可爱的行为带来了挫败感和失落。通过角色互换练习,父女俩找到了困扰女儿问题的根源:认为自己没有收到父母足够的关注。于是他们制定并实施了一些对双方都有好处的原则。

- 案例分析

    本案例生动展示了角色互换或者叫角色扮演方法的过程和效果。通过这一方法,实践了以下谈判策略:“找出真正问题所在并使之成为机会”,“关注对方”。

  小结

    以上案例提到的谈判策略和工具可以用在其他类似的情景里,比如,如何让孩子不再抗拒打针吃药就可以借鉴第一个案例,而由于孩子天性好玩,喜欢游戏,角色互换这种类似游戏的方法符合孩子的天性。

    只要我们从孩子的想法出发,能够给予他们参与决策的权利,民主平等地沟通,自觉使用谈判的策略和方法,天底下没有所谓的熊孩子。


                    /

你可能感兴趣的:(《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 Getting More)读后感之四-工具篇 让天下没有“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