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武术、武侠和传统

徐晓冬火了

最近的新闻中,徐晓冬挑战太极“大师”并20秒内击倒对手,绝对是最火的一个。不仅打倒了所谓的太极大师,还引发了无数的口水仗和挑战。
这下他是稳赚不赔了。为啥呢?徐晓冬赢了那些挑战者,进一步证明了中国武术“90%都是假的”这一说辞,他要是输了……输就输了,他不过是一个因伤退役的运动员,虽然号称国内MMA第一人,但这个第一,是从推广角度来说的——因为他从未打过一场正规的MMA比赛。
不过今天要说的不是徐晓冬这人这事如何(我个人其实倾向于他的),只来聊聊所谓的传统武术、武侠这些闲话。
必须首先声明,我个人并没有练武,也不是什么传统文化、传统武术之类的拥戴者,下面要说的话,大多来自于我看过关于“武侠作品”的相关书籍。

武术

先说武术吧,这是本话题的前提。
必须肯定,武术是真实存在的,绝对不是虚假的,也不是花架子,更不是舞术。
据考证,最早的武术应该来自于狩猎活动,后来战乱不断,武术也越来越多应用于战斗,并在战斗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所以,武术的根本目标就是两个:

  1. 保护自己
  2. 击倒敌人
    早期武术肯定是以徒手为主,后来冶金技术的发展才催生了各种武器应用。
    那么习武之人都做什么职业呢?或者说,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去习武呢?
    首先就是军队成员,这类人需要和敌人生死相搏,因此他们是武术的真正使用者和发展者;
    第二是捕快,也就是警察队伍,他们需要快速制服抓捕对象,必须练;
    第三是特殊职业,比如抢劫和保镖,抢劫的人需要用武力使对手屈服,方便自己抢劫;保镖的要保护人和财产不被抢劫
    第四就是普通老百姓,学一点强身防身的技能。
    简而言之,武术就是武术,同样的技能,对立双方的使用促进了它的发展。

是否存在“绝技”?

很多所谓的“绝技”是真实存在的。比如单掌开碑,比如沾衣十八跌。记得以前还看过一个节目,某太极高手让几十个人同时推他,推不倒。
这些绝技都是真实存在的,看起来绝对酷炫无比。但是否有利于实战,我个人是大大怀疑的。
比如太极高手可以顶住几十个人的推力,看似很牛,但在实战中也架不住一板砖的。
这些所谓的绝技大多需要特定环境、特定状况下才可以展示出来,要说酷炫那是没的说,要说实战价值基本上没有。

高大上的武术和武侠从何而来?

前面说了,技巧再好架不住板砖,更挡不住刀枪。那么武术的神器从何而来?
答案是:不会武术的文人。
最早的侠,出自史记,但司马迁心目中的侠,是伸张正义打抱不平的……文人,也有个别武人,比如刺杀秦始皇那位。因为司马迁的侠,出现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
再晚一点,比如唐传奇中的侠——红拂女、李靖、虬髯客等人,更倾向于建功立业。这也不奇怪,因为唐朝建立前,有很长一段战乱时期,大家都希望结束这个乱世。
再晚一点,比如元和明的前期,大侠们忙着反抗政府,最典型的的就是《水浒传》,一言不合就造反杀人。因为这个时期,大家对政府是相当不满的,比如宋末的软弱,元朝的统治等。
再往后,明清时代,大侠们开始亲近政府,成为清官们的得力助手,比如三侠五义小五义,比如三侠剑。不过也有特例,因为雍正时期的文字狱,出现过吕四娘之类的侠客。
到了民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的辉煌已经被败光了,无论是国际影响力还是国内的士气都到了一个低谷,这时候,现实中出现了霍元甲大侠,文学中的大侠更是层出不穷,对武术的描写也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不仅出现了“内力”这一说法,在一些作品中,一些武功是具有毁天灭地的能力的。
对,你没看错,内力就是在民国时期才出现的。虽然更早的时期就有所谓的内家拳法,但“内力”一词出现得很晚,而且是为了丰富写作套路才出现的——六脉神剑怎么也比“三拳打死镇关西”富有想象力啊。
而且,我们还可以发现,武侠作品是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的,基本上社会主流是什么,就有什么样的武侠。缺乏秩序的时代,小则有打抱不平的武侠,大则由乱世枭雄;渴望清官的时代,自然就有协助各种青天大老爷的侠客;大家都没有信心的时候,也就出现了各种夸张的武技和大侠。
说白了,这些大侠,包括侠义精神,都是为了弥补现实的缺憾而出现的,这和美国的超级英雄电影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

侠义精神真的存在吗?

我相信,这种精神是存在的,但一个具有超常能力又有侠义精神的人,是极其罕见的。
我们必须要知道,习武的人都做什么去了。除了那些以健身防身为目的的习武者外,职业的习武者并不多。他们大部分都进了部队,一部分当了捕快,一部分当了贼,还有一部分当了保镖(不仅仅是镖局的保镖,还有各种富贵人家或村庄的保安)。至于所谓的帮派,除了个别依托寺院、道观这些宗教性质的场所,大部分都会做上述的那几种职业,或者干脆自己创业,保护自己的产业(有点接近黑社会了)。
什么?你问大侠哪去了?大侠也要吃饭睡觉的,这些都要花钱的,所以,真正的锄强扶弱,拯救天下苍生的大侠……基本上没有。你可以说赵匡胤护送弱女子不求回报(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即是大侠,但那是极少数,不能指望大家都这样。更别说,能说得上号的“大侠”们,基本都是编出来的。即使有原型的,也往往是被重度包装过的。
比如杨露蝉,据说确有其人,杨氏太极拳的创始人,本身是保镖的。
比如八卦掌的代表人物童林童海川,也是确有其人,但我讲过两个版本的说法。一是说他是保镖的,二是说他是曾经杀人,把自己阉了混进王府当了太监……
现实永远不如传说来得精彩啊。

有没有武林高手?

真正的高手必须通过实战来提高自己。所以,大多数高手,都在军队里面。江湖中的真正高手,则很少见。
所以,不要指望拜个名师学一些套路就能成高手。
毕竟武术的真正目的是保护自己击倒对手,必须真刀真枪打出来才行。
而军队,就能提供这样的机会,所以军队的高手多。

武术和传统文化

还有人说中国武术是有文化内涵的,而真相是:所谓的文化内涵大多数是文人加上去的。没有任何一种武术是帮你提高仁慈之心的。
还有所谓的“武德”,似乎武德高是真的高。造成这种假象的原因是:大家都服气的某个武林高手,其实不是技压群雄,而是能摆平事情的人。这种人肯定有两把刷子,但武技不是主要的,主要因素是他们人脉广、能端得平,大家都给面子,跟武技高低乃至德行高低,关系不大。可以说,这种武林高人,武术高、德行好,不如人脉广、会和稀泥,更不如处于利益中心来得实在。
所以,武术中的文化内涵,和武侠精神差不多,都是文人墨客加上去的,实际当中存在的并不多。

现代的武术

现代的武术,除了部队里面的武技之外,基本上就剩下了散打和套路了。
散打,是为了应对格斗比赛而设立,有一定的实战性,但杀伤力并不大(其实所有的以竞技为目标的武术都这样,包括空手道、跆拳道、拳击之类)。
套路,就是把招式保留下来,以表演为主,也就是有人戏称的“舞术”。
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武术的发展——不是自然发展,而是人为分化的。

传统医学,传统文化

很多人一提起传统的,就恨不得立马跟传统磕个头。好像老祖宗的东西无比英明。
这么说吧,要是老祖宗的东西无比英明,我们只要跟着学和做,那这几千年的人,包括我们,日子都活到狗身上了。
老祖宗的东西再好,那是他们那个时代的成就,我们不能抱着前人的成就不放手,更应该比他们更进一步,比他们做得更好——实际上,我们都做到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总要把老祖宗搬出来压自己一头。
就说中医吧,过去“医卜星相”是不分家的,甚至“巫医”也不分家——当然这是受到当时的科技限制才出现的情况,西方也有过这个时期,不奇怪,不丢人。丢人的是:明明已经有了更加科学的路子,却还抱着老思路不放。中医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但缺乏真正的深入和系统化,到现在还有人讲什么五行、经络等。不是说这些都错了,而是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式来解释前人的经验,为什么不用科学的方式呢?即使是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哟哟女士,她的成果实际上就是用更科学的方式结合中医的经验得出来的。
再说传统文化。都说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那自然不能脱离孔子了。孔子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但他奉行周礼(这个孔子思想的基本点已经被后世有意无意抛弃了),他的时代全国只有二三百万人,他本人从未进入过一国的权力中心,儒家学说实际上只是百家争鸣时代的众多学说之一,还一度被抛弃,韩非子就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还有历史学家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个儒实际上就是儒家人物。后来的汉朝,初期信奉黄老之学(老庄那一套)。可以说,儒家学说相当不受待见。
后来怎么发家了呢?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想把权力集中起来,董仲舒抓住这个机会,把在乱世中崇尚周礼的孔子搬了出来,把儒家学说重新包装,这才让儒家学说再度活跃。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还崇尚周礼,向着周天子,汉武帝需要集权,更需要这种学说了。
后来的帝王们,一次次重新包装儒家学说,才有了现在的所谓“传统文化”。
其实这些文化的出发点,就是维护皇家集权。当然你也找到很多为人处世的词句,但多数是断章取义了。比如孔子是支持“以直报怨”而非“以德报怨”的,他还支持“父子相隐”(就是犯罪了可以互相包庇),但现在……完全不同了。
有人说,思想需要发展。我认同,但发展了,就是新东西了,不要在整天把老祖宗挂在嘴上,就好像新人不如前辈一样。
老祖宗的光辉绝对不会因为时代的不同而黯淡,我们也不能因为祖宗的名头限制了自己。
就像牛顿的学说虽然有很多错的(比如引力理论和时空理论,这些都被爱因斯坦等人推翻了),但牛顿依然是科学界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因为没有牛顿及其他先辈,就不会有后来的爱因斯坦、波尔、海森堡、薛定谔、霍金等人。
我们的文化也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聊聊武术、武侠和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