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图文与音频内容不同,点击音频可直接收听!老舍先生是1949年年底才由美国回来的。离开美国西海岸的日期是1949年10月13日,到天津的日期是12月9日,途中走了整整58天,差不多两个月,到北京已是12月13日,错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不过,总算是回到了祖国,回到了自己可爱的故乡北京。算下来,他离开北京已经13年了。这十三年里,包括在青岛、济南两年,在武汉、重庆九年,在美国近四年。游子回来了,高兴啊;本人高兴,亲戚高兴,朋友们也高兴,皆大欢喜。
那有关老舍先生回国,回到北京的故事,您可以听着音频节目继续感受,下面,要先说说老舍先生为何手撕齐白石画作的故事!
老舍先生为何手撕齐白石画作?
老舍先生差不多每隔半个月就更换一次“老舍画墙”上的画轴,宛如办展览。他自己常常利用写作间隙的休息时间对着这些画仔细观察,有时一看就是二三十分钟。每当作家朋友们来访,在谈话之余,如有机会,他都刻意请这些朋友们赏画,而且把自己的赏画心得一一道出,引起作家们很大的兴趣,有人还因此得到不少美术上的启发,甚至启蒙。渐渐地,作家们,特别是较年轻者,纷纷求老舍先生也为他们选购一些美术作品,譬如齐白石的,以便装点自己的墙壁。老舍先生对这种请求欣然接受,很高兴地带着他们去逛荣宝斋或者和平画店,而且当场拍板,说“您就买这幅”。来人不解,觉得不就是一张齐老人的螃蟹嘛,并不特别,老舍先生抿着嘴小声地说:“您瞧,这只螃蟹画了五条脚,是‘错票’,更值钱。”大家哄堂大笑,掏钱购得五条脚的螃蟹,凯旋。
齐老人出身劳苦农家,一辈子勤俭,平日粗茶淡饭,吃得很清淡。胡絜青先生习画时就近能详尽地观察到,因此去齐家时隔三差五总要带点好吃的“进贡”,比如新鲜的河螃蟹之类。老人吃得很开心,像孩子一样高兴。得此经验,老舍夫妇便经常约上吴祖光新凤霞夫妇,诗人艾青等人宴请齐老人。有一次在东安市场楼上森隆饭馆为齐老人祝寿,共有三四桌客人,老舍和齐老人等坐主桌,坐末席的是裱画师刘金涛师傅和三轮车工人等随从人员。刘金涛忽听旁边的人提醒他:“说你呐!”只听得老舍先生站在主桌旁大声地说:“我提议,请大家为工人阶级刘金涛师傅敬一杯酒!”齐老人也笑眯眯地点头,举杯敬酒,其乐融融。
老舍先生也常常掏钱在画店里购买一些齐老人的画作当“蓄备”,有画轴,有扇面,有册页,总有几十种之多,为的是作为礼物送人,比如,某同事乔迁新居,某小伙结婚,某朋友远行,他都要亲自登门祝贺,掏出来的礼物是一张齐白石的画,往往令受礼者大喜过望,觉得这位长者真是体贴入微。
胡絜青的画大有长进,后来正式加入了北京中国画院。齐老人有个习惯,爱在徒弟们的习作画上题词,写些嘉奖鼓励的热情言语,胡先生就经常携得这样的褒奖回家,不无得意地展示给老舍看,比如在一张藤萝习画上老人有这样的题字:“此幅乃絜青女弟之作非寻常画手所为九十二白石题字。”对这样的表扬,老舍先生自然也跟着高兴,有时还对外宣传,最后,连周总理也知道了。周总理居然有好几次当面表扬了胡絜青。在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的《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18页上有以下的记载:周总理在1961年6月10日的讲话中谈到“老舍夫人是一位画家,中年学画,拜齐白石为师,现在和陈半丁、于非庵等画家合作绘巨幅的国画。”
老舍先生的毛笔字写得很漂亮。他平时也把写毛笔字当成一种休息方式和生活乐趣。除了自己写诗写字之外,他后来也很愿意在胡絜青的画作上题字,有一种妇唱夫随相得益彰和珠联璧合的效果,无形中留下一大批珍贵的艺术品。这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习惯做法,只是在近代文人中比较少见了,那么,齐老人的题词和老舍先生的题词就显得更加稀罕,格外抢眼了。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普通人突然得到一幅齐白石的画作,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近些年,齐白石的画作与徐悲鸿一直高居拍卖价第一的位置,都处于“亿元俱乐部”中,一幅画上亿的价格也屡见不鲜,如果得到一幅齐白石的画作,运气好的话,你或许就能比拟“拆迁户”了,生活上也将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齐白石价值4.25亿画作《松柏高立图》
不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齐白石的画作也并非是十全十美,文学界就有一位文豪因为一件事,亲手撕掉过齐白石估价一亿的画,而这件事,则要从齐白石的一位女徒弟说起。
齐白石86岁的时候,收过一位女徒弟叫做胡絜青,在当时,胡絜青已经是一位北京师范大学的高材生,而胡絜青的丈夫,则是著名作家老舍。
胡絜青与老舍合作画
老舍虽然是一位作家,但是对书画极其感兴趣,但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画的不好,就很少作画,但是却对齐白石的画作十分感兴趣。
最初与齐白石关系还很一般,但是当自己的妻子成为了齐白石的女徒弟后,老舍便有了很多机会与齐白石沟通,关系也逐渐密切,因此两人便经常诗画结合,一个出题,一个画。
上图这幅便就是老舍前去91岁的齐白石家中做客,从《次实君溪边步月韵》中选取了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诗句,请齐白石用画去表现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
最终齐白石创作出了这幅没有蛙,却充满巧妙的画作,并且送给了老舍,这幅画如今也成为了齐白石的经典画作之一。 老舍夫妇看望齐白石
无独有偶,老舍还请齐白石创作过一个四联屏的一套画作,他从诗词中选取出四句诗词,分别是“手摘红樱拜美人”、“红莲礼白莲”、“芭蕉叶卷抱秋花”、“几束寒梅映雪红”,正是春夏秋冬的寓意。
这四幅连屏画作,对于齐白石来说自然不是什么难事儿,齐白石回去考虑了几天后,便找人给老舍送了过去。 齐白石《手摘红樱拜美人》
老舍本就十分喜爱收藏齐白石的画作,在齐白石的家中,有一面墙上几乎挂满了画作,其中大多数也都是齐白石作品。
因此老舍看完后便准备找人装裱挂起来,然而在装裱的时候,老舍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便是在描写冬天的“几束寒梅映雪红”画作中,有一个寒鸦,众所周知,乌鸦本就是不吉利的动物,因此老舍便因为这一件事,认为这幅画是有瑕疵的,因此二话没说亲自剪断后撕掉,只留下了三幅。
老舍夫妇欣赏书画
而在2018年秋季拍卖会中,拍卖成交了一幅齐白石的四联屏,最终都以9200万的天价成交,如果齐白石为老舍共同合作的这四幅画作保存至今的话,保守估价也在1亿,而把联屏毁坏掉一幅的话,价值便会大打折扣,这幅画的损失也超一亿了。
不过二话不说直接亲手撕掉画的事情,对于老舍来说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情,老舍的儿子舒乙先生便曾经表示,自己并没有得到太多父亲收藏的画作,因为他对画作的要求十分苛刻,其中有一大部分都被他否定后毁掉了。
老舍先生在美国三年半 一二十位老友写信邀请他回国
舒乙
老舍自喻“骆驼” 戏言此次赴美是去“放青儿”
老舍先生在美国的时间是1946年3月20日至1949年10月13日,前者是抵达西雅图的时间,后者是离开旧金山的日子,前后共三年半。
老舍先生访美之前,有郭沫若先生和茅盾先生的分别访苏之行,前者还是在战争中成行的。这两次访问都有作者自己写的详细访问记问世,影响比较大。他们的出访,发生在美、苏两大强国争夺对战后世界形势的发言权的大背景下,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信讯,美国方面自然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战后的中国政治形势正处在一个不确定的动荡局面中,中国统治当局的腐败无能日趋显现,社会落后黑暗,百姓贫困,民怨沸腾,中国共产党和进步势力迅速崛起,形成某种强烈对峙局面,一场空前的大革命正在急剧的酝酿中。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外交界的一些明智之士也将注意力转向了中国的进步知识分子,作为争夺的重要对象,求得他们的好感,争取主动,谋求均势。
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当文化联络员的威尔马·费正清(wilmaFairbank)和在重庆美国新闻处服务的费正清(JohnKing Fairbank)在促成老舍访美一事上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向美国国务院建议邀请两位知名的中国进步文人访美,其中一位是小说家老舍,另一位最好是知名的共产党人。为此,他们曾想尽办法和周扬、欧阳山尊等共产党人取得联系,但没有成功。最后名单被确定为老舍和曹禺,前者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刚刚被译成英文,取名《洋车夫》,成为美国的畅销书,而老舍本人在八年抗战中一直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主要领导人,在文学界有崇高威望;后者的话剧《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使其作者曹禺的名字响彻中国戏剧舞台,成为戏剧界最有代表性的作家。
在他们离开重庆动身赴美的时候,张治中先生曾设宴送行,作陪的人中有周恩来、冯玉祥、郭沫若、冰心等,还有从延安来重庆求医的江青。当记者问老舍先生对赴美讲学有何感想时,他开玩笑说,此次赴美是去“放青儿”,自喻骆驼,春天,到张家口外,去吃青草,去换毛,然后马上就回来,作更长的跋涉和更沉的负重。他担心自己的肺部可能有问题,去得成去不成还得两说着。当他们到上海后,上海文艺界曾举行盛大的欢送会,有一百余人参加,留有合影。老舍说“文协”是中国最干净最华贵的团体,它做事最多而宣传最少,此行赴美,将向国外介绍中国的抗战文学的非凡成就,和“文协”的事迹,并望国内同仁坚持“文协”的一贯精神。启程前美国大使馆也为老舍和曹禺举行了鸡尾酒会。
他们坐的轮船是运输船“史各脱将军”号,3月4日启程,航行17天。
到美国后,由西雅图直奔首都华盛顿,向国务院报到,确定讲学和访问日程,然后由东向西,在大半年里,再由西向东,转了大半个美国,先后访问了华盛顿、纽约、芝加哥、科罗拉多、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亚,还到了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岛、魁北克。
他们一路走,一路讲演。在华盛顿大学、在斯坦佛大学的小剧场节目社会研究会和人道会议,在西雅图北部作家协会,在费城国际学生总会,在哈佛大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在雅斗文艺创作中心,在其他著名高等学校,他们作了多次公开演讲,老舍讲的题目是:《中国现代小说》、《中国抗战文学》。
一年后,曹禺归国,老舍则在纽约定居,在纽约83西街118号租了两间公寓房,过着一种既紧张又孤独的写作生活,一边写小说,组织翻译中国抗战文学,一边关注着国内的战火发展。
一二十位老朋友联名写信给老舍盛情邀请他回国
由1948年下半年起老舍患坐骨神经痛病,行动不便,1949年4月病重,入Beth Israie Hospital 开刀,但动手术的效果并不好,行动越加不便。
1949年6月在解放了的北平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两路文艺大军会师北平,会上周恩来向会议主席团成员表达了邀请老舍归国的意愿,决定由郭沫若、茅盾、周扬、丁玲、冯雪峰、巴金、冯乃超、阳翰笙等一二十位老朋友联名写信给远在纽约的老舍,盛情邀请他回国。这封信由中共在美国的地下党员司徒慧敏成功地转到老舍宅中,老舍决定立即动身回国。
与此同时,国民党体系的朋友,如到台湾不久的吴延环也向老舍发出了邀请,请他到台湾去,说:第一,已经给他在国立编译馆找好了一份工作,只领工薪不上班,照旧写小说;第二,已经在台北市房荒的情况下为他找好了房子;第三,可以派人把夫人孩子接到台湾来。在费城的反共人士也曾经集会,反对老舍回北平。老舍会后表示:我寂寞啊,我真想家,真想国啊。
老舍毅然决定回国。但他当时有一个顾虑,害怕回国后被迫发表反美声明,他为此深深感到不安,他认为美国人民始终是他的朋友。
1949年10月13日老舍乘“威尔逊总统号”轮船离开旧金山,经檀香山、横滨、马尼拉到达香港,避开新闻记者的注意在香港大学侯宝璋教授家静养了24天,登上北上的小客轮经仁川抵达塘沽港。12月13日回到久别的故乡北京。
老舍在美国几乎没有写过一篇美国游记,也没有写过一篇宣传美国的文字。归国后第二天,周恩来在北京饭店会见了老舍,畅谈了很久,老友相见格外高兴,这次谈话不仅消除了老舍那唯一的顾虑,而且对老舍后来的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归国后,老舍写过几篇关于美国的文章,它们是:
《由三藩市到天津》
《纽约一日》
《美国人的苦闷》
《美国的精神食粮》
《大地的女儿》(纪念史沫特莱)
在这些为数不多的文章中,老舍一方面坚持了一种一如既往的对美国的不卑不亢的态度,并且批评了美国的黑暗面,特别是民族歧视和精神贫乏,另一方面对美国人民表达了热情的友好态度,这也是他的一贯作风?(舒乙)
扫码关注
线下活动早知道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
本节目图文音频所有权利归属于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
广播节目每早六点首播,一点半重播
↓↓↓随缘点在看,是爱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