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老家———青岛即墨之行(连载之一)

堂哥备了车,接我回老家,绿树两边闪,海风扑面来。开饭话丰收,把酒叙别情。待到下一年,还来大团圆。

(古来圣贤皆寂寞 俺是即墨银 呵呵)

    2008年夏天,我在北京陪父母看了奥运会开幕式,突然心血来潮,想要回青岛老家,于是就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一个人的旅行  。先是住在大哥家,所以,就从大哥写起吧。

          大哥

    大哥名叫文,是大爹(父亲的哥哥)家里的长子,也是我父亲在他下一代中抱过最多的一个孩子。记得印象中,大哥沉默寡言,老实巴交,这次回乡,我有幸住大哥家,亲耳聆听他的谆谆教诲,感觉受益匪浅。

回到老家———青岛即墨之行(连载之一)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大哥少时,因家境贫寒,没有上过几年学,但这并不影响他读书的兴趣。尤其对中医方面很有研究。我看到在他的书房,摆了好多医学书籍,有《黄帝内经》、《医古文》等等,他都一一读过,有街坊邻居来寻医问药的,他都热情接待,义务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有时还上门服务,真是积德行善,善莫大焉。他能叫出上百种中草药的名字,在我们去虾场的路上,在田间地头,大哥饶有兴趣地拔起那些草来,牵连不断的拔起来,并不厌其烦地告诉我它们的大名,有益母草,金银花,车前子,蒿草,它们有何功效,香椿和臭椿以及如何区分它们,让我大开眼界,大自然真是遍地宝藏,我想起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尤其是在乡间。

    一天早晨,我5点半起来,在屋顶上看了日出之后,大哥带我到他的虾场去参观。闻听大哥养虾已经好久,这次如愿以偿,终于能亲眼目睹了,我很兴奋,来回走了两个小时也不觉疲惫。大哥说,他的虾场已租给别人,因为自己年纪大了,生活条件也改善了,不需要出去风吹日晒的,一年也能挣个一、两万。我想到一个词“坐收渔利”用在这里正合适(当然没有贬义)。

      大哥在虾场经营了20年,创业初期,这里只是一片荒地,当时没有什么现代化的工具,全靠铁锹竹筐,肩挑人扛,象愚公移山一样,挖坑不止,用了3个月的时间,才开辟出50亩地的池塘,又用水泵抽海水,才有了“数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虾场。养虾也不容易,有一阵儿,不知为什么,池塘里的虾,长到一定阶段就大面积死掉了,为此,大哥没少费心。好在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大哥和大嫂经过辛勤耕耘,不仅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还把俩孩子都抚养成人,一个在省公安厅任职,一个当上了法官,现在尽享天伦之乐。

回到老家———青岛即墨之行(连载之一)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说大哥,就不能不提到大嫂。大嫂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媳妇,她像男人一样身强力壮,里里外外一把手,干家务、种地、带孩子、喂鸡无所不能,因为我的到来,她取出了珍贵的中国虾来招待我,大哥说这是虾里的极品,个头也是最大的,这是贵客来了才有的美味,当然,我比贵客还要亲,因为我是自家人,哈哈。大嫂每天早晚两顿饭,都要端上来平时中午才吃的海鲜给我尝,让我真有点“日啖大虾三五个,不辞长作即墨人”的感觉了。

回到老家———青岛即墨之行(连载之一)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那天晚上,大哥心情不错,于是把大嫂做好的饭菜连桌子都端上了房顶,我说:您不累呀?大嫂开玩笑说:你是十年才来一次的小妹妹,大哥喜欢你就不觉得累啊,哈哈。这话说得我心里美滋滋的。这时,有一位“不速之客”闯入我们的领空----是一只小飞虫,我问大嫂它怎么称呼,大嫂说它叫“瞎撞”,啥?我有没有听错?真有叫这名字的小虫吗?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大嫂嗖的一下捉到一只,把它边往地上摔,边说:叫你瞎撞,叫你瞎撞!哈哈,这个情景现在想起来我都忍俊不禁,真是太搞笑了。

回到老家———青岛即墨之行(连载之一)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房顶上,我们吃着地里现摘的玉米、红薯,海里产的虾蟹,吹着海风,我打开手机,听着音乐,放京剧“贵妃醉酒”时,我们拍着手,打着节拍,我给他们唱了“智斗”里刁德一和阿庆嫂的唱段,还专门给大嫂唱了《嫂子颂》,在唱到“憨憨的嫂子,亲亲的嫂子”时,我被自己感动得不能自已,我觉得大嫂就是歌中的那个好嫂子:一双大脚,一副好身板……看着他们在美丽的夜色中陶醉的样子,我仿佛忘了尘世,超凡脱俗,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想起了苏子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大哥大嫂,来,干杯!就让我们抛开一切,尽情享受这难得的良辰美景吧!(原载于本人的公众号同名纪实文章  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到老家———青岛即墨之行(连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