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中发“在吗?”的人,可以拉黑了

2007年左右,央视《百家讲坛》曾推出一季介绍礼仪的讲座——《金正昆讲礼仪》,由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主讲。内容涵盖仪表、服饰、着装、宴会、乘车等职场、生活各方面的礼仪规范。其中有一集讲“电话礼仪”。总结下来就是,打电话要在合适的时间,谈话内容不要过长,通话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打电话前要有列提纲的习惯。接电话时铃响不过三声,如果响6声以上再接,要说“让您久等了”之类的道歉话。

10年过去了,微信成了手机标配App,无论在职场还是在生活中,用微信联络多了,直接打电话少了。现在还用电话说事的,可能有这么几种,打电话的人碰到了十万火急的事情要找你;用微信、电子邮件等其他工具没联系上你;他认为他要找你商谈的事情比你正在做的事情更重要。经常给你打电话的,也就是你的上级、长辈或亲属。其他事、其他人大多都用微信来联络了。

用微信交流越来越多,那使用微信是否也要讲礼仪呢?

答案毋庸置疑,但《百家讲坛》没有与时俱进,金教授也没有再出来讲微信礼仪。那我们试着看看在用微信过程中有哪些行为会让你不舒服。那些凡让你觉得不舒服的,我们做时就要避免,以免给他人带来不悦。

微信发“在吗?”或看似有礼貌的加一句“你好,在吗?”类似的还有“最近怎么样”……

微信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允许对方有选择回复时机的自由,可以有缓冲有延迟,不像电话要马上接。如果对方说“在”,你半天没下文,对方会很为难,要不要一直等你?如果不等你,他说了在,等你再发消息后,没有及时回复你,就变成他失礼了。如果对方正在微信上和他人交流,看到你的消息,他若回答说“不在”,那你会怎么想?

凡碰到这种问“在吗”的,我都会选择沉默,哪怕是上级,我也当没看见。直到接下来有实质内容进来后,我再跟上。如果你心肠硬,完全可以把这种人拉黑。

当然,如果你有时间,也可以这样逗两句。

甲:在吗?
你:怎么?
甲:有空吗?
你:怎么?
甲:在干嘛?
……

用微信发语音。

微信发语音是个高级功能,方便了发送者,但会给接收者会造成困扰。用微信,就是时间或地点不适合用电话交流,这时你再发语音,对方还是不方便接听。比如他在开会,或他没有拿耳机,播放语音时周围的人可能会听到。

“帮我投个票吧”、“帮我点个赞吧”、“我在清理好友,看看你是不是把我拉黑了”……

这些,哎,不说了。

节日群发祝福。

以前过年用短信发祝福,现在这个功能也被微信抢去了。但微信群发的内容还是老套路,往往让人觉得不诚恳。可以逐条发,带上对方的称谓,这会让人感觉更亲切更有诚意。

向你要别人的联系方式,但不说明原因。

有些人的信息你不并不方便告诉他人,了解下原因,可以提前征求下是否可以。如果连原因也不说,那就拉黑吧。

乱用表情符号。

像“呵呵”一样,有人觉得是无耐,可有人会感到被冒犯。同样一个表情,不同的人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一个普通的笑脸,你觉得是礼貌,表示有所响应,可对方有可能感觉你在“呵呵”,你是在蔑视他。这种感受上的差异,更多体现在年龄相差较大的群体间,“代沟”就是这样产生的。

非工作时间用微信布置工作、通知会议等。

都是泪。

在朋友圈无休无止地免费为公司做广告,不仅是做微商的。

屏蔽了吧。

不问是否愿意,直接把你拉进群里。

在群里,鸡毛蒜皮点小事就@所有人。

……

礼仪也好,职业化也罢,就是让他人和你打交道时感到舒服,尽可能让对方感觉是由他在掌控这次交流的主动权。在使用微信或其他工具过程中,你还碰到过哪些行为让你不舒服的? 欢迎留言,大家一起改善。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信中发“在吗?”的人,可以拉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