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大糯农耕道

                                                                            双休徒步龙胜深山老林,巧遇县教育局的老胡凌敏网友,聊起大糯别有味,录得一帖当奇文。

龙胜在广西,是个多民族的自治县,此文扯的是平等镇广南村板路。广南,是我国著名的大糯种植之乡。

广南有古老童谣说道:“奎苟占,占苟卓;奎芒腻,占腩诺”。意思是没有饭,吃蒸糯饭;没有肉,吃山鼠肉。您听懂了不?哈哈哈!

广南历来种的都是大糯谷,糯米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广南人,也创造了独有特色的大糯种植文化。 

    大糯种植,实可谓天人合一的自然杰作。几百年来,广南人特别关注草木荣枯、候鸟去了还复来的自然现象,适时安排农活。“爹地困……爹地困 ”,  每年阳春鸟一叫,耕作就开始了,山民们把大糯当作宠物儿,稻田要经过三犁三耙,田坎铲得光遛遛,田基铲过再扶新泥,扶田基是男子汉重技劳作有术的标准,有道是:“男人看田边,女人看布边”,扶田基,要求做到均匀平整美观,梯田随山就势,蜿蜒盘曲,层层叠叠,田坎铲光了,田基扶平了,田口荡水了,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座银山,一道道新扶的田基,就象千百条白龙在山上舞动,龙口吐银水。田面水映天光,倒影着蓝天白云,山里田野宛如童话世界,一声声清脆的木叶声,从山田之上传来,那是劳动后休憩的小伙子,吹着木叶,享受耕作的快乐。

    “布谷……布谷”,布谷鸟一叫,播种育秧到。虔诚的老农,口念吉语,将催好芽的谷种,撒在平如镜面的秧田里,谷种都伸出了长长的白芽,犹如调皮的小精灵,在秧田里倒立,翻滚,扎猛子,寻找各自的位置,拼命生长,不出一个月,秧田就变成绿油油的大毡子。

    “割老……割老”,割青鸟一叫,人们又上山割青草和树叶,沤在田里当堆肥,侗语叫 “多劳”。大糯是难养的娇儿,是挑食的顽童,用青肥料施肥,秋天才会结出长长的谷穗,谷粒才饱满,将来蒸的糯饭才又软又香。割下来的青草树叶,分许多堆,堆在田里,用稀泥盖住,让它在田里发酵,腐烂,变成肥料,是纯天然的有机肥。没有“多劳”种出来的糯谷,算不得好糯谷。

    侗话说“芒种多大牙转伦”,意思是芒种居中,两头延续的几天都是插秧的日子。节气“芒种”到了,广南每年第一个隆重而辛苦的“劳伦”(插秧节)来了,把重要耕作劳动当作盛大节日来过,是广南人的独创,那才是真正的劳动节!节日前,就把甜酒酿好,酸肉也刚好腌熟,打开坛子,香味四溢,酸猪肉酸鸭肉,在火炭上烧一烧,那香味全村都可以闻到,让人直流口水。在十多天的“劳伦”节日里,全村人早出晚归,干葫芦瓜做的饭钵里,放着蒸熟的糯饭和酸肉,兜饭到山上种田插秧。男人耙田,妇女扯秧,男人抛秧,男女插秧,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妇女拔秧梳秧,将秧苗梳理得干干净净,雪白的秧根,翠绿的秧叶,捆作一小把一小把,排成一行行,像一群小姑娘,正排队去赶集。男人们将一把把秧苗抛向空中,像一只只百灵鸟,均匀的落到田里。插下的秧苗,横竖都成行,人们把劳动当作艺术创作,每一个场景,都是精美画面,劳动本身就是艺术,就是美。

    大糯的生长期很长,薅田要薅三道,还要施追肥,有病虫害了,还要设法消除。过去没有农药,人们常常祈求神灵保护,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可以呼风唤雨,驱虫除灾,于是人们用禾杆草扎“龙把苟”来祈福消灾,“龙把苟”意思就是禾叶龙,最初只有龙头和龙尾,形状很小,逢天久旱或虫灾蔓延时,择吉日宰杀牲口,请师公祭龙王神求雨,祭天神除虫害,人们敲锣打鼓,拿着“龙把苟”游田垌,然后将“龙把苟”插在各自的田里,舞“龙把苟”果然灵验,不久天降甘霖,飞蛾则跑到草龙里去产卵,到了六月初六“龙晒鳞”这一天,将“龙把苟”烧掉,里面的虫卵也被烧去。

    农历八月,沉甸甸的稻穗长出来了,人们再次把田坎割得干干净净,这时,广南的第二个劳动节“劳探”(剪禾把节)来了,那真是大自然的黄金周啊,在金色阳光下,山上的树叶黄了,田里的稻谷黄了,坡上的黄豆黄了,园里的南瓜黄了。人们又酿好了甜酒,腌好了酸鱼酸鸭,又兜饭上山劳动,金色的天梯上,男女老少齐上阵,一起剪禾把。装束也很特别,特别是妇女,简直是最美的打扮,头上包侗锦毛巾,前面的围裙,用银链系着挂在脖子上,腰间横挎一个小竹篓,是装短谷穗用的,还有一个精致的蚂蚱篓,是装蚂蚱用的,腿上扎着侗布绑腿,这样在稻田里不会被禾杆扎伤。人们右手拿特制的剪禾小刀,一穗一穗的剪,一把一把的放在左手,然后撕开禾叶,满手把了,就暂时搁在一边,又剪一把,再扭绞两根长长的连杆稻穗,将两握禾把捆在一起起,就成了完整的的禾把了,禾把每把有十来斤重,一排一排晾在田基上。夕阳西下,人们将禾把用特制的长扁担穿起来成一挑,力大的男人可以挑十二到十八把,斜阳照耀下,大家一起挑禾把回家,一起走在石板路上,一起走过风雨桥,远远望去,宛如一条游动的金色长龙。“到霜降,苟梯梁”,意思是霜降季节来了,禾把满屋梁。人们将禾把晾在瓦梁下的长木杠上,又是一排排,一层层的,满楼的金黄。

    糯饭养育了广南人,人们常年吃手抓蒸糯饭,也称为“苟骚”(意思为暖饭),糯米还用来酿甜酒,腌酸肉,包粽子,做米花,打糍粑。糯谷杆草也是个宝,用来编草鞋,编绳子,烧碱水,捆粽子,捆秧苗,榨油时包油包等。糯饭养身,吃糯饭体有力,吃糯饭不易饿,吃糯饭不生病,吃糯饭美容颜。

    秋收冬藏,春节来临,人们还是没有忘记大糯的贡献,广南人感谢大糯带来的美好生活,珍惜糯谷的每一根草,他们用虔诚的心意,用精湛的技艺,用大糯禾杆扎出举世无双的金色草龙,广南草龙在全国绝无仅有,独特的材料,金黄的色泽,使广南草龙成为真正的“金龙”。舞草龙表演观赏性强,一两条金光灿灿的草龙,在舞龙人的操作下,时而巨龙练塘,时而古树盘根,时而雪花盖顶,时而巨龙缠腰,最后是巨龙回归大海,造型雄奇俊美,奔腾飞扬,霸气十足。草龙成了广南大糯耕作文化的艺术结晶,舞草龙也是广南农民一年辛勤劳动的完美结局。

舞草龙_副本.jpg (112.72 KB, 下载次数: 0)

[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广南大糯农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