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有一个同事,很有点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的感觉,经常跟我说其实现在很危险,我们每个人的家里最多储存了半个月的粮食,一旦发生粮食危机肯定玩完,但他是不怕的,他每年都会在乡下的家中囤积两房间自己土地里生产的粮食。每当这个时候,他总是满足地微笑着,充满优越感,似乎可以在末世的动荡中闲庭信步一般。
虽然他还是以日常的心理来评估末世人类的行为,但我从来也不反驳他的观点,因为他这种末世生存的调调很对我的胃口。
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我们变成了流水线上的螺丝钉,通过自己单一的劳动来获取生活物质,日复一日,大部分人已经失去了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能力。其实我们的内心对未来是没有安全感的,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热门的绝地求生节目走红呢?
当然贝尔·格利尔斯们的身处的环境还算是温柔的,毕竟是在地球上,有空气有水,还有后援团队在背后随时救援,他跟《火星救援》主人公马克沃特尼的遭遇的困难比起来,就像是在过家家。
阿瑞斯3号计划本来准备在火星展开31天的科考任务,但是在SOL(火星太阳日)6的时候,因为大风暴不得不撤退,混乱中,宇航员马克·沃特尼被大风刮起的通信天线击中身体,数据显示马克的生命特征已经消失,为了其他队员的安全,指挥官刘易斯只能带着其他队员离开火星,然而马克并没有死,或者说暂时还活着,进行简单疗伤后,他开始面对如何在火星自救这个艰难命题。
当然,故事的最后,在马克自己的努力和地球的积极营救下,“火星之王”马克终于成功回到了地球。
《火星救援》是一个很“硬”的科幻故事,我最感兴趣的是斜杠青年马克·沃特尼到底拥有怎样开挂的能力,才能在火星这样极端的环境中生存549天。
1.他这人性格很好,很乐观,非常具有幽默感。
宇航员都是多面手,身负多重技能,马克·沃特尼至少是植物学家和机械工程师,这是他自救的基础。但是,决定命运的首先是性格, 现实中,有多少身负专业技能的职业人士在人生的沉浮中一蹶不振,他们拥有的专业技能并没有帮助他们从人生的低谷中崛起,这是因为没有正确面对困难的态度,何况在火星这样极端的环境中,如果没有积极乐观的精神,恐怕是极易崩溃了。
即使是孤身一人,马克·沃特尼并没有消沉,除了积极采取措施自救,他每天都要记录语音日记,这是一种严格自律的行为。而且他也没有失去生活的乐趣,每天在队员遗留下的硬盘中寻找电子书、音乐、电影、电视剧等精神食粮来充实自己。这也是一种非常聪明地求生方式:只有让自己忙起来,才能不让自己胡思乱想。
2.他们全都很聪明,但他是点子最多,解决问题能力最强的那个。
现在我越来越担心在日复一日的耳提面命下,我将会变成只会执行上级命令的工作机器。失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更没有全盘的,统一的规划能力,每天在按部就班的上班中逐渐丧失创造能力。遗憾的是,我正在变成这样的人,这是我一直不放弃写作的原因之一。
马克·沃特尼是完美结合统筹和行动两种能力的男人,独自滞留火星的时候,他失去了与NASA的联系,得不到任何的指令和建议(当然后期与NASA建立联系后,他也没有完全遵从地球的指令),在短暂的慌乱后,他立刻制定了明确的自救方案,并且付诸施行。当然首先要解决的是获得足够的粮食,还好,这是他的强项。
3.我还真是个天杀的植物学家!瞧好了,植物学家要发威了!
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没有交换的条件,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就消失了,要想生存就得自己生产生活物资,大部分看过影片的人对这部影片的最大印象,就是小说封面非常噱头的介绍:落难宇航员火星求生,挥汗自建蔬菜大棚。 植物学家还是非常牛逼的,要在火星上种植作物,首先要改造贫瘠的火星土壤,使之变得有活性,其次是制造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这些在地球司空见惯的物质,在火星却都要想尽办法自己来制造。甚至是自己的屎尿都是宝贵的水和土壤活性物质的来源,所以即使将漫游车变的奇臭无比,也不能丢弃。
除了提供必要的热量,按照殖民的概念,只要能在新大陆种上作物就可以算是成功殖民,可以说在火星上成功种上马铃薯的马克·沃特尼是第一个殖民火星的地球人,当然他更喜欢人们叫他“火星之王”。
4.化学简直是乱到家了。
说到水,只靠收集自己的尿连饮用都不够,要想获得足够的灌溉用水,马克·沃特尼必须自己制造水,一份氢气加两份氧气燃烧生成一份水,这是初中化学就学过的知识,然而在火星大气中,氢气和氧气都是不存在的,他只能通过现有的二氧化碳和联氨来制造,然后再生产水,说的很轻松,然而这些都是很危险的事,生产氢气的联氨有剧毒,氢气不稳定,燃烧极易爆炸。马克在这个过程中遭遇了前期比较严重事故,最后通过不断试错,总算能让氢气稳定地燃烧,成功地给蔬菜大棚一个温暖湿润的环境。
5.就算问题比这严重又怎样,他是工程师!修理坏机器是他的本行。
大学的时候,我的小电风扇的开关坏了,我把他拆了,然后把电线重新进行连接,装好后插上电源,小电风扇呼呼转动起来,这让我信心爆棚,对自己的动手能力颇为自豪,不过以后家用电器大都采用集成电路,我就再也无用武之地了,前两天,家里的插座坏了,我在网上买了一个,把旧的插座拆了之后,居然装不来,最后没办法,只能让社区服务的电工上门安装。这真是非常让人沮丧的事情。
马克·沃特尼的动手能力真的很强,改装漫游车,使其适合长途行驶,改装栖息仓,让他成为合适的蔬菜大棚,修理好在火星滞留多年的“旅居者”号火星车,利用它和地球恢复了通讯,最后又成功改装了阿瑞斯4号的MAV(火星升空载具),离开了火星。
6.这实在让人心里发毛,特别是当你想到这些热量是完全来自辐射。
核能是人类掌握的最强大的能量,目前主要是核裂变,如果能掌握核聚变,那人类就拥有了无穷的能源了,但是核能也很危险,远的有切尔诺贝利,近有福岛核电站,没有专业技术的普通人对有辐射性的核物质是退避三舍的,然而为了给漫游车的长途旅游提供热量(太阳能电池每天收集的电量必须要用以动力)。马克·沃特尼毅然决定启用RTG(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RTG基本上就是一大箱子比原子弹还要危险的钚238,是一种仅靠放射性就能把鸡蛋烤熟的物质。这样的东西,如果不是没办法,谁都希望能敬而远之,连掩埋都必须在四公里之外的。
然而只要掌握方法,明白原理,再狂暴的怪物也能为我所用,钚放在一堆芯块中,每一个都被密封起来,只要外壳不破损辐射就不会泄露。
当然一旦完成任务,用不上RTG的时候,立刻就被送去四公里之外掩埋了。
7.坚持住,沃特尼,我们来了。
生物圈2号 是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是几乎完全密封的人造封闭生态系统。
生物圈2号在物质上闭环,通过工程手段禁止它与外界大气和地下土壤进行物质变换。在能量上 开环,允许太阳光通过玻璃结构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引入电能供技术系统操作运转。在信息上也同样开环,通过计算机系统、电话、摄像、电视与外界进行数据 信息交换,并通过电视可以与外界工作人员及亲属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还可放映电影和收看商业电视节目。电能及热控能源从外界通过气密装置输送进来,当进行能量转移时,不允许内外流体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换或混合。
在1991至1993年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生物圈2号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大气组成比例无法自行达到平衡;生物圈2号内的水泥建筑物影响到正常的碳循环;多数动植物无法正常生长或生殖,其灭绝的速度比预期的还要快。经广泛讨论,确认“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未达到原先设计者的预定目标。
马克沃特尼所处的火星环境与生物圈2号差不多,靠他个人的力量,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他所做的所有的事只是苟延残喘而已,就像他自己说的:火星在想尽办法杀死他。
事实上,他在火星唯一的庇护所栖息仓已经发生了多次事故,经过多次维修,已不堪重负。可以说,如果不离开火星,肯定就是死路。
感动我的是自从NASA知道马克沃特尼独自生存在火星时,NASA的全部工作重点就是营救马克沃特尼,他们取消了阿瑞斯4号的任务,把资源全部匹配到营救当中来,原本踏上归程的阿瑞斯3号的队员们在得知马克沃特尼还活着的时候,第一时间放弃即将回到地球的机会, 利用弹弓效应再次前往火星参与营救,当然,中国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NASA失去唯一的运输火箭的时候,提供了自己的火箭为马克沃特尼运输物资。
地球的众志成城是马克沃特尼最终获救的重要原因。正是这种不带任何利益的无条件的营救活动,使得马克沃特尼前期的自救活动显得有意义。
最后问题来了,如果把你遗弃在类似火星的封闭环境中,能活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