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玉柄麈尾|王衍

人们为什么将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王衍与东晋宰相谢安进行对比?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14.1 玉柄麈尾|王衍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魏晋谈玄之士,经常拿着拂尘,相习成俗,王公贵人多拿此物。

译文:

王夷甫容貌端庄、漂亮,善于谈玄,平常总拿着白玉柄拂尘,白玉的颜色和他的手一点也没有分别。

01 位高权重,因何被石勒活埋?

王衍字夷甫,他是琅邪郡临沂县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临沂北。

西晋末年重臣,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司徒王戎堂弟。

王衍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喜好老庄学说,颇有时名。

步入仕途后,他历任黄门侍郎、中领军、尚书令、尚书仆射等职。

光熙元年,王衍升任司空。次年,又任司徒。

王衍位高权重,却不思为国,为保全自己,还让弟弟王澄、族弟王敦分任荆州、青州刺史,遭时人鄙夷。

王弥进攻洛阳时,王衍率军抵抗。其后转任太尉兼尚书令,又兼领太傅军司。

永嘉五年,就是公元311年,东海王司马越去世,王衍奉其灵柩返回东海,途中为石勒所俘获。


14.1 玉柄麈尾|王衍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王衍在与石勒交谈时,仍推脱责任,并劝其称帝,石勒大怒,将其与西晋旧臣一同活埋,年五十六。

02 山涛一语成谶,宁馨儿被冠以清谈误国

《晋书》记载,王衍幼年时曾去拜访山涛,山涛为其风姿所折服,感叹了许久,发出了“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的感慨,这句话前褒后贬,认可了王衍的卓绝的风神,却未曾想一语成谶,被后世引为清谈误国的佐证。

这不需从王衍步入仕途开始说起,历任黄门侍郎、中领军、尚书令、尚书仆射等职,后升任司空和司徒,可谓位高权重,遗憾的是,他并不以国事为重,而是在万分凶险的天下大势和朝局中,将琅琊王氏左右逢源的家风发挥得淋漓尽致,极力保全自己,并为自己留足了后路,让弟弟王澄、族弟王敦分任荆州、青州刺史,自谓“狡兔三窟”,被天下人所耻笑。

西晋永嘉五年,东海王司马越去世,王衍奉司马越棺椁回东海,汉镇东大将军石勒从许昌出兵,于苦县宁平城,截杀晋国王公大臣,死难者十万,是为宁平之役。

王衍被俘后,极力推脱自身责任,并力劝石勒称帝,为石勒所杀,史载其身死之前谓人曰:“吾等若不祖尚虚浮,不至于此。”

古语云盖棺定论,王衍留下此等类似于临终遗言的自评,相当于是否定了自己崇尚虚无、专务清谈、不务国事的一生。


14.1 玉柄麈尾|王衍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如此,即便桓温的那句感慨直指清谈之风只是后人的猜测,那王衍的话,便可被后人视作清谈误国最为直接且有力的证据。

03 “名士风流”与“狡兔三窟”的混搭,造就不一样的“子贡”。

曹魏正始年间,何晏、王弼等人自称继承老庄,清谈玄学,这就是魏晋玄学的开始,后人称其为“正始玄学”。

王衍非常推重他们的看法,但裴頠认为这种看法不正确,并著文讽刺它。

而王衍还是像平常一样,而且认为裴頠很有才华,很推崇他。

王衍才华横溢,容貌俊雅,聪明敏锐有如神人,常把自己比作子贡,再加上他的声誉名气很大,为世人所倾慕。

他精通擅长玄理,专门谈论《老子》、《庄子》。无论朝廷高官,还是在野人士,都很仰慕他,称他为“一世龙门”。

王衍接连担任显要职务,很多年轻求仕的人,没有不仿效他的。凡被朝廷进用的官员,都认为他应该做士族的首领。

但他崇尚浮华放诞,又被许多人赞同,因此成为了世间风气。

王衍虽然担负宰相的重任,但却不认真考虑国家的治理,只想方设法保全自己。他考虑的只是在纷繁变乱的局势中,如何能够使自己及家族长久生存下去,因此他为自己精心营造了一个退路。青州和荆州都是当时的军事要地,物产也很丰饶。


14.1 玉柄麈尾|王衍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因此,王衍对东海王司马越说:

“中原现在已经大乱,应该依靠各地的负责大臣,因此应该选择文武兼备的人才出任地方长官。”

就让弟弟王澄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并对王澄、王敦说:“荆州有长江、汉水的坚固,青州有背靠大海的险要。你们两个镇守外地,而我留在京师,就可以称得上三窟了。”当时有见识的人都很鄙夷他。


阅读链接:

《一起来读世说新语》目录

你可能感兴趣的:(14.1 玉柄麈尾|王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