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不管你愿不愿意,春天就要来了。而皇上大人,要喊你回家簪花了!
1
在唐一代,皇上喊你立春簪花的形式见《景龙文馆记》唐中宗时的记录:“正月八日立春内出彩花赐近臣…所赐学士花,并令插在头上”。通俗点就是说,皇上在立春这天送花给你,但不是供你插瓶观赏,是要你插头上迎接春天的。
宋时这个习俗更盛行,上到皇帝这个一把手,下到民间市井众生,皆有立春簪花的习惯,花式多样,内容层出,谓之“春幡”,且不分性别,不分年龄。苏东坡老年有一次立春簪花,他的侄子就打趣他:“伯伯老人,犹簪花耶?”由此可见立春簪花之盛行(见图1)。
到明一代,此风渐弱,皇家只在立春鞭打春牛时,规定所有官员不仅需身着朱衣,还必须“簪花迎春”。
2、
那簪花的风气又起源于哪里?为什么男人头上会出现一朵花?这朵花又在男人们头上簪了多久?
据说簪花起源于重阳节的茱萸会,从插茱萸到演变成簪菊花,再演变成上流社会的簪花。欧阳询曾在《艺文类聚》里描述过南北朝时期关于梁国贵族簪花的情形:“九梁插花,步摇为古”。梁,朝观上装饰的横脊,亲王为九梁,官品越低梁数越少,能用九梁者至少是副国级领导了,由此可见那个时候簪花还是上流社会小圈子的一种风雅,毕竟肚子都填不饱的人是没有兴趣簪朵花来显摆自己的情趣的。
但遗憾的是,查遍资料也找不到簪花第一人这个始作俑者了。要不,真想隔着浩瀚的时空跟他喊个话:大哥,您一大男人簪朵鲜花在头上,到底咋想滴啊?是想和姑娘们比个美吗?
3、
隋朝时期簪花的风气还是在上流社会,见《隋史》卷十二隋太子出门打猎的记录:“玉冠枝,金花饰,犀簪导,紫罗褶”。
到了唐代,簪花逐渐在文人雅士间有所抬头,不过没有形成主流,出现的场合一是新科及第,赐宴时有游杏园折花以簪的习惯,所以唐人有句这样的诗形容杏花: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
二是宫廷赏赐示宠,最著名的记录便是唐明皇摘一朵红色木槿给宁王,击鼓后花还不坠的故事——天子赐花以示宠信,有没有觉得很熟悉?没错,小时候幼儿园老师也爱发小红花……
三是民间饮酒,这个记录就略多些,主要见诸唐一代各类大咖的诗,比如张泌:“咸阳沽酒宝钗空,笑指未央归去,插花走马落红,月明中”,记录的就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喝酒簪花归去,过一地落红的场景。
四是9月9日茱萸会,《辇下岁时记》:“九日,宫掖间争插菊花,民俗尤甚”,说的就是重阳节这天,满城尽簪黄菊花的盛况。
4、
到了五代,忍不住要呵呵一下,因为道士们也加入了簪花的队伍。见《旧五代史》:“(上清宫)时宫人皆衣道服,顶金莲花冠,衣画云霞,望之若神仙。”
即便如此,也远远未到风行的地步。真正盛行起来则是到了宋这一代,不知道是不是文艺男青年坐了天下第一把交椅的缘故,簪花居然开始盛行起来,盛行范围简直令人发指——除了皇上簪,大臣们簪,西门庆这样的土豪簪,就连一众梁山好汉,甚至以砍头为职业的刽子手也那么假假的簪上一朵。
尤其到了宋徽宗这个败家文艺男青年时,更喜欢簪花儿玩了。据资料记载,他不仅喜欢自个儿簪,喜欢赏臣子们簪,还写进制度勒令臣子们簪。比如,他明令:有宫花锦袄者,才能自由出入大内。所以,一朵小小的簪花,不只是宫禁内的“通行证”,甚至成为上层社会身份的标识、等级的象征——真是君要臣娘,臣不得不娘啊。
杨万里曾有首诗描写过宋一代满朝文武皆簪花的繁华: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见图2)。
另外宋仁宗时期有张簪花图,看后更是让人觉得那哪是簪花,分明簪了一个花园在头上。簪到这种程度,令多少观众已经开始怀疑人生?难道宋人们平常见面打招呼的方式是这个姿势的:嗨,今天你簪了吗(见图3)?
5、
到了明代,这个风气渐渐冷寂下来,只有大忽悠家杨慎还玩得津津有味,留下N多簪花图。
清代,男子簪花已经越来越少,只剩下进士新科赐花了。
到了近代。呃,画风清奇到(见图4)……两手一摊,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而如今,女子都不簪花了,更别说男子。如果真有那种异类,估计也在深井冰集中营生活得挺愉快的(见图5)。
6、
也幸好,立春再不簪花了,如不,对着这满头妖娆,发愁的何止春光——好不容易熬过严寒的冬天,才在这春天开出花,迎来最好的时光,却教簪花的男人折了去……
不管这花还簪不簪,春天却由此而始,一年流光送给我们的礼物也自今日一一上路。我们且春风里就地而坐,等着拆开蝴蝶结后的惊喜。
所以,年年此日谢春恩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