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是否“虚假繁荣”?
很多人好奇:“直播嚷嚷那么多年了,到底是不是一个骗局?”
我的答案是直播真的很有用,而且李佳琦没骗你,人家真的卖啥啥断货。
不过,他那句OMG是真的被综艺“妖魔化”了,
资本的过度追捧,让我们以为他的直播间里的女人全是“疯子”。
先表态:我相信,即使没有这波疫情,2020年直播也会井喷式发展。因为这种形式赋予了卖货“公开、快捷、方便、有效”的沟通,对消费者更有说服力。
比如直播间里的留言、评论与弹幕,都让销售行为更加透明化、公开化,主播能现场针对用户的疑问进行解答。同时,主播们为了个人品牌效应,也会拼了命的跟商家“砍价”,这也为没有“砍价技能”的年轻用户们省了不少心。
可以说,直播让品牌、主播与用户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清晰透明。过去电视销售说了那么多年的“厂家直销”终于成真,你怎么能说人家是“虚假繁荣”呢?
既然直播那么牛,是否万物皆可直播?
是,也不是!
不是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都希望做能“带货”的直播,但并非所有商品在直播里都能做的到“带货”。典型的如房产这类大宗商品,它很难用直播营造出“购物氛围”。
天猫双十一,我们囤衣服、囤零食、囤奶粉,但谁会趁优惠囤个房子首付?如同这些年的VR技术,总想革了房地产的命,线上新玩法层出不穷。可无论怎么玩,终归还是个锦上添花的小工具罢了。
买房,那是人们(尤其中国人)的头等大事。手机上看一看直播,主播随便吆喝两句房子就能网上成交,那房产门店也甭开了,经纪人就更没用了,《安家》电视剧也甭拍了,大家比比谁在主播身上砸的钱多就行了。
所以,带货直播的可实施性很大程度取决于“该商品在传统意识上的决策过程是否复杂,且日常生活中的购买是否高频”(比如对普通人一生购买房子都不会超过5次)。
正因如此,房产、汽车做带货直播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当然,咱也别拿全球顶级营销个例)但日常购买次数高,承担的风险小的产品,在直播带货上更能玩得开。
设想,即使再信任的人打电话给你说有个房子很便宜,但当质量、地理位置、物业等现实问题摆在你眼前时,你依然很难立刻下单。但如果她给你推荐的是化妆品、食品,甚至是科技产品,只要好朋友多说两句,你还是能产生“都给我打电话了,可能过了这个村就真没这个店了”的想法,火速下单。
所以,大宗商品几乎做不了带货直播。
不过,另一种直播却可以做……
因为从“营销就是有效信息抵达”的角度来说,直播形式对任何品牌都是有意义的。
这就牵扯到了第三个问题……
做直播究竟是“品”还是“效”?
很多老板认为直播要的是“效”,即“实现卖货效果”是直播的主要目的。其实不然,我认为“品”才是他们要的。
“又是做品牌!你们卖不了货,就骗我做品牌!”先别着急骂街,咱们还以李佳琦卖化妆品分析分析吧!
李佳琦直播间能天天断货靠的不是颜值,也不是OMG语录,而是他长期以来给粉丝提供最低价格最优质量的保障——“买李佳琦,就是买最划算!”。
最低价格是从哪来的?那是商家割肉割出来的!
所以,商家们贴着成本或者低于成本价卖货,就是为了“效”吗?
设想:如果一款口红平时卖100元,李佳琦一次直播间,亏本50元卖断货。如果以直播间的“效”为目的,那他下一次还想大卖,是不是还必须再去找李佳琦?(且必须还卖50元)这样的亏本生意老板干它图什么呢?
所以,聪明的老板并不会抱着“效”的目的投放李佳琦,他们与李佳琦合作是为了依靠李佳琦的背书,努力降低用户对品牌的尝鲜成本。试图建立新的用户关系,并且推动同品牌旗下不同产品的销售。
笔者最亲近的例子就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我老婆在李佳琦直播间第一次认识到了加拿大品牌的身体乳。在李佳琦讲解过程中,她上网查询了这款产品的价格与口碑,发现自己的偶像戚薇也在用。
这时,李佳琦在直播间给出比平时最低价还低20%的价格.于是,老婆立刻要求我必须在百万粉丝中抢到这款产品。
而在用完这瓶身体乳以后,虽然李佳琦可能不会再直播这个品牌,产品也恢复到了原价,但老婆却成了该品牌新的忠实用户。
看到了吗?商家做的哪是为了“效”,明明为了“品”啊!
等等!既然大家都是为了“品”在做事,那“万物皆可直播”的理论不也成立了吗?于是第四个问题就呼之欲出了……
直播除了卖货还能干吗?
笔者认为,直播不是特效药,而是一个桥梁。
它构建了品牌新的触达用户的方式,我们要善用这种方式去传递自己的品牌理念。
好吧,挺简单的事儿竟被我说的这么绕,举一个例子就明白了。
笔者有位朋友,他正在代理一款高端的私人手机品牌。因为价格昂贵,也属于典型的大宗、低频次消费的商品。过去主要通过线下,举办一些高端的私享会售卖手机,最近由于疫情,导致线下活动不能正常进行,严重影响了这代手机的生命周期。
针对此状况,我和他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论:“既然线下明确不能聚集人群,为何不考虑线上直播?”
好友:“考虑过,但高端手机并没有电商统一渠道,且客户名单都由销售个人管理,我们不信抖音和淘宝直播能卖出两三万元的手机……”
论:“等等!为什么要通过抖音和淘宝直播?还有,你们为什么一定要在上面卖货?”
这时候我才明白:原来多数人的潜意识里,直播就意味着抖音和淘宝,而直播唯一的目的就是卖货。
找到症结,我继续问他。
论:“你们过去销售手机的逻辑是什么?”
好友:“把主要客户约来,体验高端茶艺、音乐会,感受品质与服务,有氛围后请老师讲解手机理念,最后销售手机。”
论:“非常清晰,那这些过程除了最后一步成交,前面哪一步不能通过直播解决?”
论:“除了最终成交,所有的服务线上都能提供。另外,既然在打造私密氛围,建立高端圈层,为何偏偏要选择抖音、淘宝直播?”
好友:“原来如此!”
是的,直播只是一种形式,但是大多数的企业却把直播看作为一种手段,将直播简单的理解为“主播+卖货”。
根据描述,过去他们的成交逻辑基本可以理解为下面的方式。
但疫情出现以后,“邀约线下”这个关键环节缺失了,多米诺效应导致后续都无法完成。
这时,受环境舆论的影响,企业通常会误以为他们的问题只是出在了成交环节上,转而去比拼流量、价格,这就陷入了错误的竞争模式。
而最好的方式,是应该选择正确的发力点,用线上营销去弥补前面缺失的环节。一旦能够影响客户有购买的想法与需求,对于一款价格高昂且以服务为核心的高端手机来说,是上门服务还是预购都不算什么难题。
所以,企业千万不要把自己局限到如何“寻找具有流量的主播”与“如何把产品降低到超低价格”这两个错误的命题上,这样会让自身感到乏力且忽略了自己受众的本质需求。
在上面的案例里,他的用户实际上需要的是被品牌尊重与强烈的圈层氛围,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更让他们感到尊贵。即使这个空间里只有主持人和用户自己,仍然会在用户的脑海里产生“XX品牌那么多老师都在给我一个人服务呢”的感受。
品牌与企业要抓住消费者的痛点,用各种手段营造出消费者的感受,这远远比找流量靠谱的多!
说到底,还是建议品牌主“三思而后行”
过去微信、微博火了,企业们做公众号、玩微博,想着如何做自己的自媒体;后来抖音火了,大家又开始布局短视频,拼命要切中未来。
今天,品牌主们咬着牙又不得不考虑做直播。做营销真的有那么累吗?
我们还是做的多,钱投的多,但是想的少罢了。
决定直播之前,建议你先多看几场直播。
即使你是个钢铁直男,也应该打开薇娅、李佳琦的直播间,连续看上三天,相信你一定会对直播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另外,中小企业主当面临资金压力时,也可以深入去了解 “私域流量”的玩法。
我的一位伙伴,仅通过企业微信,就做出了一场效果非常不错的圈层直播,成功售卖课程的同时竟然还找到了赞助商。如果大家有兴趣,今后我可以详细介绍他的操作思路和方法。
相较于打磨产品,了解下营销其实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但太多品牌还没分清楚B站和快手的产品区别与人群定位,就奔着“流量”二字往里面钻,这样的营销浪费资源、浪费精力、浪费金钱。
建议所有品牌都能慎重思考三个问题,即:
1.在成交行为之前,我到底缺少什么?
2.采取的渠道究竟如何帮我弥补这些环节?
3.最适合这些环节的玩法具体应该怎么做?“三思而后行”你的营销将更加有效。
能想清楚这些,营销也就想通了。
本文来自公众号:科技营销论(ID:kjyxl),作者:科技营销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