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那么远,怎么回来?

 

走了那么远,怎么回来?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远方的意义是什么? 家的意义是什么?漂泊的意义又是什么?

有的人一生坚守在一个地方,从来没有想过出走远方。比如我的奶奶,她在小村庄里生活了九十多年,她去过的远方就是需要步行一个来小时的小镇,以及后来因为身体原因去过车程需要一个来小时的小城。更远的地方在她心里毫无概念,可能现在她会知道天津、内蒙古这些地名,那是因为那里散落着她的孙子们,可是说到底那也不过是一个不会生发更多意义的一些词。是的,在奶奶的心里,她没有远方的概念,她一生孜孜以求的是家的和美,儿孙满堂,各有出息。

相对于对远方无感的奶奶,我母亲对远方的领悟几乎算是进入到了哲学的意义层面。每次计划着要带她去哪里玩,抛过来的话永远是:有什么好看的,哪里不是人,不是房子?不是山不是水?其实曾经她也有过许多远方的念想。记得以前她说起想去杭州和北京。喜欢看越剧和电视剧的母亲,渴望一睹发生过那么多故事的杭州西湖的真容。而北京除了是首都外,还是父亲当年做业务员走南闯北时,最常提起的地方。后来,父亲病重,他想在生前带母亲去她想去的地方。于是,那个夏天,我和弟弟带着父母去杭州,既是带父亲看病,也是了他们的心愿。只是那个初夏的西湖,满目的苍翠和葱茏完全入不了满心凄苦的母亲的眼。杭州之后,父亲的病每况愈下,最终这人间还是挽留不住他。从那以后,母亲对所有的远方都失去了念想。十多年来,她活动的范围几乎就缩小到菜场和场院。早上,她出去一趟是去菜场,不过半个来小时;下午,出去一趟,坐在小区楼下的场院里,和一批老人一起聊天,几乎风雨无阻,两个来小时,母亲坐在其中,淡淡地笑着,看起来那样得平和自足,但又有股说不出的落寞。

由此引发出去,去远方旅行的意义之一其实就是一种情怀。就是有人说的那样,喜欢一座城,是因为那有一个人,或者那里关乎着一个人,你去走TA走过的路,去看TA看过的景。这里的TA可以是你爱的人,是仰慕的偶像。可以是现实中的奔赴,为了和爱的人牵手在陌生的街头,在熙攘的人群中看红尘滚滚;也可以是时空上的回响,如那些著名的路,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太白古道、秦岭古道等等,每一步踩下,都是踩在历史的旷远苍茫里。有个段子说,一个荒芜的山上,一座孤零零的茅草屋,很多人为什么蜂拥去看呢?答案在于那是杜甫草堂,大家去看的不是风景而是情怀。就如世界各地的好些人去俄罗斯会寻找波良纳庄园,穿过林地和灌木丛去拜谒一个方形的长满青草的土堆,因为那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朴素的墓。很多人知道布拉格这个城市,但很可能不知道它是捷克的首府,只知道那里有个卡夫卡,他一双忧郁的眼睛时常会穿越那古老的布拉格广场;也可能是因为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及后来改编的电影《布拉格之恋》。

基于情怀的远方,如果褪去了情怀的关照,那么山不过是普通的山,水不过是普通的水,那些古老的建筑归还于古老,人潮汹涌的街道涌起的是陌生和冷漠,一切毫无意义。

但是旅行还是日渐红火,如果时间和经济允许,绝大多数人都会想着迈出家门。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美景还是有的。想着第一次走出江南这片温润的大地,见识到西北戈壁的苍茫时,我的内心是实实在在的震撼,即使十几个小时的车程,车窗外的风景几乎是一成不变,永远是起伏的苍茫的单一的戈壁。这些对看惯了高楼大厦和小桥流水的人来说,就是莫大的风景。美食也会有的。舌尖上的中国,刻画尽了美食的诱惑和欲望,为了一张嘴,跑断两条腿也是值得的。

美景、美食、情怀,总得有其一,远方才有其意义。

如果远方失去了意义,家是否就是让人心安的归宿?

像我的奶奶,家就是她一生追求的地方,就是她出发同时也是抵达的地方,这其实很幸福。

但是有句话是这样的:有你的地方就是家。反过来,没有你的地方,都不是家。一个人走了,可能一座城就空了,那家也不过是让人惆怅的驿站。也可能是忽然意识到此一生,还有地方叫灵魂的故乡,就如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他的精神一直脱离了他的躯体到处漫游,到处寻找寄宿,最后,在那个遥远的土地上,终于进入了一个躯壳。一个人生长在一个地方一个家,未必就是生得其所,总觉得世界上有一处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于是,便会不断上路,不断寻找。这个路途就是漂泊之旅了。

    但,世人踏上漂泊之旅的人,少之又少!

如果你并没有踏上漂泊之途,那么走得再远,乘飞机很快就能回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了那么远,怎么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