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惩罚——假若个体在某一情境中,做某件事后,立即引起某些厌恶结果,个体在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境时,再做这种事的机率降低者为之惩罚。此项内涵与正增强相似,只是正增强是采用正增强物,强化下次行为的出现;惩罚则是采用负增强物,消弱下次行为的出现。

家庭方面:

1.应用在争吵方面,可对子女的不听话越轨行为给予脸色进行警告。

2.应用在为人处事,对于不是犯恶性重大事件的孩子可给予批评教育达到效果。

3.应用在休闲生活,对无良好习惯的孩子可给予警告用来约束其行为。

4.应用在手足吵架,若子女出现偏差行为,且给予脸色,警告无效时可适当的表达自己的怒意进行叱责。

5.应用在家事处理,对孩子下达指令不如与孩子合作。

6.应用在乱跑方面,对于孩子接触的危险情境,不能一味的劝解,该体罚时就体罚。

学校方面:

1.应用在上课秩序,不因小而忽视,当不良行为出现时,适当给予脸色进行警告。

2.应用在环境维护,在批评时,批评的是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个人。

3.应用在自修课上,处罚前先警告。

4.应用在专心听讲,惩罚叱责的同时应进一步指出正确或良好的行为。

5.应用在同学相处,当学生情绪冲动或性情懒惰时可提供活动较大的户外活动或增加额外工作,使其收到良好效果。

6.应用在行为治疗,对不良行为适当惩罚。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