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一下大火《生僻字》吧

吐槽一下大火《生僻字》吧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吐槽一下很火的那首《生僻字》。

这么说有点不太妙,因为这歌最近太火了,很怕被骂个狗血淋头。

但是!我!真的!忍不住了!

流行可以随性而为,但是挂上了传统文化的标签,那就得严谨起来。

其实这首歌没火的时候,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我就觉得它是在哗众取宠。

我当然不否认我们中国的汉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可能学习一辈子都无法完全参悟。

但是!

副歌部分强行押韵,就好像是随便在字典上面找了几个尾音一样的词,配合百度的修缮,然后组成了一段歌词。

我特别想问这歌词的意义在哪儿?!

是想宣扬咱们汉字多么伟大?还是想宣传我们中华文化多么高深?还是呼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都去学习生僻的汉字?

如果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那么我就想不通了。

第一,仅凭几个不太常用的词语,就代表着歌词的高深莫测?

那我们还需要林夕、方文山这样的有深度的作词人干啥?随便翻翻字典,搜罗几个难写难认的字,东拼西凑一下不就得了?

甚至,换一个角度,我上牛津英语词典翻找一个难念的英语单词,是不是同样也能证明不列颠文化的高深莫测?

第二,唱歌的时候,本来就会因为曲调的原因,把一些歌词的读音唱错。

如果这首歌的初衷是让人们在这首歌里面学习这些字,那又有几个人可以真的记下正确的读音?

一些简单的词固然能错音,更别说是生僻字了。

滂pāng沱唱错,成páng沱。沆hàng瀣唱错,成沆háng瀣。

听者无意识的就记下了这些错误的读法,又如何能学到知识?

第三,即使是翻唱的人,听的人,愿意去看正确的读音,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本就是东拼西凑的歌词,组合在一起毫无意义可言,前言不搭后语,更加大了学习的难度。

第四,歌火了以后,有些人借机蹭它的热度,又为了歌曲好翻唱,于是作出了新版“青铜版”。

连选择的代替字,读音都有很多不一样,又误导了多少听者、看官。

好多人,会唱一小段副歌,或是对的上口型,就骄傲的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达到了一个高度。

《生僻字》,辞藻华丽,风格浮夸,但是副歌部分的歌词却毫无意义。

真的要科普,要引导,还不如去贴合主歌部分的那一句“我们中国的汉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选一些生活中能用到的,较为生僻的词,拿出来解释解释,将词义放入歌曲中,才能真正体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吐槽一下大火《生僻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