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边的“机核”关注我们,这里不止是游戏
科技飞速进步,社会也在快速发展,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新鲜事物的诞生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变得理所应当,就在我们享受着这些新玩意带来的便利与快捷,一些曾被我们视为“珍宝”的老物件渐渐隐去,直到再也没有人提起它们。
而“公用电话”,就是其中之一。
神奇的《幼儿园》杂志
前几天,我如同往常一样在社交网络上浏览着各方发布的新消息,突然间,一张图片在花花绿绿的页面当中成功吸引到了我的注意力。
《幼儿园》杂志附赠公用电话玩具
亲自去过日本、或者对日本影视剧很感兴趣的朋友肯定对这玩意不陌生,这是一台绿色公用电话,行走在日本的大街小巷,时不时地就会见到它孤独的身影,而在许多影视剧和动画作品中,重要桥段里也总会有它伴随在男女主人公的身边。
图片中展示的这台并非是真正可以拨打的公用电话,而是日本儿童杂志《幼儿园(幼稚園)》将在下一期中赠送的模型玩具。
《幼儿园》杂志以随刊附赠的各种精妙玩具而闻名,从扭蛋机到打地鼠游戏机再到公用电话,虽说只是附赠品,但它们的精细程度着实不低。就拿上图中的这台绿色公用电话玩具来说,它的外形模仿程度非常高,小朋友还能将附赠的假硬币从投币口中投入,并从下方的找零口中取出。更有意思的是附赠的假电话卡,当小朋友将电话听筒挂回到机器上,机器就会自动将电话卡吐出,很好地还原了真实公用电话的使用方式。
《幼儿园》杂志附赠冰淇淋自动贩卖机
其实关于这本杂志的赠品,我还有许多事情想要与你分享,但这并不是本篇文章的重点。我们不妨借着这个玩具,先简单说一说日本公用电话的历史,毕竟我们经常会在屏幕中见到的,除了英国的红色电话亭以外,就是这个绿色的小玩意了。
公用电话的诞生
即使相隔千里,只要通过一台机器就能实现语音的传递,这对于过去的普通老百姓们来说仿佛是天方夜谭,但富有智慧的科学家们却将故事变成了现实。关于电话诞生的故事,我相信各位朋友早就熟记于心了,通常我们将亚历山大·贝尔看作是电话的发明者,但是在 19 世纪 6、70 年代并非只有他在研究这种新奇的科技。电话之所以能够诞生在这个世界上,离不开众多科学家们的研究、探索与付出。
1876 年,亚历山大·贝尔获得了电话的专利,很快他便着手于电话的测试,而就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他成功测试并展示了电话的单方通话、远距离单方通话以及双方通话,每一次测试都让前来观看试验的人们感到震撼。
亚历山大·贝尔于 1877 年成立了贝尔电话公司,主要负责生产与改进电话,伴随着公司产品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尝到了这项科技的甜头,电话彻底改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没过多久,电话就走向了世界,许多国家都在本国成立了电话局,各国人民也终于有机会拿起听筒,与远在异地的亲人和朋友说上几句话,仿佛他/她就在自己的身边。
由于当时的科技还不够成熟,电话制造与电话线路架设的成本非常之高,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自己家中安装电话,感受这种新奇的科技。为了扩大电话的使用人数,许多电话局在楼内开设了有偿通话的服务,想要拨打电话的人需要来到电话局内并交付一笔金额,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使用电话局内的公用电话。作为亚洲国家之一的日本也搭上了电话时代的早班车,1890 年东京与横滨分别建立了两个电话局,同时在电话局内开展有偿通话服务。
以当时的日本来说,如果老百姓想要拨打一次 5 分钟的市内通话,需要花费 15钱,按那个时期的物价算,这一通电话可以折算成 3 碗咖喱饭。如果你看过我们之前制作的《大正美食》节目,就会知道咖喱饭在当时可也算得上是上流社会的食物。
日本当时的有偿通话服务采用的是非常新潮的投币式收费方式,老百姓可以投入“5钱”或者“10钱”的硬币来支付通话的金额。这事说起来非常酷,但其实那时的“投币式”与我们今天所了解的“投币式”完全不同。时至今日,高科技水平下的“投币式”可以依靠机器自己识别投入的硬币并完成后续操作,实现无人管理的状态,但这种技术在 19 世纪末的日本简直就是幻想。
那么当时的“投币式”究竟是什么工作原理呢?其实很简单。用户分别投入“5钱”硬币与“10钱”硬币,机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当电话接线员听到这些声音,就能确定这名用户投入了多少钱,从而来限制用户的通话时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投币式”似乎比我们现在所了解的要更酷一些。
到了 1900 年,电话技术又有了不小的进步,日本电话局保留着楼内有偿通话服务的同时,在东京的新桥站与上野站架设了两台公用电话,并且在东京京桥架设了日本的第一个户外公用电话亭,不过在当时所使用的名字并不是“公用电话”,而是“自动电话”。直到 1925 年,官方才将“自动电话”这个名字改为“公众电话”,而“公众电话”也更贴近咱们所说的“公用电话”。
红电话、蓝电话、粉电话
根据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共设有 5200 多台公用电话,而在战争之后仅有 600 多台可供民众使用。受到战争的影响,原本已经降为“5钱一次”的通话价格也瞬间飙升至“50钱一次”,再加上民众手中持有的硬币的数量大幅度减少,曾经火热的公用电话也变得无人问津,人们又回到了那个无法进行实时沟通的年代,而这次或许让人们感到更加绝望。
当日本进入战后重建阶段,为了扭转局势,让人们能够再次使用电话与他人进行沟通,日本电信电话公社于 1952 年开始尝试与香烟店、小卖铺等商铺建立合作,在店内架设可供民众使用的公用电话,并取名为“委托式公用电话”。
公用电话的数量再次回升,通话价格也渐渐地降低,加之香烟店与小卖铺往往都开设在居住区附近,公用电话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为了吸引客流,不少店铺老板都选择在店内架设公用电话,还会专门竖立一块“电话、电报”的广告牌。
或许就是从这时开始,日本根据公用电话的属性与架设位置不同,给每类电话都明确了一种不同的颜色。早期的“委托式公用电话”统一采用黑色,但相比起其他颜色来说,黑色实在太不起眼,为了能让人们在“千里之外”就看到这台电话,没过多久官方就将黑色改为了红色,而“红电话(赤電話)”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不过比起“红电话”,当时的民众更喜欢用“红达摩”来称呼它。
随着日本开始大量制造 10日元 的硬币,民众回归硬币付费生活,而支持投币的新型号“委托式公用电话”也逐步取代了原本的型号。
“委托式公用电话”的出现让人们开始对电话交流产生了依赖,毕竟很多事不需要人们写信或者登门拜访,一通电话全能搞定。然而这类公用电话有个无法避免的缺点,由于电话由店铺的老板负责维护和看管,当店铺打烊后,电话就会被收回到店铺里,这时不管你有什么急事都没法再使用这台电话。
这个问题被日本电信电话公社看在眼里,于是开始在街头架设装有公用电话的电话亭,方便人们随时拨打电话。为了与在店铺中架设的“委托式公用电话”做出差异,这类电话采用了蓝色的外观,“蓝电话(青電話)”就此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常用品。
有趣的是早期的“蓝电话”采用了“先通话,后投币”的收费方式,使用者可以拿起听筒直接拨打号码,并在与对方接通后的 10 秒钟内投入硬币,完成付费。或许是官方自认为这种收费方式有不合理之处,又或者是有不少人一通电话只说 10 秒钟,10秒过后直接挂上电话走人,日本电信电话公社很快便推出了“先投币,后通话”的“蓝电话”,而这种收费方式则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当“蓝电话”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后,拨打电话与远在各地的人进行交流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就连拨打长途电话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复杂,但也正式因为如此,“蓝电话”也渐渐露出了自己的弊端。由于这类电话只能识别 10日元 的硬币,当使用者想要拨打一通长途电话,并且需要长时间与对方沟通,他/她就必须准备大量的 10日元 硬币,一个一个投入电话的投币孔。
这种方式着实让人感到有些繁琐,于是日本电信电话公社又推出了能够识别 100日元 硬币的公用电话,这次他们采用了黄色作为这类电话的代表颜色,而“黄电话”也是第一批采用“按钮式按键”的公用电话。
架设在店铺中的“红电话”、摆放在街头的“蓝电话”、可以投入 100日元 的“黄电话”,在日本电信电话公社看来,这三类公用电话已然能够满足当时的人们对于通话的需求。但谁能想到,这些电话并不够,人们仍然觉得有时候难以找到一台可以使用的电话。
如同前几次一样,日本电信电话公社带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又与大型商场、餐厅、咖啡厅等场所展开合作,在这些公共设施中架设了公用电话。我想你已经猜到了,他们肯定又选了一种新颜色来代表这类电话。没错,粉色是这类电话的代表色,“粉电话”也就此进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
从 19 世纪末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日本的公用电话一直在不断地变化,而看着这些形形色色的电话出现在街头、小卖铺以及商场中,人们也能亲身感受到科技的进步。可以存储使用次数的电话卡、可以显示文字信息的显示屏、可以给手机发短信的电话亭......如果你想把社会的进步具象化,想知道社会究竟有了何种进步,不妨看看这一代又一代的公用电话。
公用电话的衰落?
在手机还未达到如此之高的普及程度前,想要与他人取得联系,除了使用家里的固定电话,满大街的公用电话也是个很好的选择。还记得在我上学期间,每当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我都会在刚放学的时候用学校马路对面的公用电话拨通父母办公室号码,将成绩告知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当我在几个小时后进入家门,他们的愤怒已经消减了不少。
但是请让我问你一个问题:还记得你上一次使用公用电话是在什么时候么?
我尝试询问自己,但确实无法找到答案,似乎是在昨天,又好像是在非常遥远的过去。当越来越多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移动电话,公用电话似乎已经失去原本的价值。不用特意准备硬币、不用频繁购买电话卡、不用走到固定的地点拨打和接通电话,只要手拿这个巴掌大小的电子设备,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其他人进行沟通。
时至今日,我们拨打电话的次数越来越少,因为各式各样的手机应用能够让我们更加方便和快速地与对方取得联系,有些时候,我们甚至会对电话铃声感到恐惧,渴望对方选用其他方式与我们交流。
但是公用电话真的一无是处了么?
根据数据统计,日本的公用电话数量曾在 1990 年达到顶峰,全国共有将近 84 万台可供使用的公用电话,而从 1990 年到 2018 年,公用电话的数量逐年递减,最后减少到了 15 万台。在手机普及率如此之高的今天,为什么日本还会保留如此之多的公用电话?答案其实很简单:当灾害发生时,公用电话就是救命的稻草。
日本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台风、地震、海啸......当这些灾害袭击民众,打乱了原本平和宁静的生活时,移动电话有很大概率会失去求救的功效,但公用电话仍能为人们伸出援助之手。平常用不上,危急时刻却能救人一命,这也是公用电话不会被现在的移动电话完全代替的主要原因之一。
日本看重公用电话在特殊时期所发挥的作用,每当灾害发生,受灾地区的公用电话就会进入免费模式,不管使用者的身上是否有硬币,都可以直接联络他人,而这一通电话或许就能帮他们逃出险境。
其实不光是日本,中国的许多城市也仍然保留着不少可以使用的公用电话,这些电话能在人们处于危机之时发挥作用。与其他国家一样,国内的公用电话可以免费拨打“110”、“119”等求助号码,稍微夸张一点说,这或许是冰冷世界中的一丝温暖。
再见吧,但不是今天
曾经何时,公用电话是新潮的代名词,投入几枚硬币,或是插入一张薄薄的电话卡,输入正确的号码,不管两个人相距多远,立刻就能从听筒中听到对方的声音。
曾几何时,许多人会把打电话看作是充满了仪式感的事,毕竟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一通电话可能就要花费掉一两天的生活费;曾几何时,想要拨通对方的电话,需要先跟电话接线员反复沟通,到最后,与接线员说的话比与谁说的都多。
也许我们很难再见到街头的公用电话,也许我们也不会再有机会拨打公用电话,但对于公用电话的记忆会一直留在心中。生活每天都在变化,有些东西来了,有些东西走了,当它们走了,我们至少能记住它们来过。
最后给各位朋友留个小问题,下图中展示的是全世界仅有 4 台的特殊公用电话,你能猜出这台公用电话到底该怎么使用么?
精彩内容
(请点击图片查看)
您要是喜欢,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