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金锁记》后感

我对张爱玲的感情是矛盾的,当初买下她的全套书的时候也是矛盾的。

这种矛盾倒不是值不值得的价值问题,而是对于她的文章的既害怕又悲伤,既喜欢又不敢深究的矛盾态度。

也许是我还年轻,也许是我生的时代还算光明,也许是我的内心并没有那么多的悲和欢喜,经历的情感尚还单纯。

对于她,谈不上了解,了解她更多的在于她的作品,譬如《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创世纪》等,每一篇短篇背后,总叫我忍不住多想,去想她这个人,去想她写下这些文字时的表情,还有想象她看到读者的感慨和神伤是一种怎样的表情,但我终究还是不能真切的感觉到她。

她,于我而言,既那么遥远,又那么亲近,既神秘,也熟悉。

我在很久以前就曾听过她,听过的她的作品,但真正去切身体会,去看,去评价,我又忍不住迟疑了。

我知道,我写的,也尽是一些我所看到的表象。

我读书的时候,老师曾讲过怎样去解读一篇作品,比如作者当时的处境背景,写这篇文章时的环境(大环境,时代背景之类),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某些思想……我不想这样去写,我也不愿意拿着一篇长篇或短篇,以一个现代人的思想去回顾,去揣摩作者的“小心思”。

我写的,仅以代表个人观点,角度随意,立场随意,只探究我所看到的,想到的,而且每一篇文章我只愿意读一遍,然后写下读后的“体验”。

以上,仅以代表我的立场。

《金锁记》是我昨天看完的,篇幅挺长的,我甚至一度看到开头就不想看下去了,开篇交代的“背景”让我一度觉得,这不过是一篇不怎么样的作品,但我看完后就推翻了这样的想法,先入为主的想法确实不适合去欣赏任何事物,我检讨。

看完《金锁记》,我想了很久很久,想怎么去描述它,以什么角度,以什么样的立场,我迷茫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我所看到的《金锁记》,那些杯觥交错,那些繁华与落寞,那些悲凉和悲痛,这些都太叫人明白透彻却又说不清说不上来的感觉。

我纠结了,我不知道该如何去描述他们,那些故事里的人,那些角色,每一个都像是活生生的存在着,在脑海里叫嚣着各自的想法,我想和他们对话,可他们自说自话,我完全插不上嘴,我沉默了,我看着他们,久久的,想到了这些:

故事角色主要有:曹七巧(姜家媳妇)、季泽(姜家人)、长白(七巧儿子)、长安(七巧女儿)、芝寿(儿子媳妇)、世舫(女儿相亲对象)……各种丫环配角暂且不说。

故事像极了一面历史的镜子,从中不难发现现实生活中某些阶级(以七巧为代表的女人、母亲、母权、商人)的影子。当然,也有以长安(七巧女儿)为代表的女性,叛逆,青春,恋爱,还有以长白与芝寿为代表的宝贝儿子,婆媳之间的关系,以及来自于母性的复杂而扭曲的不健康的爱。

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落寞贵族)过了三十年。

在财欲和情欲的压迫下,在姜家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的影响下,在灵魂和肉体的压抑和放纵中,最终她的性格变得扭曲。

破坏了长白的婚姻,致使儿媳妇被折磨致死(灵魂深处的打击,流言蜚语,暗语中伤,以及鸦片)。女儿的爱情同样被拆散(诱惑她吸“烟”,在年龄到了,爱情来了,都以流言叫她不能爱,不能婚姻,不能挣脱这个家)。

这是一个悲剧,又像是一场闹剧,更像是一面时代的镜子,镜子里照射出魔鬼,照射出人性的险恶、恶毒,即使偶尔光芒(爱情、温暖)照过,也唯恐避之不及。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七巧是,长白、长安,芝寿、季泽、世舫以及里面的所涉及的每一个人都如此。这就像是一个罗生门,每一个人都戴着面具,在情爱,在利益,在压迫和破坏里,各自存活,各自慌凉。

他们是可悲的,是可恨的,亦是可怜的。

作为残疾人的妻子(七巧),得不到完整的爱,得不到心爱之人的爱,在梦寐以求的爱来临之时,她又用人心的恶毒去试探、去阴谋、去破坏。最终,季泽离她而去,她恨,她悔、她痛、她累,却死死的抓着过往不放,她要报复这个社会,报复那些过往伤害过她的人,但她终究是一个女人,能力是有限的,能控制什么呢?只有自己的儿女,只有那些无辜的丫鬟,还有那些不会说话的东西,嗯,这就是“锁”住她的“金锁”,最终作茧自缚。

故事里透露出太多的信息,人心,人性,利益,锁链,故事里的交集将人性的自私,人的刻薄,人心的恶毒演绎得淋漓尽致。即使偶尔透露出来的些许暖都是带着目的的冷淡。

一切都像是一把锁,锁住了一个时代,锁住了一个家,锁住了幸福,也彻底葬送了幸福,直至生命结束,但更多的生命依旧饱受摧残。无力抵抗的旧社会,无力抵抗的女权主义,无力抵抗的扭曲的母爱……好像一切都得了一场传染病,感染着每一个人,每一个靠近的人都为之受伤。而这些都仅仅是源于七巧一个人吗?不,不是的,她也是受害者,只是她将这伤害继续延续下去,继而伤害了更多的人。

她是可怜的,可恨的,亦是可笑的,一个扭曲的疯子。

自私自利,自以为是的“女主人”(七巧),因为自卑而可以保持倔傲的丑陋形态,每一幕都叫人暗自咬牙,却也知道这就是她的本性,这才是她的坏,而且这坏是不会变的。

子女(长白、长安)亦是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于是成了傀儡。可偏偏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他们还尚存的年轻气息,还尚存的新时代的生机,于是他们不听话,他们跳脱着想要离开,想挣脱出来,想去爱,想要温暖。

可还没彻底跳出来,她又干涉了。一旦幸福了,她(七巧)嫉妒了,恼恨了,恨透了这一切美好。她又搬弄是非想要毁了他们的幸福。

这样的母亲究竟是怎样一个恶毒的人?她的良知和爱究竟给了谁呢?

她原本不是这样的,那是什么原因走到了这一步,是因为钱吗?是那点可怜的利益吗?还是挑剔永不满足永远怀疑的恶毒而险恶的心呢?

什么都想控制,想拼命抓住一切,只是抓住了什么呢?可她什么也抓住不了。

人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存在,禁锢了和死了有什么区别?最终都死了,寿芝死了,娟姑娘死了,最终七巧也死了,都死了,禁锢的一切,一切的禁锢是否就这样结束了?

不,远远没有。

那些流言蜚语没死,“旧社会”也还没有彻底灭亡,“鸦片”也还继续祸害着为之沉沦的人。

她(七巧)控制得了什么呢?什么也控制不了,自己爱的(季泽)控制不了,爱自己的(子女的爱)也控制不了,想爱的(完整的爱,发自内心的喜欢)控制不了,不想爱的(社会、那些自己饱受摧残的一切祸首)也控制不了,什么也控制不了。

控制欲背后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小女人,只是做出来的事着实让人觉得可悲,这大概就是某个“阶级”的自以为是吧。

缺爱,不会爱,不懂爱,可悲,又可恨,但这都终将过去了,一切都结束了,新时代到来了,一切会慢慢变好的。

就像故事末尾说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是的,过往的那些完不了,也没完。

那是一生的命题,那是一辈子的“革命”。

爱情、友情、亲情,家庭、争论、流言蜚语,和时代的潮流、进步、发展……这些都还没完,也完不了。

——读《金锁记》有感



书上狐狸

2017年12月《爱有所爱》节选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爱玲‖《金锁记》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