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shu.com/p/9e6841a895b4
注意:
注意:
- Class loader有多种,可以说三个,也可以说是四个(第四个为自己定义的>加载器,继承 ClassLoader),系统自带的三个分别为:
- 启动类加载器(Bootstrap) ,C++所写
- 扩展类加载器(Extension) ,Java所写
- 应用程序类加载器(AppClassLoader)。
我们自己new的时候创建的是应用程序类加载器(AppClassLoader)。
import com.gmail.fxding2019.T;
public class Test{
//Test:查看类加载器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bject object = new Object();
//查看是那个“ClassLoader”(快递员把Object加载进来的)
System.out.println(object.getClass().getClassLoader());
//查看Object的加载器的上一层
// error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NullPointerException(已经是祖先了)
//System.out.println(object.getClass().getClassLoader().getParent());
System.out.println();
Test t = new Test();
System.out.println(t.getClass().getClassLoader().getParent().getParent());
System.out.println(t.getClass().getClassLoader().getParent());
System.out.println(t.getClass().getClassLoader());
}
}
/*
*output:
* null
*
* null
* sun.misc.Launcher$ExtClassLoader@4554617c
* sun.misc.Launcher$AppClassLoader@18b4aac2
* */
注意:
- 如果是JDK自带的类(Object、String、ArrayList等),其使用的加载器是Bootstrap加载器;如果自己写的类,使用的是AppClassLoader加载器;Extension加载器是负责将把java更新的程序包的类加载进行
- 输出中,sun.misc.Launcher是JVM相关调用的入口程序
- Java加载器个数为3+1。前三个是系统自带的,用户可以定制类的加载方式,通过继承Java. lang. ClassLoader
注意:
- 双亲委派机制:“我爸是李刚,有事找我爹”。
例如:需要用一个A.java这个类,首先去顶部Bootstrap根加载器去找,找得到你就用,找不到再下降一层,去Extension加载器去找,找得到就用,找不到再将一层,去AppClassLoader加载器去找,找得到就用,找不到就会报"CLASS NOT FOUND EXCEPTION"。
//测试加载器的加载顺序
package java.lang;
public class String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
* output:
* 错误: 在类 java.lang.String 中找不到 main 方法
* */
上面代码是为了测试加载器的顺序:首先加载的是Bootstrap加载器,由于JVM中有java.lang.String这个类,所以会首先加载这个类,而不是自己写的类,而这个类中并无main方法,所以会报“在类 java.lang.String 中找不到 main 方法”。
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如果有两个相同的类,那么java到底会用哪一个?如果使用用户自己定义的java.lang.String,那么别使用这个类的程序会去全部出错,所以,为了保证用户写的源代码不污染java出场自带的源代码,而提供了一种“双亲委派”机制,保证“沙箱安全”。即先找到先使用。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start() {
/**
* This method is not invoked for the main method thread or "system"
* group threads created/set up by the VM. Any new functionality added
* to this method in the future may have to also be added to the VM.
*
* A zero status value corresponds to state "NEW".
*/
if (threadStatus != 0)
throw new 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
/* Notify the group that this thread is about to be started
* so that it can be added to the group's list of threads
* and the group's unstarted count can be decremented. */
group.add(this);
boolean started = false;
try {
start0();
started = true;
} finally {
try {
if (!started) {
group.threadStartFailed(this);
}
} catch (Throwable ignore) {
/* do nothing. If start0 threw a Throwable then
it will be passed up the call stack */
}
}
}
private native void start0();
Thread类中竟然有一个只有声明没有实现的方法,并使用native
关键字。用native表示,也此方法是系统级(底层操作系统或第三方C语言)的,而不是语言级的,java并不能对其进行操作。native方法装载在native method stack中。
- 注意:native方法不归java管,所以计数器是空的
上面图中是亮色的地方有两个特点:
- 所有线程共享(灰色是线程私有)
- 亮色地方存在垃圾回收
注意:
- 方法区:绝对不是放方法的地方,他是存储的每一个类的结构信息(比如static)
- 永久代和元空间的解释:
方法区是一种规范,类似于接口定义的规范: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把这种比喻用到方法区则有:
- java 7中:
方法区 f = new 永久代();
- java 8中:
方法去 f = new 元空间();
注意:
- 栈管运行,堆管存储
- 栈是线程私有,不存在垃圾回收
- 栈帧的概念:java中的方法被扔进虚拟机的栈空间之后就成为“栈帧”,比如main方法,是程序的入口,被压栈之后就成为栈帧。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
m();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111");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StackOverflowError
m();
System.out.println("222");
}
}
/*
*output:
* 111
*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StackOverflowError
* */
注意:
注意:
注意:
- Java 7之前和图上一模一样,Java 8把永久区换成了元空间
- 堆逻辑上由”新生+养老+元空间“三个部分组成,物理上由”新生+养老“两个部分组成
- 当执行
new Person();
时,其实是new在新生区的伊甸园区,然后往下走,走到养老区,但是并未到元空间。
注意:
- GC发生在伊甸园区,当对象快占满新生代时,就会发生YGC(Young GC,轻量级GC)操作,伊甸园区基本全部清空
- 幸存者0区(S0),别名“from区”。伊甸园区没有被YGC清空的对象将移至幸存者0区,幸存者1区别名“to 区”
- 每次进行YGC操作,幸存的对象就会从伊甸园区移到幸存者0区,如果幸存者0区满了,就会继续往下移,如果经历数次YGC操作对象还没有消亡,最终会来到养老区
- 如果到最后,养老区也满了,那么就对养老区进行FGC(Full GC,重GC),对养老区进行清洗
- 如果进行了多次FGC之后,还是无法腾出养老区的空间,就会报OOM(out of Memory)异常
- from区和to区位置和名分不是固定的,每次GC过后都会交换,GC交换后,谁空谁是to区
注意:
- 整个堆分为新生区和养老区,新生区占整个堆的1/3,养老区占2/3。新生区又分为3份:伊甸园区:幸存者0区(from区):幸存者1区(to区) = 8:1:1
- 每次从伊甸园区经过GC幸存的对象,年龄会+1
注意:
- 临时对象就是说明,其在伊甸园区生,也在伊甸园区死。
- 堆逻辑上由”新生+养老+元空间“三个部分组成,物理上由”新生+养老“两个部分组成,元空间也叫方法区
- 永久代(方法区)几乎没有垃圾回收,里面存放的都是加载的rt.jar等,让你随时可用
注意
- 上面的图展示的是物理上的堆,分为两块,新生区和养老区。
- 堆的参数主要有两个:
-Xms
,Xmx
:
-Xms
堆的初始化的大小Xmx
堆的最大化- Young Gen(新生代)有一个参数
-Xmn
,这个参数可以调新生区和养老区的比例。但是,这个参数一般不调。- 永久代也有两个参数:
-XX:PermSize
,-XX:MaxPermSize
,可以分别调永久带的初始值和最大值。Java 8 后没有这两个参数啦,因为Java 8后元空间不在虚拟机内啦,而是在本机物理内存中
//查看自己机器上的默认堆内存和最大堆内存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Runtime.getRuntime().availableProcessors());
//返回 Java虚拟机试图使用的最大内存量。物理内存的1/4(-Xmx)
long maxMemory = Runtime.getRuntime().maxMemory() ;
//返回 Java虚拟机中的内存总量(初始值)。物理内存的1/64(-Xms)
long totalMemory = Runtime.getRuntime().totalMemory() ;
System.out.println("MAX_MEMORY =" + maxMemory +"(字节)、" + (maxMemory / (double)1024 / 1024) + "MB");
System.out.println("DEFALUT_MEMORY = " + totalMemory + " (字节)、" + (totalMemory / (double)1024 / 1024) + "MB");
}
}
/*
* 8
MAX_MEMORY =1868038144(字节)、1781.5MB
TOTAL_MEMORY = 126877696 (字节)、121.0MB
* */
GC收集日志信息详解
- 第一次进行YGC相关参数:
[PSYoungGen: 2008K->482K(2560K)] 2008K->782K(9728K), 0.0011440 secs] [Times: user=0.00 sys=0.00, real=0.00 secs]
- 最后一次进行FGC相关参数:
[Full GC (Allocation Failure) [PSYoungGen: 0K->0K(2048K)] [ParOldGen: 4025K->4005K(7168K)] 4025K->4005K(9216K), [Metaspace: 3289K->3289K(1056768K)], 0.0082055 secs] [Times: user=0.00 sys=0.00, real=0.01 secs]
面试题:GC是什么(分代收集算法)
- 次数上频繁收集Young区
- 次数上较少收集Old区
- 基本不动元空间
面试题:GC的四大算法(后有详解)
- 引用计数法
- 复制算法(Copying)
- 标记清除(Mark-Sweep)
- 标记压缩(Mark-Compact)
知识点:
- JVM在进行GC时,并非每次都对上面三个内存区域一起回收的,大部分时候回收的都是指新生代。因此GC按照回收的区域又分了两种类型,一种是普通GC(minor GC or Young GC),一种是全局GC(major GC or Full GC)
- Minor GC和Full GC的区别
普通GC(minor GC):只针对新生代区域的GC,指发生在新生代的垃圾收集动作,因为大多数Java对象存活率都不高,所以Minor GC非常频繁,一般回收速度也比较快。
全局GC(major GC or Full GC):指发生在老年代的垃圾收集动作,出现了Major GC,经常会伴随至少一次的Minor GC(但并不是绝对的)。Major GC的速度一般要比Minor GC慢上10倍以上 (因为养老区比较大,占堆的2/3)
GC四大算法详解:
1. 引用计数法(现在一般不采用)
代码示例如下:虽然objectA和objectB都置空,但是他们之前曾发生过相互引用,所以调用system.gc(手动版唤醒GC,后台也开着自动档)并不能进行垃圾回收。并且,system.gc执行完之后也不是立刻执行垃圾回收。
注意:在实际工作中,禁用system.gc !!!
2. 复制算法(Copying)
年轻代中使用的是Minor GC(YGC),这种GC算法采用的是复制算法(Copying)。
Minor GC会把Eden中的所有活的对象都移到Survivor区域中,如果Survivor区中放不下,那么剩下的活的对象就被移到Old generation中,也即一旦收集后,Eden是就变成空的了。
当对象在 Eden ( 包括一个 Survivor 区域,这里假设是 from 区域 ) 出生后,在经过一次 Minor GC 后,如果对象还存活,并且能够被另外一块 Survivor 区域所容纳( 上面已经假设为 from 区域,这里应为 to 区域,即 to 区域有足够的内存空间来存储 Eden 和 from 区域中存活的对象 ),则使用复制算法将这些仍然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 Survivor 区域 ( 即 to 区域 ) 中,然后清理所使用过的 Eden 以及 Survivor 区域 ( 即 from 区域 ),并且将这些对象的年龄设置为1,以后对象在 Survivor 区每熬过一次 Minor GC,就将对象的年龄 + 1,当对象的年龄达到某个值时 ( 默认是 15 岁,通过-XX:MaxTenuringThreshold 来设定参数),这些对象就会成为老年代。
-XX:MaxTenuringThreshold — 设置对象在新生代中存活的次数
年轻代中的GC,主要是复制算法(Copying)。 HotSpot JVM把年轻代分为了三部分:1个Eden区和2个Survivor区(分别叫from和to)。默认比例为8:1:1,一般情况下,新创建的对象都会被分配到Eden区(一些大对象特殊处理),这些对象经过第一次Minor GC后,如果仍然存活,将会被移到Survivor区。对象在Survivor区中每熬过一次Minor GC,年龄就会增加1岁,当它的年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被移动到年老代中。因为年轻代中的对象基本都是朝生夕死的(90%以上),所以在年轻代的垃圾回收算法使用的是复制算法,复制算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内存分为两块,每次只用其中一块(from),当这一块内存用完,就将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复制算法的优点是不会产生内存碎片,缺点是耗费空间。
在GC开始的时候,对象只会存在于Eden区和名为“From”的Survivor区,Survivor区“To”是空的。紧接着进行GC,Eden区中所有存活的对象都会被复制到“To”,而在“From”区中,仍存活的对象会根据他们的年龄值来决定去向。年龄达到一定值(年龄阈值,可以通过-XX:MaxTenuringThreshold来设置)的对象会被移动到年老代中,没有达到阈值的对象会被复制到“To”区域。经过这次GC后,Eden区和From区已经被清空。这个时候,“From”和“To”会交换他们的角色,也就是新的“To”就是上次GC前的“From”,新的“From”就是上次GC前的“To”。不管怎样,都会保证名为To的Survivor区域是空的。Minor GC会一直重复这样的过程,直到“To”区被填满,“To”区被填满之后,会将所有对象移动到年老代中。
因为Eden区对象一般存活率较低,一般的,使用两块10%的内存作为空闲和活动区间,而另外80%的内存,则是用来给新建对象分配内存的。一旦发生GC,将10%的from活动区间与另外80%中存活的eden对象转移到10%的to空闲区间,接下来,将之前90%的内存全部释放,以此类推。
上面动画中,Area空闲代表to,Area激活代表from,绿色代表不被回收的,红色代表被回收的。
复制算法它的缺点也是相当明显的:
-
- 它浪费了一半的内存,这太要命了。
-
- 如果对象的存活率很高,我们可以极端一点,假设是100%存活,那么我们需要将所有对象都复制一遍,并将所有引用地址重置一遍。复制这一工作所花费的时间,在对象存活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变的不可忽视。 所以从以上描述不难看出,复制算法要想使用,最起码对象的存活率要非常低才行,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克服50%内存的浪费。
3 .标记清除(Mark-Sweep)
复制算法的缺点就是费空间,其是用在年轻代的,老年代一般是由标记清除或者是标记清除与标记整理的混合实现。
用通俗的话解释一下标记清除算法,就是当程序运行期间,若可以使用的内存被耗尽的时候,GC线程就会被触发并将程序暂停,随后将要回收的对象标记一遍,最终统一回收这些对象,完成标记清理工作接下来便让应用程序恢复运行。
主要进行两项工作,第一项则是标记,第二项则是清除。
- 标记:从引用根节点开始标记遍历所有的GC Roots, 先标记出要回收的对象。
- 清除:遍历整个堆,把标记的对象清除。
缺点:此算法需要暂停整个应用,会产生内存碎片
标记清除算法小结:
- 1、首先,它的缺点就是效率比较低(递归与全堆对象遍历),而且在进行GC的时候,需要停止应用程序,这会导致用户体验非常差劲
- 2、其次,主要的缺点则是这种方式清理出来的空闲内存是不连续的,这点不难理解,我们的死亡对象都是随即的出现在内存的各个角落的,现在把它们清除之后,内存的布局自然会乱七八糟。而为了应付这一点,JVM就不得不维持一个内存的空闲列表,这又是一种开销。而且在分配数组对象的时候,寻找连续的内存空间会不太好找。
4. 标记压缩(Mark-Compact)
标记压缩(Mark-Compact)又叫标记清除压缩(Mark-Sweep-Compact),或者标记清除整理算法。老年代一般是由标记清除或者是标记清除与标记整理的混合实现
面试题:四种算法那个好
Answer:没有那个算法是能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的,因为JVM垃圾回收使用的是分代收集算法,没有最好的算法,只有根据每一代他的垃圾回收的特性用对应的算法。新生代使用复制算法,老年代使用标记清除和标记整理算法。没有最好的垃圾回收机制,只有最合适的。
面试题:请说出各个垃圾回收算法的优缺点
- 内存效率:复制算法>标记清除算法>标记整理算法(此处的效率只是简单的对比时间复杂度,实际情况不一定如此)。
- 内存整齐度:复制算法=标记整理算法>标记清除算法。
- 内存利用率:标记整理算法=标记清除算法>复制算法。
可以看出,效率上来说,复制算法是当之无愧的老大,但是却浪费了太多内存,而为了尽量兼顾上面所提到的三个指标,标记/整理算法相对来说更平滑一些,但效率上依然不尽如人意,它比复制算法多了一个标记的阶段,又比标记/清除多了一个整理内存的过程
难道就没有一种最优算法吗?Java 9 之后出现了G1垃圾回收器,能够解决以上问题,有兴趣自行Google。
总结:
-
年轻代(Young Gen)
年轻代特点是区域相对老年代较小,对像存活率低。
这种情况复制算法的回收整理,速度是最快的。复制算法的效率只和当前存活对像大小有关,因而很适用于年轻代的回收。而复制算法内存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通过hotspot中的两个survivor的设计得到缓解。
-
老年代(Tenure Gen)
老年代的特点是区域较大,对像存活率高。
这种情况,存在大量存活率高的对像,复制算法明显变得不合适。一般是由标记清除或者是标记清除与标记整理的混合实现。
Mark阶段的开销与存活对像的数量成正比,这点上说来,对于老年代,标记清除或者标记整理有一些不符,但可以通过多核/线程利用,对并发、并行的形式提标记效率。
Sweep阶段的开销与所管理区域的大小形正相关,但Sweep“就地处决”的特点,回收的过程没有对像的移动。使其相对其它有对像移动步骤的回收算法,仍然是效率最好的。但是需要解决内存碎片问题。
Compact阶段的开销与存活对像的数据成开比,如上一条所描述,对于大量对像的移动是很大开销的,做为老年代的第一选择并不合适。
基于上面的考虑,老年代一般是由标记清除或者是标记清除与标记整理的混合实现。以hotspot中的CMS回收器为例,CMS是基于Mark-Sweep实现的,对于对像的回收效率很高,而对于碎片问题,CMS采用基于Mark-Compact算法的Serial Old回收器做为补偿措施:当内存回收不佳(碎片导致的Concurrent Mode Failure时),将采用Serial Old执行Full GC以达到对老年代内存的整理。
>* **参考:**[尚硅谷周阳视频及课件](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5769290?p=1) >* **资料提取:**https://pan.baidu.com/s/1w-M3S8777iR4oekw7S3crA 提取码:6e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