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十年北上广,为何还是局外人

                                     文/筱莞尔

【 原创】十年北上广,为何还是局外人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欢乐颂》的热播,让人们把眼光再次聚焦在了这些庞大的外飘一族,他们背井离乡,不辞辛劳,一心想着能在北上广落户扎根,成就一番事业。

在我身边也有很多这样勇敢的,优秀的人群,他们再上海打拼多年,有人心灰意冷,黯然回乡,有人却扎根落户,风声水起。

为何有人十年一搏可以如鱼得水,而有人打拼十年却依然在局外?

1.局外人的困惑

我的好友陌陌出生于安徽,看着父辈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不完的农活,却生活依然窘迫。

她说一定要离开这种没有指望的地方,重复父辈们的日子,她上学很努力,却迫于家中的经济条件,念完高中父亲就让她找工作,挣钱贴补家用,其实父亲已经很仁慈了,在他们村里像她一样大的女孩早早就嫁人,生下娃外出打工去了,一岁不到的娃都是由爷爷奶奶带。比比她们,陌陌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的,没有家室所累,可以一展拳脚。

高中毕业后她选择去上海,做学徒,学技术,一路打拼,几年的打拼经历,使她如愿以偿进了一家广告设计公司,公司很小,老板加员工就5人。 在那里她认识了现在的老公,两人为了留在这个城市而不懈的努力,后来自己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

别以为广告公司就是电视剧中演得那样,光鲜亮丽的衣着,各种创意团队,高大上的客户洽谈,上档次的工作环境。

陌陌家的小公司什么都要自己亲力亲为,户外广告自己安装,客户的要求反复推敲,晚上为了赶进度加班加点,没白天没黑夜。 还有讨不完的三角债,年头的业务,年底都没拿到广告费。

陌陌和老公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上海总算挣得一份家业,在郊县买了房,买了车。

但陌陌说自己没有归属感,就如同没有根的浮萍,总觉得没着没落,在上海呆了那么久自己依然只是局外人,总觉得与这城市格格不入,总还想着有朝一日荣归故里的踏实。

像陌陌这样的局外人很多,他们在上海呆了十几年还是不会说一句上海话,他们的圈子依然是自己的同乡圈,生意往来基本也是同乡的抱团。

这样自然也无法融入到这个城市中,各自为营筑起坚不可破的堡垒。

很多人说上海人排外,其实异乡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觉得上海人精明,上海人看不起人,所以他也看不起上海人,不想和上海人接触。

但是,你生活在人家的地方,你在这个地方生活工作,甚至安家落户,你都不能拿出点诚意来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情感,你如何能融入到这个城市,城市由人与人的交互,组合成一张交际网,没有交互的城市如何能称为城市。

上海还是很海派,它欢迎来之五湖四海的朋友,也愿意接纳他们。 只是异乡人总有在异乡的不自信,怕介入陌生的圈子,怕不被接纳的尴尬。

这是国人传统思想的裹夹,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亲切。

乡音总会让人拥有安全感,而对于陌生的恐惧,不只是异乡人有,远在异国他乡的华人也有,他们只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抱团生存,对于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也无所适从,不能敞开心扉,害怕被拒绝,害怕被轻视。

2.融入的生存法则

跟好友丽玲谈起这种现象,丽玲说这现象很普遍,其实还是不自信的表现,他们关上自己的心门,固步自封,说的更明白点,是一种自卑,也是一种自负。

丽玲也是异乡客,她来自湖北,在初中就随父母来上海读书,她说刚来上海读书的时候总觉得被边缘化,她不搭理别人,别人也不搭理她,她觉得这是一个冷漠的城市,她怀念在湖北的日子,好多朋友让她牵挂,想到他们才觉得亲切。

后来有同学主动与她交流,她发现自己在假想的如果中屏蔽了交际圈,不是圈子不接纳她,而是自己认定圈子不会接纳她而选择躲避。

丽玲说只有深入了解才会发现,各个地方不同文化背景和发展造就了一个地方比较特殊的人情世故而已。

打个比方,今天我穿了件自己觉得很漂亮的裙子去上班,一个上海同事对我说这裙子款式不错,就是质感略差,你应该宁愿贵些买些有质感的,会比较有档次。 我可能会觉得被轻视,但如果这是同乡对我这么说。我可能会当作是一个很好的建议,说不定还会探讨一下去哪里买东西又便宜又实惠,然后相约一起去。

所以,不是上海人在排斥异乡人,只是异乡人从心里也不想接受他们,所以互相得猜忌,不信任,以己度他心,隔阂也越来越大。

丽玲说融入也有法则,若按照法则去做会有很大的收获。

法则一:主动介入,不把自己当异乡客,只要聊得来,不管是不是同乡都能成朋友。

法则二:足够自信,与任何人交流都不卑不亢,不降低自己的阶层,不唯唯诺诺,不阿谀奉承,只有足够自信才不会让人轻看。

法则三:提升学识,接受新生事物,时刻处于抛出来的任何话题都能从容的接上,永不冷场。

法则四:付出真心,以诚相待,不会为了迎合而虚情假意,再好的伪装者都会有被识破的一天。

法则五:积极参与各类社交活动,融入圈子,让自己不被边缘化。

丽玲用她的生存法则在上海混得风生水起,社交圈也很广,有上海人,台湾人,香港人,同乡人,异乡人,国外友人……

每个圈子她都能和谐融入,我说她有几把刷子到处都能刷上几把。 丽玲进过国企从事过办公室助理;进过外企做过HR;也曾经一时兴起开过咖啡馆当过老板,现正在酝酿下一个目标计划。

不得不说她是异乡人在上海适应能力比较强的,她会说一口上海话,如果她跟别人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人家也一准信。

她说融入一个城市,先要学会这个城市的方言,跟人交流时让人忘却你是异乡人,那样才会没有戒备,畅所欲言。

3.使自己足够优秀

不要认为北上广容不得异乡人,这是观念还没调整,频道还未调准。

首先,不能把自己当成异乡人,要学会用本地思维模式考虑问题,随时调准频道。

其次,要主动介入,主动接触各个层面的人群,去了解他们,去认识他们。

同乡党的抱团方式,纵然力量比一个人的力量要大,却可能他们失去的却是能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来抱大团的好机会。

想在大城市中找到一席之地,并在北上广牢牢地扎根,就应该先改变自己。

小陆是丽玲的朋友,一位随时能调整战略的成功人士,他事业有成,并娶了上海小娇妻,有一双儿女,算在上海真正扎下了根。

他的成功不是瞬间的自我定位,这是一个长久积蓄能量的过程。

小陆河北人,从初中时期就对自己有明确的方向定位,一定要去上海发展,高中报考的志愿就是上海复旦大学。

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复旦,他的路就这样一步步成功的铺设,咪蒙说,读书是唯一公平改变命运的方式,我认同。

而真正能改变命运的往往是那些目标明确,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的人群。

小陆就是对自己要什么有明确认知的人,名校毕业,抓住契机,一步一个脚印,从中层干起,一直做到某知名品牌家居企业职业经理人。

他这种融入是一种有意识的战略性融入,事业型融入,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你的事业层级决定你接触的人群层面,拥有自我开放型思维模式也是一种必然。

从工作入手融入到这个大城市,城市的功利带来的好处在他的身上有着充分的体现。 你的自我价值越高,必然也会被重视,无法忽略你的存在。

说了那么多,想成为北上广的佼佼者,你必须足够优秀,如若不够优秀,你必须有策略和手段。

邓文迪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起步,闯荡美国、读书、工作,到结识传媒大亨——新闻集团总裁鲁珀特·默多克,并成为其第三任妻子。 离婚后,她还拥有了10亿美元的补偿金,可以说,邓文迪的人生是“一个传奇女人的奋斗史”。

她的聪明在于她明白自己要什么,目标之明确,手段之高明,效果之显著,收获之庞大,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不放过任何可以利用的人脉,她可以用从美国飞香港的短短数小时里,搞定恰巧坐她身边的默多克新闻集团的时任董事布鲁斯·丘吉尔,轻而易举谋到了卫星电视公司总部实习生的工作,并有机会接近新闻传媒大亨默多克,并成为他的第三任妻子,这种高效能的融入度,任谁也比不上。

如果将快速融入新环境归为一种技能,可以说邓文迪是当之无愧的高手,纵然我对她的手段无法苟同,但她的成功还是有目共睹的。

敢于跨出一大步,自信面对周围任何人,只有你足够有能力,足够有价值,你的其他弱项才会被忽略。 如何快速融入大城市中去,还是需要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更优秀,更具价值,其实一切事情都是事在人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 原创】十年北上广,为何还是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