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澄共读0708 Day11 by 随风拂尘

今天的共读永澄老师详细讲解了系统1和系统2的运作方式和特点,让我理解到系统1和系统2像是团队中的两个人一个性子急但有些莽撞,一个性子慢却思考周密,这两个人又竞争又合作。

更让我在意的是群里有个小伙伴说“因为重视本次活动,所以希望用整块时间集中投入学习”,结果造成拖延任务越积越多。永澄老师回复说“越是重视越要碎片化学习!”这句话触动了我,因为这也是我的痛点。于是我对“如何碎片化工作”(稍做拓展)做了思考。

用大块时间进行学习工作,好在哪里?至少有两点:一是减少“启动时间”,做事情进入了状态,这时用到的脑部区域活跃,表现为思维活跃、敏捷。中断后重新做事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启动;二是减少重复,有些事一旦中间被打断就需要从头做起,这就造成了重复。

这两者的解决方法是做好记录,让大脑活跃无法直接做到,但可以看之前的工作/学习记录,重建当时的工作场景,帮助大脑活跃起来;而记录了进展就不会重复做已经做过的工作了。

碎片化工作有一些要求,如果可以在碎片化时间内做完最好,如秋叶大叔让大家思考的1分钟能做什么、5分钟能做什么……给出的那些例子;如果不能在碎片化时间内做完,那因为碎片化的时间有限,就要求这些工作启动要快,最好所需的材料都在脑子里,无需另外查找资料,尤其是纸质资料。如果需要另外载入知识,那载入的最好是图形化知识,如脑图、流程图或图片等。

因此,碎片化工作其实需要前置一个准备工作,准备适合的工作,这类工作应具有比较容易输出的特点,如理思路、想大纲等可以用关键词输出的工作;或是一段文字也可以。输出的载体可以是纸质文档,也可以使用手机上的科大讯飞的“语记”把语言转成文字输出。而输出结果为图、表的工作就不太适合移动完成,那把这类工作碎片化的对工作环境要求就更多些。也要把工作时需要的知识准备好,之前工作的进度啊、工作中需要的材料啊等。

碎片化工作结束后要有一个后置的记录工作,把工作的结果记录下来,如工作未完成还要想办法把它们图形化,以方便下次工作时载入,这对碎片化工作或大块时间的工作都是有益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永澄共读0708 Day11 by 随风拂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