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做一个好人吗?

今天出差回来时在高铁上听到一对情侣在讨论一个问题:

假如你是一个普通员工,你发现领导在贪污受贿,你会怎么做?

  1. 如果你是一个充满道德感,公平公正的人,你可能会劝你的领导及时收手,如果他不收手,你可能还会去揭发他,但这么做领导很有可能从此不再信任你,别的领导很有可能也不敢用你,甚至将你开除。

  2. 如果你是一个现实自利的人,你可能当做不知道这事,甚至和领导一块贪污受贿。

究竟怎么办要看你的价值观,你是以什么为中心?假设你是以原则为中心,就像《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的第二个原则一样,那么就可能会采用第一种方法;如果你是以自己为中心,害怕自己被开除,想要通过领导的赏识升职加薪,那么你可能采用第二种方法。如此看来,高效能人士做事跟一些蝇营狗苟的小人物不同,充满道德感,光明磊落,令人佩服。

唯一的问题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说起来是头头是道,但是却缺乏学术研究支持,要放到现在来看这本书确实有些说不过去,这本书是1989年编写的,那么现在20多年过去了,有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说明按照高效能人士的这个习惯,从正途做事,就能出人头地呢?

不能。


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成功企业家的正能量故事,仿佛他们全都是正大光明、现在这个地步的,而不是靠着投机钻营成功的,他们的思维和普通人很不一样,他们公平公正、积极进取,和蔼可亲,甚至仙风道骨!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

2012年,在国外一篇论文当中,两位作者做了七项道德测试,用来测试富人和穷人的道德感,第一项就是在一个没有红绿灯、也没有监控,仅有指示牌的十字路口当中观察哪些车会更多违反交通规则,实验结果表明豪车违反规则的次数比普通车要高很多,此外,还有六项道德感的测试,比如是否会把学校里面的打印纸拿回家,是否在饭店打工会偷吃客人的食物,结果都是普通人比富人的道德感的更好一些,越是上层的受试者就越认为贪婪和自私是好的,认为投其所好,面试说谎是可以接受的!

为什么会这样?有人解释说,可能是因为富人不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不太需要依赖他人合作,而穷人因为害怕丧失与人合作共存的机会,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种解释说不通,这岂不是说富有会让人变坏吗?肯定不是这样的,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道德感没那么强的的人更容易获取财富,这也是那篇论文最终的结论,这就是现实,没有正能量的故事,就用最冰冷的数字告诉你世界的真相。

我们中国有一些富人会把钱捐给外国的名校,有网友开骂,这件事情也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当华人给外国名校捐钱之后,外国名校会增加招收华人学生的名额;还有一种解释是这些富人捐款是很有功利性质的,习惯赤裸裸的利益计算,从利益计算的角度来看,捐给外国名校是比捐给中国灾区是好的多。反观我们普通人,当哪里受灾之后,我们都想着把钱捐给灾区,我们是出于同情心,而大多数富人出发点不是同情心,而是利益。


有一次,我在一个算命摊位上看到一幅对联:“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其实这句话换成大白话就是好人有好报,恶人早晚会遭殃,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一个坑蒙拐骗一点都不靠谱的人当然不能取得成功,但是只知道埋头干活,只知道无私奉献的人未必能混的好。最容易获取升职、加薪的人也许是那些表面上很能与人合作,实则上非常自私,甚至偶尔欺骗别人的人。

难道说好人没好报吗?我们难道应该做坏人吗?我们当然提倡做好人,只不过做好人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做一个好人就不应该相信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这样的话,如果你同意这样的话,就证明你认为上天是公平的,这恰恰是一个错误的世界观。公平是一种幻觉,是小说、电影、媒体给我们的幻觉,公平的结局是因为你喜欢看公平的结局。

如果你假设世界是公平的对你会有两点坏处:

  1. 你不能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假如一个人靠不择手段成功了,你非常讨厌这样的人,于是你不向他学习,你就学不到更多的经验。实际上这个人值不值得你学习,和你喜不喜欢他没有一点关系。
  2. 你会认为成功者必有长处,失败者必有可恨之处,这完全错误,人们错误地看成功者身上什么都是优点,看失败者身上什么都是缺点,成王败寇。

关于成王败寇我我原本一直不理解,如果一个无法成王,做个老百姓总行吧!怎么做不了王就成寇了呢?现在我理解了,王的结果里面很有可能有“寇”的行为,而成功者会掩盖真相,失败者无力掩盖真相。明朝朱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那么这对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我们不想听虚的,我们只想听经过冰冷数字研究、统计分析过的现实。一个是否能升职加薪,业绩并不是第一位的,决定你升职的机会通常是你跟上级的关系,在那篇论文里面作者讲了三招:在上级面前吹嘘自己、充分领会上级的意图、以及阿谀奉承。

做好人感觉是很好,但是做好人是普通人的思维,我们应该做一个理性的人,这意味着你应该从自利的角度出发做事,而不是好人。

在明朝历史当中,徐阶、张居正年轻是都曾是热血少年,胸怀大志,心存报国之愿,当他们看到朝廷的贪污腐败,残害忠良,毅然上书,结果坏人好好的,他们两个一个被流放,一个被打大板,差点丢了命。当徐阶和张居正再重新回到朝廷后,他们心中的嫉恶如仇依然没变,只是在嫉恶如仇有前面加上了理性二字。他们看到上司的种种恶行,就当看不见,见好坏人毕恭毕敬,因为他们知道硬刚只会失去性命,他们一直隐忍不发,最后徐阶积蓄好力量一举干掉了严嵩成为内阁首辅,张居正成为大明脊梁。张居正和徐阶都是很好的官,为老百姓做了很多,他们贪污,但他们从不腐败,贪污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真正目标一直没变,他们希望老百姓过的好,他们真正的目标是奉献。

张居正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以一介草民闯荡二十余年,终成大器。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也有缺点,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一句话,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而是一个复杂的人。但在明代浩如烟海的人物中,最打动我的,却正是这个复杂的人。当我即将踏入大学校园时,在一个极为特殊的场合,有一个人对我说过这样一番话: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这是当年明月对张居正的评价。


还有没有另外一种活法?有,那就是任性。

注意,我们这里面说的任何不是女生的那种任性,也不是小孩子的那种任性,这两种任性实际上根本不算是真正的任性,因为女孩的任性和小孩的任性都是有功利性质的,他们还是被欲望所支配,比如小孩子的任性可能是为了获得妈妈更多的关注。除了对世界投其所好,曲意逢迎之外,还有另一种活法,那就任性,任性就是凭自己胆量和智慧,冒别人不敢冒的险,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风险,不再计算得到什么,而是出于某种原则和责任感,认为这件事情该做,这样的人是自己欲望的主人,而不是被欲望引导的奴隶,比如 杨继盛 这样的人。

再回到开头的题目:

假如你是一个普通员工,你发现领导在贪污受贿,你会怎么做?

我们无法给一个标准答案,只能给一个回答的角度:做自己欲望的奴隶还是做自己欲望的主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应该做一个好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