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西北地区民间流传的《狼丫头》神话故事编写)
第一章 收留鱼妹
一条从太子山北麓流出的小溪弯弯曲曲地流到梅花村,绕过村子的东南角,一直向东流去,流进了大河。
梅花村前临小溪,后靠松鸣山,东西两边是长着灌木丛林的小山丘。松鸣山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大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松林,四季常青。每当遇到刮大风,松林里就会响起雷一样轰鸣的松涛声,松涛声传播到很远的地方。由于松涛声特别宏亮,所以,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做松鸣山,
梅花村也是由于这里生长的梅桂花多而得名。每到初夏,村里村外,家家庭院里到处是盛开着色泽鲜红、千姿百态的梅桂花,整个村子沉浸在梅桂花的浓郁的芬香中。
梅花村里住着十二三户半农半牧的人家。村东南有一户人家,主人姓石,名叫石柱,家里还有老伴、儿子,一家三口人。石柱家有三间坐北朝南的出檐瓦房,东西各有三间小厢房,东北角有两间厨房,西南角上是一间厕所。上房里住着石柱老两口,儿子石虎住在东厢房,西厢房是储藏室。院子四周有一人高的土围墙,大门向南。外院是用木栅栏围起来的牛、羊圈,北面是一排用麦秆搭起的草棚,是牛羊避雨的圈房。
儿子石虎已经长大成人,他生的浓眉大眼,古铜色的瓜子脸,膀宽腰粗,高个儿,两只胳膊长长的垂到膝下,从小臂力过人。石虎自幼随父进山打猎,练得一手精湛箭法,能百步穿杨,是村里有名的青年猎手。石虎性情豪爽,为人忠厚老实、爱憎分明、抑强扶弱、助人为乐,人缘特别好。村子里不论谁家有事,他都会主动热情的去帮忙;老人们教训自己的儿子时,常常以他作为榜样。父亲石柱是个年近五十岁的庄稼人,勤劳善良。母亲阿莲也是个心地善良、勤俭治家的农村妇女,她跟丈夫风里来雨里去,辛勤地操持着家务。自从生了石虎后,她盼望着再生个姑娘,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她一直再也没有生育过。
有一天,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各家的烟囱里冒出了一缕缕的青烟,漂浮在村子的上空。归巢的鸟雀站在窝边的树枝上一个劲的鸣叫,呼喊着同伴的归来。石柱收了工扛着锄头回家。当他快要进村时,看见一个头发蓬乱,衣着褴褛的十三四岁的姑娘,坐在溪边洗手,姑娘身边放着一只柳条编的篮子。石柱上前仔细一看,村里没有这样的姑娘。于是,他站在姑娘的身边,和蔼的问道:“姑娘,你是从哪里来的?天快黑了,你要到哪里去?”
姑娘听见有人问她,就慢慢站起来,侧过头上下打量了一下石柱。她满脸愁容,那两只长睫毛下水汪汪的大眼睛眨了几下,眼里流出的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她泣不成声的小声说:“大伯,我是一个讨饭的丫头儿,我离家一年多了,到处漂泊流浪,已无家可归了。”说罢,她举起右手,用手背抹去了脸上的泪水。
听了这话,一种同情、怜悯的恻隐之心从石柱老汉的内心深处油然而生,他低头沉思了一会儿,以征询的口气说:“姑娘,既然是这样,现在天快黑了,今晚你到我家住一夜。你看如何?”
姑娘眼里含着晶莹的泪水,显出无奈、感激的神情说:“多谢大伯的关顾!”说罢,从地上捡起了那只柳条篮子和一根柏木棍,默默的跟在石柱的身后,走进了梅花村,来到了石柱家。
吃过晚饭,石虎娘把姑娘引进自己的卧室,端来半盆温水,叫姑娘洗脸洗完脸,她让姑娘坐在小板凳上,拿起自己用了十多年的牛角梳子,把姑娘蓬乱的头发梳散,又用红毛线绳扎成了两条小辫子。
天黑下来了,屋里点燃起了清油灯,大家坐在炕上。石虎娘从橱柜里拿出一碟葵花子和一小篮儿山枣,一边吃,一边问起了姑娘的身世。
姑娘自称名叫鱼妹,家住在青海湖畔,家里本来有四口人,除了自己外,还有父亲、母亲和一个哥哥。鱼妹家以打渔、采盐为生。那是两年前的一个夏天。有一天,父母和哥哥三人下湖去捕鱼,鱼妹一个人在家里。父母把木板船划到湖心,正在湖心撒网捕鱼。这时,突然从东面的天边一团云滚滚而来。不大一会儿,辽阔的湖面上刮起了大风;紧接着,天上雷鸣电闪,下起了倾盆大雨。原来很平静的湖面,一瞬间掀起了一丈多高的大浪。青海湖在咆哮怒吼,浪花滔天。他们还没来得及收网,小木船就被狂风巨浪掀翻了,船上的三人都落入湖中,挣扎了一会儿,被那惊涛骇浪淹没了,最后沉到了湖底下。
家里亲人遇难后,鱼妹举目无亲,变成了孤儿。出事后的那几天里,从早到晚,她在湖边来回奔跑、哭喊。她哭哑了声音,流干了眼泪,但始终没有找到亲人们的尸体。
这之后,鱼妹一个人在家孤孤单单的住了半年。后来,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她就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自己生活了十多年的家乡----那美丽、富饶、可爱的青海湖,离乡背井,到处漂泊流浪。白天,她走村串户,挨门要饭;夜晚,就睡在人家的柴草房、屋檐下、门道里、麦场的草堆里......
鱼妹自述道:一年多来,她走过了上万里的路程,经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饥饿、严寒、酷暑,曾无数次的遭到村里恶狗的追咬和人们的欺辱,饱受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尝尽了生活的千辛万苦。
鱼妹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引起了石柱一家人的共鸣。每当鱼妹说到伤心处而泣不成声时,他们也陪着姑娘一起流泪、叹息。
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当鱼妹手提柳条篮子要走时,石虎娘上前拦住鱼妹,叫鱼妹在这儿暂住几天后再走。就这样,鱼妹在石柱家暂且住了下来。鱼妹和石虎娘住在一起,石柱老汉跟儿子住在东厢房。
鱼妹是个手脚勤快的女孩儿,每天早晨起床后就打扫卫生,屋里屋外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就帮石虎娘生火做饭。她还常到村边的小溪里挑水、洗菜,有时同石虎娘在溪边洗衣服,有时还去村边的小山上捡柴,有时跟石虎娘一起下地干活......
不知不觉中一个月过去了。俗话说:“日近日亲,日远日疏”。石柱一家人对鱼妹渐渐地产生了感情。鱼妹虽然遭遇不幸,无依无靠,但是,她却以自己意志坚强、勤劳朴实、待人诚恳热情博得了大家的好感。由于一年多一直在外流浪,经受风吹日晒、饥寒交迫,鱼妹显得形容憔悴,衣着褴褛。但是,少女特有的娇艳、妩媚,却隐现在她椭圆形的脸上。夜晚,每当石虎娘端详着熟睡的姑娘的面庞时,不知不觉中就对鱼妹产生了一种深厚的母女之情,她不止一次的想着自己要是有这样一个闺女多好啊!心里萌生了把鱼妹收为义女的念头。
石虎娘同丈夫下地干活时,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丈夫。石柱老汉再三考虑,也觉得鱼妹这姑娘的确是个讨人喜爱的好姑娘。况且,她如今已无家可归,孤苦伶仃,身边也没有个亲人。一个人在外讨饭度日,多可怜啊!老两口商量后,决定把鱼妹收为义女。一天晚饭后,石虎娘把他们的想法告诉了鱼妹。起初,鱼妹犹豫不决。但是,经过几天的考虑,她终于接受了他们的要求,同意留在他们家作义女。
过了一天,石柱叫妻子备了一桌饭菜,请来村上的几位老人,举行了接纳鱼妹为义女的简单仪式。
他们把西厢房隔开一间,简单的装饰以后,作为鱼妹的卧室。
世事如梦,岁月如流。一晃两年过去了,鱼妹已经长成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大姑娘了。正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她的两条乌黑发亮的长辫子已垂到臀部下,椭圆形的脸丰润如春花秋月,白里透红;两条柳叶似的弯眉毛深入到两鬓角;长睫毛下的那对清澈乌黑的大眼睛更加充满了少女青春美妙的活力;她的胸部挺起,两个乳房在衣服下面微微凸起,显示出少女特有的体型曲线的优美。
这两年来,鱼妹每天除了做饭和一般家务活外,还经常跟着义妈下地干活。她跟村里的姑娘、大嫂们相处的很好,有时一块儿在溪边洗衣服;有时一起上山捡柴,采集蘑菇,挖野菜;有时一起坐在盛开的梅桂花树下,一边做针线活儿,一边聊天......
梅花村的十二三户人家,家家都养着上百只的羊和十几头耕牛。放牧牛羊主要是青年人的事。每天早上,太阳刚从东山升起时,人们把牛羊赶到山坡上去放牧,一直到太阳落山时才把牛羊赶回家。
近两年,村里经常发生丢羊的事。起初,各家丢失的羊只不多,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大家以为山大林密,走失一两只羊或者被野兽吃掉,这是常有的事情。到了后来,丢失的羊越来越多,这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石虎邀集了几个青年人,几次搜山,寻找丢失的羊,结果没有找到一只羊;也没有发现被野兽吃掉后遗留下的骨骸、皮毛之类的痕迹。大家觉得很蹊跷。有的人怀疑自己家的羊可能是深夜里被贼偷去了。于是,有人就在羊圈旁搭起小草棚守夜。但是,一直没有发现偷羊的贼。后来有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恍惚看见过一个像狼一样的怪物,闪电般的跳进羊圈把羊叼起,就很快的消失在村后的山林里。
村里自从流传夜里怪物叼走羊的事情后,全村人的心里普遍笼罩着恐惧和不安。夜里,人们提心吊胆,不敢放心睡觉,村里笼罩着一种不祥之兆。老人们商量后,从外地请来了擅长降妖捉鬼的阴阳法师,捉拿这个怪物。但是,怪物神通广大,来去如闪电,无影无踪,法师没有法力降伏它。
一天夜里,银灰色的月光照在地上,正是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偶尔从山林里传来几声猫头鹰的叫声。石虎俯身在羊圈横梁上,手里拿着猎叉等待着怪物。他也想弄明白羊是怎样被怪物叼走的。突然,他听见羊群里起了一阵骚动声。月光笼罩下,先是见鱼妹走进了草棚,忽然看见一个狼似的怪物叼着一只羊,跃过栅栏,向山林里飞快的跑去。石虎急忙拉弓搭箭,用尽全力,“嗖”的一声向那怪物射去。怪物冷不防身中一箭,便扔下羊,一眨眼就消失在村后的山林里。
第二天,石虎把鱼妹昨晚现身草棚,随后变成怪物,叼走了羊的事,告诉了父母。但是,父母根本不相信鱼妹就是怪物。父亲严厉地训斥石虎:“不要诬陷可怜的鱼妹”。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肯相信,更何况村里还有哪个人能听信他?石虎决心等待机会,除掉这祸害羊群的怪物。
他叫上父亲,隐身在梁上,又连续等待了几个晚上,始终没有再见到那个怪物,石柱家的羊再也没有丢失过。
父母亲嘲笑他胡思乱想,患了神经,竟然冤枉自己的妹妹。石虎觉得一肚子的委屈、冤枉无处倾诉,感到从未有过的孤单、痛苦、气愤;他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精神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那只怪物是不是狼?它又为什么不出现了呢?不知想过了多少次,他百思不得其解,始终得不到答案。于是,产生了离家的念头。他想:倒不如暂时离家出走,把这件事情忘了,那时时过境迁,再回家来吧!主意已定。 一天早上,石虎打了个简单行李,带上弓箭,辞别父母,第一次离开了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家乡-----梅花村。
第二章 石虎出走
石虎离家后,晓行夜宿,漫无目的的一直往东走去。一天,他来到苍峒山下。举目望去,这座山高大雄伟,山上有许多石窟和庙宇。到庙里烧香求神的人们在那崎岖的山路上络绎不绝。他也随着人群登上了山巅。信步走进一座叫“苍峒山寺”院里,里面有许多庙堂,其建筑宏伟壮丽。庙堂两侧有许多僧房,东面的大院里和尚们正在打扫院落。
见此情景,他心里突然产生了在此地出家的念头。他找到寺里的主持人,说明自己的来意,愿在寺院不计报酬打工干活。主持见他身体魁梧,特别是两臂长而粗壮,精神饱满,脸上憨厚、谦虚,便答应他留在寺院洒扫卫生。
石虎自进寺院后,他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把鱼妹诬陷自己的事忘掉,不去再想,安心在寺院打工干活。
他每天早晨起床后,打扫卫生,到半山腰间的泉里去挑水,饭后有时上山打柴。由于他能吃苦,手脚勤快,干活卖力,又善于人交,跟和尚们相处得来,关系很融洽。所以他很快博得了主持和众人的称赞、爱戴。
一晃已经过去了五年。说也奇怪,石虎近几天来,晚上一闭上眼睛,就梦见自己的父母亲被一只大灰狼咬倒在血泊中。他心里开始不安起来。自己离开家一年多了,不知家里现在怎么样了。睡梦是前兆,他觉得家里一定发生什么事了,不能再拖延了;于是决定要立即回家看望父母。主意已定,石虎谢绝了众人的挽留,毅然辞别了朝夕相处的主持和众人,手拿一根五尺哨棒,日夜兼程,往家奔去……
第三章 狼丫头的下场
却说自从石虎离家出走后,三年多来,梅花村里一直没有太平过。几乎每天晚上都发生怪物叼走羊的事。尤其令全村人恐慌的是村东紧靠大山居住的两户人家中的两个七、八岁的孩子晚上失踪了。大家找遍了村前村后的每个角落以及松鸣山的山前山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件事对全村人心理上的打击很大。每个人如芒刺背,惶惶不安。白天,各家不让小孩子出门上山;晚上睡觉时,用木棍死死的顶住房门,严防深夜里怪物闯进来伤人。
到了年底,村里各家的羊只仅剩下了十几只。虽然耕牛没有损失。但是,由于羊只的减少,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困难。翻过年,不但村里的羊都被叼走了,牛也一头一头的开始不见了。于是,许多人家拖家带口,出外逃荒。后来,村里有人发现,逃荒的人家,都没有走出去,尸骨大都被抛尸在山坡上的荒野中。剩下来的人走又不敢走,住也不敢住,大家惊恐万状,最后商量全都搬到一块儿住下,轮班站岗,手拿猎杈,日夜提防着怪兽。
却说石虎离家后,石柱夫妻俩虽然气愤儿子,但石虎毕竟是她们俩的儿子,因而心里感到难过,时时惦记着儿子。尤其是石虎娘,因思念儿子心切,经常背着人掉泪,终日愁眉不展,也很少跟鱼妹说话。后来看见牛羊牲畜一个个的被怪物叼走了,出外逃荒的乡亲们一个个被吃掉了,尸骨抛弃在荒野中。石柱对鱼妹心存狐疑,询问道:“村里的牛羊牲畜被怪物叼走了,人也一个个的减少了,鱼妹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鱼妹搬来一条长凳子,放在上房门前。她叫石柱老两口儿坐下。又从自己卧室的床底下取出当年要饭的小柳条篮子和柏木打狗棍。一反常态,两眼露出凶光,对俩人说:“你们仔细的听着,我要让你们明白。我不是那个家住青海湖畔的鱼妹。我乃是太子山中百年修炼成仙的狼。四年来,你们村里所有丢失的几百只牛羊和出外逃荒的人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被我叼到山林深处吃掉的。牲畜的骨骸和皮毛统统扔在了松鸣山后的无底洞里,村中人的尸骨我就抛弃在荒野中。你们的儿子----石虎,一天夜里,在我叼羊的时候射过我一箭,他是我的仇人。是你们逼走了他。我就在村里等着,他迟早会回来的,我会吃了他。”说着,鱼妹呲牙咧嘴,冷笑两声,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
石柱夫妻俩越听越糊涂。他俩脸上流露出非常惊异和不相信的神情。鱼妹见此情景,就皮笑肉不笑的说:“哼!你俩不相信我说的话,那我显出原身叫你们看看!”说罢,她摇身一变,那个平时温柔、善良、漂亮的鱼妹不见了。只见一只灰黑色的恶狼,头如背斗,身长丈二,四条腿又长又粗,三尺长的尾巴如铁扫帚,左右摇摆;呲牙咧嘴,张开血盆大口,前蹲后踞,摆出一副扑食的架势。
石柱夫妻俩见此情景,惊吓的从凳子上跌下来。石虎娘吓得昏过去了,不省人事。于是,狼丫头张开血盆大口,把两位老人都吃掉了。然后又自言自语道:“明天,你们村里剩下的人通通的吃光……”
屈指算来,石虎离开家乡已经五年了,他日思夜想着与父母相逢的场景,夜宿晓行,急着赶山路。正是近乡情更怯。不知怎么愈近家门,心里愈加忐忑不安。他看到村边上荒草萋萋,野骨裸露在荒山中,村中没有人烟的痕迹,一路上也没有碰见一个过路的人。他心里暗暗地嘀咕道:“村里怎么啥都没有呢?”
石虎三步并作两步,急匆匆地推开大门走了进来。他一眼看见鱼妹坐在凳子上,一手支颐着下巴正眺望着门口。石虎大声的叫道:“鱼妹,我回来了!”
鱼妹吃了一惊,马上站起来迎了过来,抓住石虎的手,嘤嘤地不住哭泣。石虎撇开手跺着脚,焦急的大声问:“爸妈怎么不见了呢?”
鱼妹回答道:“爸妈上山种田还没有回来呢。石虎哥,你忙着赶路回家,饿了吧?我给你做饭去。”于是,鱼妹把石虎拉到炕上坐下,找来一把二胡,让石虎不停地拉,说自己喜欢听。
那边厢鱼妹去了厨房做饭,这厢石虎正在咿咿呀呀地来回拉着二胡。正在这时候,从墙角里突然蹿出来一只皮毛灰黑色的大老鼠,呜呜地哭了起来。石虎很惊奇,睁大了眼睛看着。老鼠竟然说出了人言:“儿子,鱼妹是山中的狼精变的,村里的牲畜和人都被那个狼丫头吃完啦,你爸和娘也被狼丫头吃掉了。我是你娘,化身为老鼠出来,就是想告诉你这个讯息。你这不是前来送死吗?”此时,石虎心里恍然大悟。鱼妹原来是狼变的,是村里夜间叼羊的那个怪物。
老鼠接着说:“儿子,狼丫头马上回来要吃你。你不要耽搁时间,我来拉二胡,你赶快逃命去吧!”说着就从石虎手里接过二胡,咿咿呀呀地来回拉了起来。
石虎一听吓坏了,惊恐万状。他连忙跳下炕,慌慌张张地跑了出去。出了大门,慌不择路,拼命往前奔跑。
却说鱼妹一边听着二胡声,一边在厨房里正自得意洋洋,认为自己已经骗取了石虎的信任,正谋划着接着如何美餐一顿。
于是摇身一变,顷刻之间,鱼妹不见了,现出了狼精的原形,成了一只大灰狼。它抖一抖身子,摇摇摆摆地走进厢房,一眼发现石虎不见了。墙脚下却突显出一只皮毛灰黑色的大老鼠,坐在墙角,用两只前爪咿咿呀呀地来回拉着二胡。狼丫头顿时两眼露出极端愤怒的凶光,张牙舞爪地向老鼠逼过来。老鼠看见,扔下二胡,转身跑进了墙角的洞里。狼丫头大步上前,伸出前爪往前伸进了洞里,但是洞太深,爪子够不着。
狼丫头看抓不住老鼠,眼露着凶光,就折转身子往外冲,去追赶石虎。它沿着村口的大路,一直追了下去。但是四周不见石虎的影子,石虎早已跑得无影无踪。狼丫头懊恼不已,心里反复想着,到口的肥肉怎么就从嘴边溜走了?她象发了疯似的一直往前冲去,终于精神错乱,慌不择路,一个不留神,收不住前爪,掉下了万丈悬崖,葬身沟底下摔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