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建筑企业老总对各种五花八门的技术管理手段很反感,大家很恼火
最近看到一些文章,说现在很多建筑咨询企业,都热衷于从国外引进最新信息技术,并期望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化手段帮助建筑企业做好成本管理工作,按照国外经验,可以使行业平均利润提升30%。
但是当他们在面对开发商、建筑企业和传统咨询公司时,总是被挑战得体无完肤。
主要的矛盾是传统建筑企业认为建造过程异常复杂,需要涉及大量的生产要素和各种资源方参与,而建设行业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中,通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已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并形成了稳固成熟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基于这个庞大的系统,现在一线的建筑精英并不看好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他们认为建筑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一定会碰到大量的无法预估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所有的标准化手段,特别会在执行过程中寸步难行,最后投入的信息化手段可能根本就用不起来。
确实,利用其它环境下先进的方法体系,来变革现有土壤中、看起来还相对成熟的管理机制,无疑是有巨大风险的。但是社会是螺旋式进步发展的,如果一个成功的企业一直固步自封,不思进取,那么盛极必衰,走向困顿也是必然的。那我们该如何做到即现实又面向未来发展呢?
二、一份30年的调查报告说明现实与发展如何相辅相成
这份国外的分析报告,对行业或企业的角色分工进行研究分析,期望咱们成功的建筑企业家们能据此考虑一下新事务的价值。
国外有一项历时30年的调查报告,通过对社会主流行业的各种分工进行的跟踪观察,他们发现整个世界都只有四种不同的分工:
“生产者(Producers)”:这些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重复,体力劳动。如各种建筑公司,分包商等,又如咨询公司中的设计师、预算员、建筑工人、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销售等等,这是社会的主流生产者,价值巨大。没有重复工作,现代社会将停止运转。
“改进者(Improvers)”:重复工作的特点是必须产业化、规范化、流程化。但所有的产业、行业、流程、规范都有优化改进空间,才能在提升产能和盈利中确保生存。因此企业必须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寻求细分领域的突出,而企业内部也必须找到具有优化和改进能力的管理者。如何做呢,靠自身或借外力?比如各种建筑咨询企业正在从原始的出劳力向管理咨询深度服务发展。改进者经常是资深生产者,经历过大量重复工作的「摧残」后,才往往能做出改进。改进者的价值也很大,不断的改进,可以把一个行业,做到极致。
“构建者(Builders)”:这些人从零开始把想法转换成有形的东西。这可能是创造一个新业务,设计一个复杂的新产品,成交一笔大买卖,开发一个新流程。只有企业家、发明家、跨界高管、商业价值发现者或者资深项目经理才能成为真正的构建者。一个例子可能是,“某建筑行业科技公司通过采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建筑行业构建大数据指标云平台,促使建筑行业在数据融合和分析基础上的业务和管理提升,使建筑预算和质控工作上到一个新台阶”,这相对于“传统的计价计量软件和通常的企业OA”而言是一次飞跃。因此构建者不同于改进者,构建者可以带了巨大的变革,将一个重未实现的想法变成现实,可以将很多概念设想,变成实体。在建筑新材料领域,很多创业者都是构建者。比如:装配式建筑、3D打印制造能从概念变成现实,离不开构建者。这个世界,构建者改变世界,虽然成功者并不多。
“思考者(Thinkers)”:思考者富含远见,对未来充满想法,并能给出实际可行的指导。这些人是梦想家,战略家,智慧和世界的创造者。他们的工作包括创造新产品、新的商业理念。比如:爱因斯坦,没有他的思考沉淀,原子能就没这么快走进现实。思考者并非是天才或通才,他们都通过了长期的聚焦和沉淀,攀爬到了某个行业的顶峰,这样的人可能会是“曾经在某知名建筑企业利用信息化水平使其业务市场扩大10倍利润提高5倍”,或“具有几十年的行业经验,对建筑和咨询行业有深刻的领悟”
首先,世界的一切都从一个想法开始,因此四个角色中的第一个叫做“思考者(Thinkers)”;然后第二个角色“构建者(Builders)”面世,将这些想法转化为现实;紧接着第三个分工“改进者(Improvers)”来了,他们使这一现实变得越来越好;伴随着这个进程,还出现了一个叫“生产者(Producers)”的角色分工,他们只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做各种工作,以便为广大的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这四个角色会随着新的思想、技术、产品和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而不断推陈出新,螺旋式发展,推进社会进步。
企业内部也一样,一个企业从成长到成熟,更多的工作都由“生产者(Producers)”员工和“改进者(Improvers)”管理者角色做的,他们为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利润。然而,大多数企业过多的着眼于眼前的盈利,并没有建立持续创新的文化,因此这样的“生产者(Producers)”角色会很快就会成为替代品,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一样,而且因为没有文化基因,在企业内部实施变革也将变得越来越慢,然后,慢慢的这样的企业和这样的员工终有一天会被社会淘汰。在这个淘汰的过程中,“思考者(Thinkers)”和“构建者(Builders)”早已开始了新的冒险。“改进者(Improvers)”角色还算比较敏锐,发现商机后很快跟进加入他们,并雇用新“生产者(Producers)”来开启混沌创富新时代。而那些不能持续优化、学习和改进技艺的老“生产者(Producers)”们不得不面临重新选择及自谋生路的困境。
社会上的这四种分工的种类和每种的数量一般会自然的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比率,但是各种分工之间的量能也在不断的竞争和升级,这样才能让社会和企业得以成长,适应和生存下去。
同样,企业主在构建自己企业时,最好构建一个四种分工都有的组合体,使之形成有内部竞争且较稳定的组合,具体来讲这取决于所涉及的实际工作,角色的范围和规模,以及公司的增长要求。可以见到国内比较优秀的企业如华为、腾讯、百度和阿里这些互联网巨头,还有如万科,恒大这样的地产领头羊,都具有这样的分工人才机制和文化基因。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职员,最好要有这样的培训综合能力的意识,才能促进自己的长续稳定的发展。
三、借鉴或融入思考和构建的成果确保未来的生存
接着刚开始所说的建筑C总的困惑,做为生产者或改进者的传统利润主体,大家都知道他们的成功来知不易,但是面对未来必来的变更,你们是否也应该融入一些“思考”或“构建”的角色或理念呢,当然这并不需要你从第一天开始就去做“思考”和“构建”,现在如果有一些成熟的、且有经验的行业先行者已经为你的“思考”和“构建”铺就了一条平稳的道路,你是否可以考虑借鉴他们的经验,让四种分工协作慢慢的融入公司的文化中去呢?
这里其实有一个小秘密。我们应当认识到每个企业、每个人都是由四种工作类型综合组成的,当然其中一个或两个是主导。其实无论是选人还是选方向,综合素质高或跨界能力强者,最终都将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前几天的关于“成本管理”成长发展的文章也提到,如果一个员工同时在建筑公司、咨询公司和开发商都干过成本管理相关工作的话,那么也是大家最欢迎的角色。
注:文中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